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讲稿21.1(上)

 幽默的数据线 2022-06-24 发布于上海

放松下来做事:

咱们开始学习,咱们今天开始就是学习少阳病,还是闲聊一点,这几天我在反思一个事就是:为什么我这段时间每次讲完课之后我都觉得很累的慌?因为上半年我讲完课之后,我不觉得累的慌,上半年讲完课之后觉得可轻松了,后来发现唉讲得不对,为什么呢?太紧张,我越紧张我的说话语速就会变快,我说话语速越来越快呢我就越容易忘掉我想要表达的信息,然后最后呢就导致自己越说话嗓子越来越干,头脑越来越紧。最后几堂课讲完之后发现唉呀怎么还把重要信息给落了?或者怎么还总是丢东西?所以咱们从现在开始恢复到原先那种状态啊,放松下来,大家也放松下来听,咱们都放松下来讲,一点点把这个伤寒的东西慢慢讲出来,而且我也希望咱们以后不管做任何事情都是放松下来。比如说我专门去研究,我这次回去之后我就紧张,我又看了一下很多资料,其实大家一定记得这么一件事,当你有一天你会感觉到某一个点特别累的时候,一定说明你在紧张,如果你是放松的话,你会有一天精疲力竭的时候,你是全身的精疲力竭,你是气耗尽了,而不会出现某一个点特别紧张,如果某一点特别硬,就说明你一定特别紧张,就说明你办这件事情是没有高效率的。

咱就以唱歌为例,这个人唱歌啊其实很耗力对吧?如果你没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唱歌啊,唱一段时间之后嗓子哑了,再唱唱唱唱声带就撕裂了,最后就呃呃就死了就光从嗓子这发音,所以唱歌人一定要训练自己的这个发音方式,一定要拉拉唱,唱完之后它有不同的啊啊,最后训练出一种发声模式之后呢,他的嗓子不发音,它全身在发音,也就说一个演唱会下来,这个歌手啊最终的结果是累趴下了,累趴下什么就全身气都耗干了累趴下,但是嗓子还能说话,你听他说话还是能说出话来,就说明这个人是正儿八经的一个行家,一个唱歌的行家。

同样道理,我们说比如说以长跑或者短跑以跑步运动为例,如果我们跑步我们不是专业的人士,我们跑步啪啪啪跑完之后,如果我们经过这种跑步锻炼锻炼一个两个月,我们腿就变粗!而且我们每次锻炼完之后,我们都感觉腿特别累,就说明你跑的姿势不对,你没有放松下来,你没有能够做到这种很匀称的跑,所以如果你以此方式,不管是竞走啊还是跑步都这样,如果你以此方式跑多了之后伤身体,而且你还跑不快!真正跑快的人他最后跑累趴下,他也不是腿累趴下它是全身都累趴下的,最后这躺着爱啊喘,你看,他第二天早上起来腿酸有点酸呐他全身都会酸,它不是就只有腿酸,这就说明它锻炼对了,所以大家可以看你看刘翔,刘翔腿不是很粗是吧?大家看那个刘翔的照片,刘翔腿很细嘛,他这个身子也很细,你再看姚明天天跳,你看她腿也不是很粗,就说明你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高手,真正的一个行家,你就得学会正常运动,比如你要想成为一个歌唱家,你要学会正常的发声,否则的话你光唱光吼是没有意义的,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真正的跑步运动员,你就要学会正确的跑步,每一个动作怎么跑都做得很标准,一步一步来啊,如果你想成为一个书法家也这样,如果书法家写一段时间是手腕累那不对!书法家写完之后累,累是全身都累都累趴下来,那才对。

所以大家学习中医其实最重要是什么?训练自己的思维,让自己思维在看病过程中如何正确的思维?如果你发现你看几个病之后你的头开始疼了,就说明你没有用取象比类的思维,你在用后世的用一种逻辑思维。如果你用取象比类思维,你在正确的体会病的话,最后你看到一百来个病人或看一上午病你会累趴下!但是你脑子依然是清晰的,你依然能够知道你在看病,依然你的脑子可以转得非常快,这说明你的思是对的,是用心的思,如果你看多了之后你头脑很绷紧,那你就不对,包括我们现在来学习也这样,如果你说“唉呀,听王伟老师讲了三堂课之后头脑累得慌”,这说明两个原因,第一个我讲的不好让你累了,我可能讲的过程中有很多逻辑的思维会使你累,第二,可能你确实用了用脑太过了,你要放松下来!让自己在任何时候,在干任何事情都要注意到你是一个整体,这个社会是个整体,任何时候你都要注意到你自己,每一天都要观察自己啊我今天是不是某一点特别累?所以曾子曰“日三省吾身”嘛,我们也不一定非要那么严格的行,但最起码要注意到让自己不管干什么事能够长久地干下去的话,就必须是个和谐的,走路要让自己全身都累,或者全身都放松的走这样最不累,散步的时候也这么散步,吃饭时候就放松下来吃饭啊,这个别老用牙牙咬就狼吞虎咽胃撑的慌,不这样,你要慢慢吃啊要全身都在品尝这个味道,你就不会吃撑的慌,你会慢慢吃饱了很舒服啊,然后喝茶呀、写字呀、跟别人聊天啊、思考问题啊,都用这种古人的方式,只有这种方式才是中医训练的,如果你不训练这种思维方式的话,你很难达到一种高手,所以我们说中医的关键词就是改变,《黄帝内经》就是要求你回到一种真正的那种恬淡虚无的思维状态,回到内,而不是回到那外,飞吧飞儿回内很安静安静,看《伤寒论》也这样,《伤寒论》是极其安静的一本书,他没有让你感到很躁动,所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下《伤寒论》!

