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南地北龙须菜

 五次方物语 2022-07-02 发布于山东
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许多草木或其它物什,各地名称殊异,令人挠头。最近“研究”山野菜,就发现了大量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现象,比如“龙须菜”,包括天南地北好几个不相干的东西。仅在东北境内,“龙须菜”就能导致鸡同鸭讲,进而产生纷争,搞不好接着就是“你瞅啥”“瞅你咋地”“你跟谁俩呢”......兹事体大,必须捋明白。

“真正”的龙须菜有两种

个人认为,为方便交流讨论,生物的中文名应以“中国三志”(《中国动物志》、《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正式中文名为准,其余都算别名。在《中国植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之《中国海藻志》中,各有1个物种以“龙须菜”为正式中文名,可以说是获得了国字号认证的“真正”龙须菜。

1. 龙须菜/Asparagus schoberioides

图1.1 龙须菜/A. schoberioides

图1.2 芦笋

《东北植物检索表》称雉隐天冬,天门冬科天门冬属,旧属百合科。产于黑吉辽等多个省区,日本、朝鲜等国也有,图1.1即“窃”自日本网站,一生经历尽在此图。你瞅它像不像芦笋?像就对了,芦笋即同属石刁柏/A. officinalis,骨肉至亲,因“嫩茎形似龙须”,芦笋在很多场合也被叫做“龙须菜”,二者相似,恐怕取名理由也都一样。天门冬属植物的嫩芽,但凡可食,都有可能是“龙须菜”。这模样像须吗?不如说像一支笔。

2. 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

图2.1 龙须菜

图2.2 青岛海边的龙须菜或同属

红藻类,江蓠科江蓠属,产于黄海海域,青岛海边特别多,可提炼琼胶,亦能食用藻体圆柱形,体高由几厘米到1米以上,分枝疏密不等,颜色红褐、紫褐色,也有绿色或黄色的突变体。外形确实很像“须”,又生于海洋,堪称最名副其实的“龙须菜”,其余皆有僭伪之嫌。该种已从青岛人工引种至东南海域,目前已成为我国仅次于海带和裙带菜的第三大养殖海藻种类,主要还是用于提炼琼胶,吃是次要的。

图2.3 菜市场的“龙须菜”,具体种不知

关于龙须菜,李时珍曰过:生东南海边石上。丛生无枝......白色。东南沿海过去没有龙须菜/G. lemaneiformis,李说大概是江蓠属其它种,如真江蓠/G. asiatica等,外观差不多,民间统称“龙须菜”,“白色”应系干制品。新鲜的“龙须菜”焯水变绿,绿到不真实,脱水后就像图2.3中这团乱麻(总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呀),黄白色。另,小咸菜中常见红翎菜科麒麟菜属/Eucheuma的食用海藻,有时也称“龙须菜”,不赘述。

有须的“龙须菜”

3. 牛尾菜/Smilax riparia

图3.1 “龙须菜”

图3.2 牛尾菜

又名草菝葜、白须公或软叶菝葜,菝葜科菝葜属,过去也属于百合科。除内蒙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以及四川、云南高山地区外,全国都有分布。图3.1是新浪网友五行六体在吉林通化早市拍的“山野菜”,当地人叫“龙须菜”,牛尾菜的嫩芽,与其说像“龙须”,不如说更形似“牛尾”。之所以获名“龙须菜”,恐怕还是因为成株为草质藤本,且叶柄中部以下有卷须,好歹占了一个“须”字。

4. 佛手瓜/Sechium edule

图4.1 “佛手瓜尖”

图4.2 佛手瓜

又名洋丝瓜,具块状根的多年生宿根草质藤本,葫芦科佛手瓜属。原产南美洲,我国南方多有栽培或逸为野生,北方也有,多数熬不过数九寒冬,只能作一年生栽培。佛手瓜寡淡无味,口感不佳,表面凹凸不平,削皮灰常困难,我个人很不喜欢。佛手瓜还有两个可食部位,块状根和嫩梢(佛手瓜尖),对于北方侉子少有接触。佛手瓜尖在南方部分地区亦称“龙须菜”,夏季采食最佳。嗯,佛手瓜有“须”,生在叶柄基部。

5. 豌豆/Pisum sativum

图5.1 无尖豌豆

图5.2 豌豆苗,一片龙须

图5.3 豌豆植株

众所周知,嫩“豌豆尖”可作蔬食,清新可口,川渝尤爱之,呼为“豌豆巅”,有些地方也叫“龙须菜”。周作人《旧日记抄》中说:“二月初五日,晴,燠暖异常。食龙须菜,京师呼豌豆苗,即蚕豆苗也,以有藤似须故名。”须知绍兴称豌豆为蚕豆,而蚕豆则称罗汉豆,周作人说的就是豌豆苗。豌豆的卷须长在复叶叶轴的先端,实有碍口感,四川农业科学院专门培育了无卷须的豌豆品种,家人们,这可以叫“剃须菜”了......

