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22.当归补血汤详解研讨

 学中医书馆 2022-07-06 发布于山东

122.当归补血汤详解研讨
 
本资料由朱永库老人,在研究学习中医方剂学.《中医药方精选网》和多名老中医经验资料后所编辑,目的是在自己用方时,便于找方,使用方便。本篇主要是分析了. 当归补血汤药方的详解和研讨,供有缘人对症选药方
   
组成;北黄芪30克 酒当归6克
加减;   
1.血虚证而无阳浮发热者,黄芪之量宜减;
2.气不摄血之出血证,可加仙鹤草、血余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力。
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证者,以及各种贫 血、过敏性紫癜、妇人月经过多,以及疮疡久溃不愈等辨证属血虚气弱或气不摄血者。 [使用注意] 阴虚潮热者,慎用本方。 1.血虚发燥   2.虚劳发热  一、内科疾病 l。白细胞减少症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痹证. 4。足底痛   二、妇科疾病 1。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   2.子宫肌瘤  3.更年期综合征  三、其他 1.老年性皮肤瘙痒  2.牙龈出血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 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本方是为血虚发热证立法,临床运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红 外,应以舌淡,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使用要点。
当归补血汤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异名]  黄芪当归汤(《兰室秘藏》卷上)、补血汤(《脉因症治》卷上)、芪归汤(《周
慎斋遗书》卷五)、黄芪补血汤(《产科心法》下集)。
    [组成]  黄芪一两(30g)  当归酒洗(6g)
    [用法]  上哎咀。以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空腹时温服。
    [功用]  补气生血。
    [主治]  血虚发热证。肌热面赤,烦渴欲饮,舌淡,脉洪大而虚,重按无力。亦治
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头痛,或疮疡溃后,久不愈合者。    .
    [病机分析]  血为气之母,运载阳气以行全身,故《医原》说:“血能载气以行也”。
若劳倦内伤,阴血耗损,阳气无所依附,必致漂浮行散而无所归,《读医随笔》说:“所
谓血藏气者,气之性情栗悍滑疾,行而不止,散而不聚者也。若无以藏之,不竟行而竟
散乎?惟血之质为气所恋,因以血为气之室,而相裹结不散矣”,唐宗海亦说:“血虚者,
发热汗出,以血不配气,则气盛而外泄也”(《血证论》卷6)。本证因血虚阴不维阳,
阳气浮越于外,而出现肌热面赤,烦渴欲饮,发热头痛,脉象洪大等类似白虎汤证之
象,但其脉虽洪大却重按无力,故为真虚假实之证。可见此时辨别虚实证候的关键在于
脉象的虚实,正如李呆所云:“血虚发热,证象白虎,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
死”(《内外伤辨惑论》卷中)。
    [配伍意义]  本方是为血虚阳浮之虚热证而设,是证虽以阴血亏虚为本,阳浮发热
为标,但有形之血不能速生,而外浮之阳气若不及时挽回则恐有散亡之虞!故治疗当遵
“急则治标”之训,力挽其浮越之阳气,留得一分阳气,便有一分生机,俟阳气渐回,
虚热渐退,再缓图其本。方中黄芪甘温纯阳,功擅补气固表,本方重用该药,意在取其
量大力宏,以急固行将散亡之阳气,浮阳若得挽回,则诸危殆之候可缓,此即“有形之
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之理,且其补气亦助生血之功,使阳生阴长,气旺血
充,故本方以之为君。配以少量当归养血和营,补虚治本为臣,再得黄芪生血之助,使
阴血渐充,阳气渐可潜涵,则虚热自退。正如张秉成所论:“如果大脱血之后而见此等脉
证,不特阴血告匮,而阳气亦欲散亡。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
固。故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而能固外者为君。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无