燥邪:

我们今天来学《伤寒论》之前还要放松下来体会啊,上一节课讲完之后,你看通过上几节课讲,我们讲了风邪的致病特点,寒邪的致病特点,热邪的致病特点也讲了,上一节连湿邪的致病特点也讲了,很多人讲燥邪咋回事?所以燥邪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邪气,燥邪是一个与其他邪气相兼的一个邪气,大家在临床中有没有燥邪?有,那么燥邪我们也只是把它作为一个补充一下,就是作为一个大家静下现在就能体会到,不需要专门记,那大家知道什么是燥?就是你的津液匮乏了。比如说总是说话呀,或者是受寒之后各种各样原因导致你津液变少,然后这时候的一系列症状就要燥邪,那么我们治疗方法就是想办法让津液补充回来,润燥的方法

那么我们来分析燥邪的原因有哪种?有两种。

温燥:

第一种最常见的是温燥,就是以热邪为主的燥邪,就什么?就是阳明病非常亢盛,他就是高耗量,他就很热火气很大呼哧呼哧出汗,一直出一直热,长时间的热不经过纠正他就变成燥,这种热我们都可以理解嘛,比如说你在一个澡堂里你天天在里头蒸桑拿你就不出来,你蒸一段时间你就烤得很干了嘛,你就很热,这是很正常的反应。

那么这人脉象是什么呢?我们很明确一个是脉比较数,另一个,比较火象很明显,洪数,往往一开始会有力的,数着数着要么会脉变得中空,要么会脉变得非常沉,但是仍然是数。

那么这时候呢我们就要选择一些方剂啊,润燥的方剂,我们先一会再聊这个润燥方剂。

寒燥:

那么寒燥什么意思?其实在感冒病人当中最多见的燥邪是种寒燥,就什么叫秋燥?秋燥是一种寒燥,就是古人说燥乃小寒之气!燥邪是一个小寒的气,那么什么是小寒?就是秋天快要到冬天那段时间,秋和冬交界这段时间天地之间是特别燥的,那么我们人在什么时候特别燥?就是你刚受一点寒这个寒还并不是很多,但是你正气非常虚来快速的对抗这个寒邪,你就变的燥,比如说这个什么是燥?就是一个绳子捆住你,你很烦你想解开但解不开,但是你又不觉得解开他就让你疯狂,但是就觉得很烦的慌很燥的慌,那么这个病人的脉就会脉象在太阳病或者是一般情况都太阳病,脉象会浮紧一些,但是往往里按一按是没劲的,脉象浮紧往下一按是没劲的,然后在浮紧当中往下一按没劲的脉象当中偏一点数象,就说明这种病人就会首先表现出一个寒凝象,流鼻涕啊打喷嚏啊,另外可能还有一些头昏沉的表现,第二他会表现出咳嗽来,而这个咳嗽因为他是脉率特别快引起的咳嗽,所以这种咳嗽他就会燥,它比较干燥的慌,所有燥邪的咳嗽特点就是一个是咳嗽痰很少,就算咳出来也是一种很黏很黏的痰,而且咳久了之后咳得气管都疼,肺疼,或者是有胸膜刺激这种感觉,这就是一个燥邪的特点而且这种病人往往伸出舌头一看,舌头上也没津液。

当然了,我要说的是为什么我说有时候这个舌诊不准?如果说这个人刚开始,我们说我们分析这个舌诊也知道,舌诊是什么?舌诊是人的气和人的水液之间发生一个反应,使人的水液产生一些变化之后,它的舌诊才准也就说如果刚开始感冒的时候,刚开始燥邪的时候往往只有舌苔准,舌质是不准的,因为他这个邪气还没有深入进去,还没有影响到人体的津液代谢,所以有时候从理论上讲燥邪的舌苔是红赤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在临床上看舌苔往往不这么红赤。

我们再来聊这个方子,那么我们说只要你理解了这个燥邪的特点,那么你就知道燥邪的治疗方法,只要你临床中诊断,所以我们一直说,诊断的意义永远大于治疗的意义,如果你能诊断出这个病人是燥邪,其实你大部分情况下你是会治的,只是你选方可能作为一个经验老手的话选方可能选的比较精准,作为一个新手的话可能选的比较粗一些。

