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焦氏中医 2022-07-04 发布于河北

常常会听到这样的声音:中医是调理的,一些小毛病找中医,并且中医还适合养生保健,还有什么中医是“慢郎中”一类的话语。每每听到这样的话语,我都会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我不仅在心里问自己,中医真的是这样的吗?理论结合实践,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医——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理论来源于《易经》,众所周知,《易经》的基础学说就是阴阳学说,中医最根本的学说也是阴阳学说,故中医界有一句话叫做“医易同源”、“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

    《易经·系辞传》:“夫《易》广矣大矣,以言乎远则不御,以言乎迩则静而正,以言乎天地之间则备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

    翻译如下:易经真是又广又大。说它远,其涵盖的范围无量无边;说它近,其微妙之处要在至静至正的心境中体会;天地之间,悠悠万事,无所不备于易道。易经中最重要是乾坤两卦,易经里的“乾”,静止时能够专一,行动时能够刚直,因而产生了真正的大;易经里的“坤”,静止时能够闭合,行动时能够开辟,因而产生了真正的广。易经之道的广大可以配合天地;变化通达可以配合四时,阴阳交替之理配合日月运行,易简之道在至善的德行中得到体现。

    本章阐述的意义如下:

    本章阐述《易经》的广大和无所不包。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能够洞察世间的大事,又能知晓世间细微之事,不管是远的或是近的。以乾阳的刚健正直,坤阴的至柔至静、而动也刚的精神,使天地间无所不生,又能广生万物,告诉人们阴阳配合的重要性。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违背了天地阴阳之大道,做事一意孤行,独断专行,就像有了天没有地,有阳没有阴,这是“独阳不生”的道理;有些人做事没有主见,懦弱无能,静守不动,缺乏战斗力,这是纯阴的表现,故“独阴不长”。所以说,乾坤的阴阳之义与日月运行要配合一致,世界只有刚柔相济才是大道。

选自张开新《易经致用精义》

        那么,中医亦是同理,也具有“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特征,《内经·阴阳离合论》:“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由此可知,阴阳小到“一”,大到“不可胜数”。

    《景岳全书·阴阳篇》:“凡诊病施治,必须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治焉有差?医道虽繁,而可以一言蔽之者,曰阴阳而已。故证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具体到治病的实践中,则中医大病可治,小病亦可治——大到大风苛毒,小到痤疿末疾。

    余在临证实践中,尝治一些“风痨臌膈、毒肿恶瘤”一类的大病,也治疗一些“痘疹痒疮、伤风感寒”一类的小毛病,只要坚持“中医”的思维,均可收效。

    大道至简,医道在理,理即阴阳之理,理明则自有法治,有法则自有方,而方又以药成,如此而已。

   《景岳全书·明理篇》:“万事不能外乎理,而医之于理为尤切。散之则理为万象,会之则理归一心。夫医者,一心也;病者,万象也。举万病之多,则医道诚难,然而万病之病,不过各得一病耳。譬之北极者,医之一心也;万星者,病之万象也。欲以北极而对万星,则不胜其对。以北极而对一星,则自有一线之直。彼此相照,何得有差?故医之临证,必期以我之一心,洞病者之一本。以我之一,对彼之一,既得一真,万疑俱释,岂不甚易?一也者,理而已矣。苟吾心之理明,则阴者自阴,阳者自阳,焉能相混?”

    呜呼!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中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