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当归益血和营,二味合之,便能阳生阴长……非区区
补血滋腻之药,所可同日语也”(《成方便读》卷1)。
    本方配伍特点在于以大剂补气之药配伍少量补血之品,重在益气固表以治阳浮之
标,并可冀补气生血之力以复血虚之本,故尤宜于血虚阳浮发热之证。
    [临床运用]
    1.证治要点  本方是为血虚发热证立法,临床运用时除肌热,口渴喜热饮,面红
外,应以舌淡,脉大而虚,重按无力为使用要点。
    2.加减法  血虚证而无阳浮发热者,黄芪之量宜减;气不摄血之出血证,可加仙
鹤草、血余炭等以加强止血之力。
    3.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妇人经期、产后血虚发热等属血虚阳浮证者,以及各种贫
血、过敏性紫癜、妇人月经过多,以及疮疡久溃不愈等辨证属血虚气弱或气不摄血者。
    [使用注意]  阴虚潮热者,慎用本方。
    [源流发展]  本方为金代医家李呆所制,是治疗血虚发热证的代表方剂。经考李氏
医书中有关本方主治证的论述主要有三处,即《内外伤辨惑论》卷中之“肌热燥热,困
渴引饮,目赤面红,昼夜不息,其脉洪大而虚,重按全无……血虚发热,证象白虎,
惟脉不长实有辨耳,误服白虎汤必死。此病得之于饥困劳役”;《脾胃论》卷中之“发热
恶热,烦躁,大渴不止,肌热不欲近衣,其脉洪大,按之无力者,或兼目痛鼻干
者……此血虚发燥”;以及《兰室秘藏》卷上所云之“热上攻头目,沿身胸背发热”
等。以上论述虽然见载于不同著作,但其症状描述均有“发热,烦渴,肌热,恶热”等
内热炽盛之象,因其热缘于血虚,而被称之“血虚发热”或“血虚发燥”,是证“得之
于饥困劳役”,故属内伤发热之虚热证。由此可知,李氏当归补血汤实为血虚发热证而
制,故方中重用甘温之黄芪大补元气,力挽浮阳,伍以当归养血补虚,从而使浮阳内
潜,阴血渐充而诸证得痊,亦属“甘温除热”之法。本方对于后世血虚发热证候的治疗
影响深远,历代医家不仅用药悉宗本方,而且芪、归之量比亦皆从东垣之制。古今医家
还根据本方的药物配伍作用而将其用于多种气血虚弱病证的治疗。如因黄芪尚有益气摄
血和益气托毒等作用,故以本方治疗气血亏虚,疮疡内陷不起或久不收口者(《证治准
绳.疡医》卷2)以及气不摄血的出血证(《血证论》卷7),方中用药比例仍遵原方;又
因本方由补气合补血之品组成,故以其治疗多种血虚证及气血两虚证,但宜减原方中黄
芪之量,如《寿世保元》卷7载本方治疗妇人素禀虚弱,加之生产时血亏气耗,产后无
乳者,将归、芪之量比改为1:2;略早于本方的用治“妇人气虚血少,经水三月一来”
的当归补血汤(《陈素庵妇科补解》卷1),方中黄芪之量竟少于当归(当归一两二钱、
炙黄芪一两),由于上述方剂是为血虚或气血两虚无阳气浮越发热者而设,故剂量有此
变化。近年有人通过对不同比例的黄芪与当归配伍作用的实验研究发现,归、芪之量在
2:1时养血作用最为明显,指出原方比例的当归补血汤应是一首补气为主的方剂,
此说对理解本方方义颇有参考价值,且与目前临床运用的情况基本一致。
    [疑难阐释]
    1.对于本方重用黄芪的认识  本方为治血虚发热证之主方,方中当归为养血要药,
以补益虚损之阴血,古今医家对此均无疑义,惟为何重用补气之黄芪历来认识不一,概
括起来大致有五:其一为“补气生血论”,以吴昆为代表,即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
黄芪大补元气,使阳生阴长,气旺血生;其二为“气血双补论”,以汪昂为代表,认为
本证不仅血虚,气亦不足,故用黄芪配伍当归以收气血双补之效;其三为“急固浮阳
论”,以张秉成为代表,认为本证乃血虚阳浮所致,故治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固外以挽
浮阳;其四为“补脾生血论”,以汪绂为代表,即黄芪乃补脾胃以资气血之源;其五为
“走表泄热论”,以陈念祖为代表,认为本证之发热乃血虚热郁皮毛不解之故,故以黄芪
质轻而味微甘之品,轻清走表使热从汗而泄。上述分歧意见虽多,然究其产生原因主要
有二,一是对本证病机认识的差异,即血虚之证何以会出现发热?二是对于血虚发热之
证,应当把治疗重点放在哪一方面?中医理论认为,血与气在生理上相生相依,即所谓
“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以生血,血以载气”。一旦阴血匮乏,轻者脏腑经络失
于濡养,重者无以载气使阳气无所依附而浮越于外,出现诸如发热口渴,目赤面红等热
象,故大凡血虚证之发热,皆为阳气得不到阴血的涵养而浮越于外的表现,且热象的轻
重亦反映了阳气浮越的程度。本证原书谓其“证象白虎”,足见其热之重而阳浮之甚,