温燥:

桑杏汤:

那么我们就以温燥为例,它那种润那么我们就说润,如果这个病人的脉比较浮大一些,我们就可以选一些啊,阳明病嘛浮大一些,那我们选什么?桑杏汤,大家知道桑杏汤吗?桑杏汤,桑叶苦降一降,杏仁苦降一降,都是苦降,浙贝润一润化,浙贝润肺化痰,浙贝就比较好用的,浙贝在临床中尽量把它捣一捣,因为那个浙贝很硬,如果你熬十来分钟之后,你拿出来之后发现那个浙贝其实还是白的,根本都熬不透,所以浙贝最好是稍微捣一下啊,北沙参也是一种甘寒的药,润一下,栀子炒栀子它也能够清清火气,豆豉稍微散一散,再加上梨皮,这个梨皮是非常好用的药,一定不要少这味药,梨皮是非常好用的,我们在临床中开一般都要病人加1到2片,如一元硬币那么大,那么厚的梨皮加到里头,那么这个病人吃完之后脉象就原先那种浮躁数那种象就会慢慢的安静下来,咳嗽也会好起来,这种咳嗽一般都会表现出没有痰了,而且病人面色往往也会红而没有缺乏津液那种象,所以这种你怎么来体会?就是你只要一看病人就知道这就燥。

如果说燥得比较深,我们就可以选啊调胃承气啊或者什么都可以啊,当然你说可不可以选别的?完全有的是,什么益胃汤啊,什么增液汤啊,类似的各种各样方子都可以辨证加减的选择,甚至有时候呢在给病人开药的时候,曾经我还遇到过一些燥邪很厉害的病人,我就说唉呀冬天又很燥,小孩又不愿意吃药,我说你可以回家之后不愿吃药喝甘蔗汁啊,甘蔗汁大家知道哈,甘蔗汁很润燥很凉,不过这个玩意不能吃多了,吃多它容易变成凉,那玩意太寒喝点就好。

寒燥:

杏苏散:

然后我们说如果是个寒,因为外表有层寒内里的气躁起来这时候治疗方法就不能是那种润了,就是把这个寒气给它化开,但是化的时候呢就不能选那种特别辛燥的药化,就要选择稍微柔和一点的药慢慢的把它寒气化开,所以这时候我们选一个比较好的方子,这也是温病学家常用的方叫杏苏散,大家知道杏苏散啊?杏仁、苏叶,我们一般选杏苏散。

也就说这个病人是脉管当中,我们画一下这个脉,脉管当中表层有一层寒气里头脉象比较虚,脉象比较数,虚数,那么这时候我们选药的话就要选一些能够把表层的寒气化开,同时呢不能用太燥烈把这个里头的气血给弄得更虚的药,这样我们就一定要选小剂量的杏苏散,不要太大剂量,这种化燥的方法如果你剂量过大的话,不仅化不开燥,反倒把这个正气伤了,反倒使他更燥,所以如果小孩的话,我们就选杏苏散就要小剂量,小孩一般杏仁就用3克,苏叶用2克,半夏用3克,陈皮2,3克,枳壳用3克,杏仁用2,3克,前胡用2,3克,桔梗3克。茯苓3克,炙甘草2克左右,加一小片姜别太大一点点姜就行,甚至于小点姜皮也行,半个小枣放里头,病人吃完之后燥就化开,如果成年人我们可能稍微加点量,半夏用4克,清半夏,姜半夏也可以随便,我习惯用清半夏啊,陈皮用2,3克,一般用3克,杏仁3,4克,反正都是3,4克量,熬15分钟倒出来之后分两次喝,这样这个燥邪就会很快速的化开。

小青龙加石膏:

所以不管是寒燥还是热燥,你看它都是一个热邪的一个更甚的象,或者是一个寒邪的一个更甚的象,寒邪的一个误治的象,它不是一个单独的像,所以在张仲景也很少提到燥,所以我们也可以在这寒邪的燥我们可以开个小青龙加石膏,小青龙汤把它慢慢温化温化,再用这个石膏把它清凉凉一凉,润一润,这个方子我曾经小青龙汤加石膏曾经有一次啊,我真觉得我当时有一次感冒我就很有经验,这个方可好使了,但是不用太大量,我当时我还记得有一次我咳嗽,咳嗽之后我我觉得是个咳嗽,但是燥咳找几个师弟开方不好用,找了一个我最觉得这个师弟水平我觉得最看不上眼的一个师弟,我说你帮我摸摸脉看看,他一摸脉说你这是小青龙加石膏汤,我说试试,吃了一付之后从此我对他刮目相看,一幅下去就好了,我觉得唉呦这个人,你看,有时候就是说真是这样,有时候不能以个人感情用事,每个师弟都很厉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