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房颤日科普小知识——带您了解房颤

 ljj7 2022-06-23 发布于河南

我国房颤病人知晓率相对偏低,虽然这些年来经过宣传,大家对于房颤越来越重视,但是总体知晓率还是偏低。第10个中国房颤日,我们来带您了解房颤。 
1
房颤是什么疾病?
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因为心房在房颤的时候失去有效收缩,心律快而不规则,病人有胸闷、心慌、气短甚至晕厥等不适症状,会增加血栓和心衰风险。按发病率预估我县有8000左右的房颤病人,大都没有得到重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2
关于房颤,日常生活中人们出现哪些症状应引起警惕?
首先,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心慌,心跳特别快,又乱又快,这种情况下提示有房颤可能,要尽快到附近医院做心电图检查,确定有没有房颤。第二,测血压时,有的血压计会提示心律不齐,此时需要找医生确认有没有房颤。现在还有一些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用来评价是否存在房颤。
3
房颤高危人群有哪些?
房颤的高危人群主要是老年人,年龄是房颤最主要的因素。8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患病率在10%左右,年龄越大房颤比例越高,所以高危人群首先是老年人。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会增加。房颤相关危险因素很多,一些心血管疾病像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冠心病等都会增加房颤的风险,这些病人如果有相关症状也应进行筛查。
4
房颤为什么会引发脑卒中?

 房里有一个特殊的结构叫做左心耳,是一个盲端,里面有很多梳状肌,正常心律下心耳规律收缩,这样能把血打出去,房颤的时候心耳没有收缩,血液就淤滞在左心耳,血液在左心耳里面没有有效收缩和流动,属于静止状态就容易形成凝块,就有心房血栓存在,如果一旦掉下来就随着动脉系统产生系统性栓塞,血块掉在脑血管里面就引起脑卒中。有的掉到外围血管就可能造成外周上下肢坏死,还有掉在肾动脉里面,造成肾动脉栓塞引起肾梗死,房颤引起动脉系统的系统性栓塞原因就是这样。房颤患者的卒中发生率较无房颤者增加近5倍,房颤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等特点鲜为人知。我国房颤患病人数超2000万,患病率约1.6%,并且新发患者仍在不断增多。

5
目前在临床上房颤治疗方式有哪些?这些治疗方式分别有什么优势和局限性?
房颤基础治疗是抗凝,抗凝药物有新型口服抗凝药,有传统华法林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是目前推荐的一线治疗药物,如果有治疗适应症应首选进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除了抗凝外,房颤治疗还有控制心室率和节律控制。控制心室率就是通过药物使心率变得慢一点,这样可以改善症状,但血栓风险依然存在,依然还是房颤,对于心功能影响还是存在的。节律控制就是将其转成窦性心律,并且维持窦性心律,主要可以分为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应用一些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但有效性不高,而且这些药物只是减少发作次数,缩短发作时间,并且长期应用有效性更低。导管消融术对于维持窦性心律有效性是显著高于药物治疗,目前新兴的一站式手术消融加左心耳封堵也受到患者青睐。此外,还有合并疾病治疗,包括高血压的控制好血压,糖尿病的控制好血糖。
6
房颤患者如何安全渡过炎炎夏日?

房颤其实和天气并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不过,因为夏天容易出汗,所以要保证水分。如果出汗特别多,有的人会出现低血钾,这容易导致房颤发生。

7
对于房颤的预防和治疗您有何建议?

 首先,房颤是一个多因素疾病,不太可能通过某一项因素就把房颤治好。这些因素中,有的是可逆的,有的是不可逆的,我们能够控制的是可逆的,也就是控制好可纠正的一些因素,比如不良生活习惯,其中的饮酒和房颤发生的关系就很明确。还有肥胖与房颤的关系也是比较明确的。此外,我们还需要积极治疗一些房颤病因,比如控制好血压、血糖,这对改善整个心血管功能和心脏健康是有好处的。在房颤抗凝方面,有的病人因为过度担心抗凝出血问题,所以很多卒中高危病人不能坚持抗凝,有病人还担心药物副作用,总是频繁抽血化验调节药物剂量,但是现在有了新的抗凝药物,有一些药物进入国家医保和集中采购,费用相对不是特别贵,所以对于房颤病人的治疗,抗凝要引起重视。还有一些病人症状不明显,就以为房颤没什么大不了,但是症状不明显不代表疾病风险不存在,血栓风险依然是存在的,不要等到已经出现严重并发症,脑卒中或是其它地方有栓塞,这个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温馨提示:关注房颤,预防卒中。注意筛查,如果确诊,请及时到心内科就诊。

以上内容摘自健康心血管,谨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