实属阳气去里越外之候,故治疗应重在力挽其浮越之阳气。由此可见,张氏所谓“如果
大脱血之后而见此等脉证,不特阴血告匮,而阳气亦欲散亡。斯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
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而能固外者为君,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
越表,恐一时固里无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确为中肯之论。况且本方之黄芪即
便有补气生血之功,但其用量重达当归的五倍之多,再联系该方的主治证候,则不难看
出黄芪重用的主要目的显然在于急固浮越之阳气,而非藉气血相生的关系间接地补充阴
血之匮乏。至于补气生血之说虽然亦持之有据,但既为补血之剂,何以反而重用补气之
品?即使补气有助于生血,可补气药竟为补血药的五倍之多则有悖于方剂配伍之常法,
对于一首补血方而言,似乎有喧宾夺主之嫌?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血虚发热之证的治疗
亦非从补血立法而能奏效,故吴氏所言未免舍本逐末。综上所述,当归补血汤重用黄芪
旨在急固浮阳,而非补气生血。证之临床,古今医家运用本方时,对于血虚发热之
证基本恪守原方药量比例,而对于一般的血虚证以补气生血为主旨时,则多减黄芪之量
而重用补血之品。其余几种观点显然亦与本方主治病机不符。
    2.有关本方君药的认识  《方剂学》专著及教材中对于本方君药的论述亦有分歧,
或以黄芪为君,或以当归为君。上已述及,若治血虚发热之证,因急则治标之用当以黄
芪大补元气,固其浮阳为君;而治一般的血虚证,因黄芪之用意在补气生血,助当归补
血之力,故宜以当归为君。
    [方论选录]
    1.吴昆:“血实则身凉,血虚则身热。或以肌困劳役虚其阴血,则阳独治,故令肌
热、目赤、面红、烦渴引饮。此证纯象伤寒家白虎汤之证,但脉大而虚,非大而长,为
可辨耳。《内经》所谓脉虚血虚是也。当归味厚,为阴中之阴,故能养血,而黄芪则味
甘补气者也。今黄芪多于当归数倍,而曰补血汤者,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
故也。《内经》曰:阳生阴长,是之谓尔。”(《医方考》卷3)
    2.张璐:“气虚则身寒,血虚则身热,故用当归调血为主。然方中反以黄芪五倍当
归者,以血之肇始本乎营卫也。每见血虚发热,服发散之药则热转剧,得此则泱然自汗
而热除者,以营卫和则热解,热解则水谷之津液,皆化为精血矣。”(《伤寒绪论》卷下)
    3.汪昂:“此足太阴、厥阴药也。当归气味俱厚,为阴中之阴,故能滋阴养血。黄
芪乃补气之药,何以五倍于当归而又云补血汤乎?盖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又有当
归为引,则从之而生血矣。经曰阳生阴长,此其义耳。庵曰:病本于劳役,不独伤血,
而亦伤气,故以二药兼补之也。”(《医方集解.理血之剂》)
    4.汪绂:“此方君以黄芪。黄芪,胃气之主药,胃气盛而后脾血滋,然亦必当归滋
之,而后血乃日盛,为之媒也。血生于脾,此方补脾胃以滋之,是为补生血之本。犹四
君子为补生气之本,与四物汤之为补肝者,又有不同。”(《医林纂要探源》卷7)
.  5.陈念祖:“凡轻清之药皆属气分,味甘之药皆能补中。黄芪质轻而味微甘,故略
能补益,《神农本草经》以为主治大风,可知其性矣。此方主以当归之益血,倍用黄芪
之轻清走表者为导,俾血虚发热,郁于皮毛而不解者,仍从微汗泄之。故症象白虎,不
再剂而热即如失也。”(《时方歌括》卷下)
    6.唐宗海:“此方以气统血,气行则血行,外充皮肤,则盗汗、身热自除;内摄脾
元,则下血、崩漏能止。”(《血证论》卷7)
    7.张秉成:“如果大脱血之后而见此等脉证,不特阴血告匮,而阳气亦欲散亡。斯
时也,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故以黄芪大补肺脾元气而能固外者为
君。盖此时阳气已去里而越表,恐一时固里不及,不得不从卫外以挽留之。当归益血和
营,二味合之,便能阳生阴长,使伤残之血,亦各归其经以自固耳。非区区补血滋腻之
药,所可同日语也。”(《成方便读》卷1)
    [评议]  本方为治血虚发热之证而设,对其配伍意义诸家见解不一。吴氏所谓阳生
阴长,补气生血之论虽然言之有据,但却不免舍本逐末,汪绂补脾生血之论立意与吴氏
相类;至于汪昂补气养血之说则有悖治血虚发热之法,陈氏走表泄热之说亦与黄芪之功
不合;惟张氏所论之病机、方义最为中肯,令人豁然开朗。
    [验案举例]
    1.血虚发燥  《正体类要》卷上:一患者,扑伤之后,烦躁面赤,口干作渴,脉洪
