分享

麻杏石甘汤—方证分析及临床应用

 szxlyuan 2022-06-22 发布于广东

【原文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原文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

上两条文义相近,可合并一处讨论,主要论述太阳病变证(热证)的诊治及选方。文中“不可更行桂枝汤”,应接在“无大热”之后,属倒装文法。太阳病,汗下后,若表证未去,宜再用桂枝汤解表,然63、162条开宗明义指出汗下后,不可再用桂枝汤,究其原因,则在下文“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盖肺主气而司呼吸,邪热壅肺,宣降失调,故见喘逆;肺合皮毛,热壅于肺,热迫津泄,则有汗出。其“无发热者”,是指表无大热,而里热壅盛,并非热势不甚。此证尚可伴有咳嗽、口渴、苔黄、脉数等表现。

麻杏石甘汤为麻黄汤去桂枝加石膏,是将辛温发表之法,变为辛凉宣透之方。方中麻黄辛温,开宣肺气以平喘,开腠解表以散邪;石膏辛甘大寒,直清里热,清泄肺热以生津,辛散解肌以透邪。麻黄配石膏,一辛温,一辛寒;一以宣肺为主,一以清肺为主,且俱能透邪于外,石膏用量倍于麻黄,故可借石膏辛凉之性,以制麻黄辛温发散之力,使本方不失为辛凉之剂,二者合用则相反之中寓有相辅之意,既消除致病之因,又调理肺的宣发功能,制性存用,共用为君。杏仁宣降肺气而治咳喘,协同麻黄更增平喘之效;炙甘草和中缓急,调和诸药。四药相伍,解表与清肺并用,以清为主;宣肺与降气结合,以宣为主,共奏辛凉疏表、清热平喘之功。

麻杏石甘汤与麻黄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越婢汤之鉴别:1⃣️麻黄汤证与麻杏石甘汤皆有喘,但麻黄汤重点在表,因皮毛为肺之合,伤寒表实而致肺气上逆,故无汗而喘;麻杏石甘汤重点在肺,肺热壅盛,则蒸迫津液而外泄,故汗出而喘。因麻杏石甘汤证不在太阳之表,而是汗下后外邪入里化热,热壅于肺,故治当清宣肺热。2⃣️麻杏石甘汤与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之鉴别: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为外感风寒引发宿疾而喘,无里热,而有发热不渴、恶寒、汗出、脉浮缓等表证,治在调和营卫,下气定喘;麻杏石甘汤为汗下后邪热内传、热壅于肺而喘,因里热盛,故有发热而渴、汗出、不恶寒、脉浮数等,无表证,治在清宣肺热。3⃣️麻杏石甘汤与越婢汤之鉴别:二者皆有汗,俱用麻黄配石膏以清泄肺热,越婢汤证以一身悉肿为主,是水在肌表,故加大麻黄用量,并配生姜以发泄肌表之水湿,用枣、草益气健脾,意在培土制水,因不喘,故去杏仁;麻杏石甘汤证以咳喘为主,是肺失宣降,故用麻黄配杏仁、甘草宣降肺气、止咳平喘,该方中麻黄非解表,而是宣肺平喘作用。纵观上方,仅一药之差,功用、病机及主治病证却大相径庭,仲景精于遣药配伍,于此可窥其一斑。

《伤寒论》原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邪热壅肺之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皆可以本方加减而获效。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躁、咳嗽气粗而喘属疹毒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以用本方加味治疗。由此推之,仲景经方并非无辛凉之剂,并非明代温病派出现后才有辛凉方,麻杏石甘汤是最早的辛凉清肺之方,应该先有麻杏石甘汤引领,后有温病问世。

【现代应用】常用于流感、上呼吸道感染、气管炎、大叶性肺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等属表证未尽、热邪壅肺者。

【附:清肺排毒汤】清肺排毒汤是当前公认的治疗新冠肺炎疗效肯定的中药方剂,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全国推广的有效方剂。本方来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共计21味药,可看成麻杏石甘汤、五苓散、小柴胡汤、射干麻黄汤4首经方组成,也可看成8首经方组成,即除上面4首经方外,还内含厚朴麻黄汤、小青龙加石膏、越婢加半夏汤、苓桂术甘汤,组方中去掉党参、大枣,以防闭门留寇。从功效上讲,清肺排毒汤突出内外兼治的原则,既外治邪毒之气,又内祛痰湿之邪,兼顾护阳气。外治邪毒时,其以麻杏石甘汤宣清,小柴胡汤和解,配以射干麻黄汤加减以排毒退热,既可清热毒又能祛寒毒,以清热毒为主,一箭双雕,确为上乘至妙之法。治内方面,因有痰饮湿邪内停,脾阳中气不运,气机升降被遏,致咳喘气逆不舒,心烦呕恶不止。方中以苓桂术甘汤;五苓散温阳化气、利水祛湿,且佐白术、桂枝,健脾补气之中尚有温补肾阳之力,使阳气得充,水湿乃除。本方取名“清肺排毒”者,以“清解肺中邪气,排除疫冠邪毒”也。纵观全方,组方用药准确无误,配伍精良,严谨无隙,珠联璧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