没有须的“龙须菜”

6. 蕨/Pteridium aquilinum var. latiusculum

图6.1 蕨

图6.2 蕨菜

欧洲蕨/Pteridium aquilinum的变种,单名一个“蕨”字,全国各地皆有分布,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北。根状茎可提取供食用的蕨根粉,嫩芽亦可食,通常称蕨菜,别名龙爪菜或龙须菜。嫩芽弯曲如钩,“龙爪”容易理解,“龙须”略牵强,当然比芦笋称“龙须菜”还是更合理一些。p.s. 全国可食用的蕨类植物好几十种,民间也不大分得清,就以此为代表吧。图6.2大概率是这个种,反正都差不多,睁一眼闭一眼得了。

7.番薯/Ipomoea batatas

图7.1 叶用番薯

图7.2 没记错的话,这道菜应该就是番薯叶

番薯叶在北方不受重视,农家宴偶尔会有,但在南方某些地方却是入得高档餐厅的佳蔬,对于客家人最为重要,堪称客家人味蕾中的“王者青菜”。有地下不长番薯的叶用品种,取嫩叶用猪油拍蒜加鱼露爆炒之,出锅即成超级好味,美其名曰“龙须菜”。普通的番薯叶为什么能和“龙须”挂钩?我猜一半是因为番薯系“藤本”,有游龙之姿;另一半是因为是真爱,起个高贵的名字才配得上它在客家人中的地位。

最珍贵的“龙须菜”

8. 发菜/Nostoc flagelliforme

图8.1 发菜

图8.2 葛仙米,拟球状念珠藻/N. sphaeroides

发状念珠藻,国内多产于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陕西等省区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带。藻体色黑细长,如乱发又似胡须,称“龙须菜”也很合理。入馔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又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而备受追捧,多年疯狂采挖后数量稀少,如今位列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再也动它不得(有人工养殖)。p.s. 按照新的分类,发菜、地皮菜以及葛仙米等念珠藻类已被植物界开除,归属原核生物,保护名录仍沿用旧分类。

北京天坛的“龙须菜”之谜

9. 益母草乎?天门冬乎?

图9.1 益母草/Leonurus japonicus

图9.2 益母草幼苗

北京历史上曾有春天采食“天坛龙须菜”的传统。清初笔记《析津日记》有记载: 天坛龙须菜,清明后,都人以鬻于市,其茎食之甚脆。又有《帝京岁时纪胜》曰:三月采食天坛之龙须菜,味极清美。如今天坛龙须菜早已绝迹,有民间传言指幼时的益母草即天坛龙须菜但益母草幼苗长相如同癞蛤蟆,气味殊恶,不大可能成为美食,恐是以讹传讹。所谓“天台龙须菜”,盲猜是天门冬属某种,类似于图1.1。

以上各种“龙须菜”局限于植物界(暂不纠结发菜的身份),太素净了些;故老相传,荤食中也有“龙须菜”,乃是用四斤以上黄河大鲤鱼的须烹饪而成,一菜费鱼千百斤,可谓奢靡至极。不过我认为,这种菜恐怕只存在于人们的瑰丽想象之中。想象一下不犯法,把寻常蔬菜和“龙”挂钩,又何尝不是在想象中过“烹龙炮凤”的瘾。

-----------上期勘误-----------

图10.1

图10.2 大叶蟹甲草

图10.3 大叶子的嫩叶,有毛无棱

吉林菜市场山野菜一览文中,我将网友提供的图10.1定为虎耳草科大叶子属的大叶子/Astilboides tabularis(《东北植物检索表》称“山荷叶”),搞错了,应该是菊科蟹甲草属的大叶蟹甲草/Parasenecio firmus(《东北植物检索表称“大叶兔儿伞”》),国内仅产于吉林。前者叶柄有毛无棱,后者叶柄有棱无毛,恰好相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