大,按之如无。余曰:此血虚发燥也。遂以当归补血汤,二剂即止。
    2.虚劳发热  《寿世保元》卷4:一人虚劳发热,自汗。诸药不能退其热者,服当归补血汤一剂如神。
    按:二案或因扑伤失血,或因久病成劳,致成血虚发热之证,故予当归补血汤益气养血而愈。
    [临床报道]
    一、内科疾病
    l。白细胞减少症  以本方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患者40例,疗效满意。治疗组20例,
用当归补血汤加三棱15g、甘草lOg治疗;对照组20例,服用利血生20mg治疗,疗程
均为14--21天。结果:治疗组显效(连续3周检查周围血象,白细胞在4000/nm3以
上,临床症状消失)8例;有效(白细胞在4000/mm3以上,临床症状改善)11例;无
效l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显效1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
5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无效病例再用本方治疗,仍能提高临床疗
效r,。另15例原因不明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5例。一组为当归补
血汤组,一组为当归补血汤加三棱组,一组服蜂乳胶囊、多种维生素作为对照6从治疗
日起查末梢血液白细胞计数1次,连续3次,各组自身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当归补血
汤组有显著差异(P<0.05),加三棱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O.05)[~63。
    2.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用本方加血余炭、生甘草、仙鹤草为基本方。气
虚者选加党参、白术、黄精;血虚者选加熟地、阿胶、枸杞子;阴虚者选加生地、麦
冬、五味子、山萸肉、鳖甲;肾阳虚者选加菟丝子、补骨脂、鹿角胶、巴戟天;胃热盛
者选加石膏、知母、川军、川连;血热盛者选加丹皮、赤芍、紫草、羚羊角等。治疗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4例,结果全部获效c”。
    3。痹证.以本方加桂枝、海风藤、秦艽、制川乌为基本方,.治疗痹证51例,结
果:治愈(关节肿痛、肢体麻木消失,运动自如)36例;好转(关节肿痛、肢体麻木
基本消失,但活动轻度受限)、10例;无效5例。疗程最短10天,最长45天。该方对痛
痹、着痹疗效尤佳,热痹稍逊csj。
    4。足底痛  应用本方加杜仲、川断、狗脊为主方。偏肝肾阴虚者加熟地、玄参、
枸杞子、知母等;偏脾肾阳虚者加肉桂、附子、菟丝子、补骨脂等。治疗足底痛30例,
其中显效18例,好转9例,减轻3例,有效率100%。用药最少者14剂,最多者60剂[”。    .
  二、妇科疾病
  1。子宫发育不良性闭经  以本方加莪术、三棱、丹参、月月红治疗子宫发育不良
性闭经37例。结果:显效(治疗期间月经来潮,基础体温双相,或阴道脱落细胞仅有
好转而无周期性变化,或已妊娠)23例;有效(治疗期间有月经来潮,但基础体温单
相,或阴道脱落细胞出现周期性变化)u例;无效(治疗过程中无月经,或阴道涂片
无明显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9l。88%1102。    。
    2.子宫肌瘤  用本方加山楂肉、赤白芍、三棱、莪术、桂枝等治疗子宫肌瘤12例,
临床治愈(肿瘤消散,子宫大小恢复正常,症状消失)6例,好转5例,无效1例[1u。    十
    3.更年期综合征  以本方加夜交藤、桑叶、胡桃仁、三七为基本方治疗更年期综
合征79例,气血双虚型加熟地、白芍;肝肾阴虚型加枸杞子、丹皮;脾肾阳虚型加附
子、山药、白术;心肾不交型加丹参、枣仁、黄柏。结果: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随访未复发)61例;未愈18例cuj。
    三、其他
    1.老年性皮肤瘙痒  以本方为主治疗老年性皮肤瘙痒症156例。服药7—21剂,
瘙痒完全消失,抓痕血痂消退,皮肤润泽,半年未复发者为治愈,共104例;瘙痒基本
消失,皮肤尚留少量抓痕,半年瘙痒未加重者为显效,共26例;瘙痒减轻,皮肤有散
在抓痕或干燥脱屑者为好转,共加例;治疗前后瘙痒与皮肤改变无明显变化者为无效,
共6例,总有效率为96%cuj。
    2.牙龈出血  以本方合失笑散加味,治疗顽固性牙龈出血20例,结果治愈16例,
好转4例。追踪观察0.5—8年均未复发cu2。
    [实验研究]
    1.补血作用  用乙酰苯胼造成小鼠、家兔溶血性贫血模型,结果表明,本方具有
促进造血,对抗酰苯所致的溶血u51。克隆刺激因子(CSFs)为体内强烈的造血刺激物,
调控骨髓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有研究表明,当归补血汤能显著促进正常及血虚小鼠脾条
件培养液(SCM)和肺条件培养液(1.CM)中CSFs的产生。拆方研究显示,当归促
进,而黄芪显著抑制正常小鼠SCM中CSFs生成。提示当归补血汤的补血作用与其刺激
CSFs分泌有关,且系当归的作用所致[16,。
  2.补气作用  通过对小白鼠常压耐缺氧实验,大鼠窒息缺氧实验,对缺氧小鼠血
液和心、脑组织乳酸含量的影响,对大鼠梗死心肌耗氧量的影响等实验观察,表明当归
补血汤能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增强耐缺氧能力;延缓心和脑功能障碍的发生及促进
供氧后脑电的恢复;降低缺氧动物的心脑组织和血液乳酸含量,减轻代谢性酸中毒,有
利于维持其功能活动;能减轻大鼠冠脉结扎后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耗氧量,可能是药物改
善了心肌的缺氧状态,减轻了代谢产物积累的结果L1,”。另有研究根据6-Keto。PGFI~降
低可能是气(阳)虚证的实质之一,而本方能显著增加小鼠6-Keto,PGFI~水平(户<
O.01),降低7XB2水平,二者比值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并根据阳气虚患者cAMP/
cGMP值明显下降,用助阳药治疗后,二者比值有所回升,实验证实当归补血汤能显著
提高小鼠心肌cAMP水平(P<0.01),且明显提高cAMP/cGMP比值。由此推断当归补血汤是一首补气为主的方剂”j。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有研究提示,当归补血汤能增强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收
缩功能。本方原方、当归、黄芪均对缺糖缺氧所致心肌细胞损伤有保护作用,表现为线
粒体嵴密集,糖原颗粒丰富,肌浆内可见肌原纤维,并形成肌小节。肌原纤维保护整
齐,排列规则,表明心肌细胞收缩功能良好c18J。另通过本方对乳鼠心肌细胞缺糖缺氧
性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并经电子显微镜观察,提示缺糖缺氧能引起培养大鼠心肌细胞
的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而使用当归补血汤后其形态结构特征接近有糖有氧对照组,说明
本方对缺糖缺氧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有肯定的保护作用“”。研究还表明,本方对水煎
浓缩液5~20g/kg十二指肠给药,能显著提高麻醉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压,对心
率无明显影响;10g/kg能提高心肌张力一时间指数。小鼠常压耐缺氧实验表明10g/kg
可显著延长小鼠生存时间,10~20g/kg可显著延长小鼠断头呼吸动作的持续时间L20j。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  当归补血汤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FC受体及C3b受体均有
明显的刺激作用(以结花率为指标),能明显提高B淋巴细胞(观察脾细胞中的PFC)
和T淋巴细胞(观察血流中酸性。一醋酸萘酶阳性细胞)活性121j。本方水煎剂和醇提剂
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均有促进作用L22l。
    当归补血汤及其单味药对辐射小鼠脾脏抗体形成细胞释放溶血素量、血清溶菌酶
量、ANAE阳性淋巴细胞比率、脚垫迟发超敏反应及RBC-C.3b受体花环率均有不同程
度的促进或提高作用;RBC—IC(红细胞一免疫复合物)花环形成率,除当归外都有明显
增强作用[23j。新近研究还提示,当归补血汤有显著促进血虚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
白细胞介素一2(IL一2)的作用(P<0.001);拆方研究证明当归或黄芪均能显著促进血
虚脾淋巴细胞产生IL一2(户均<0.001)L24J。
    本方能非常显著地提高小鼠红细胞免疫功能以及清除免疫复合物,并有对抗免疫抑
制剂的作用,而单味药当归、黄芪的作用明显不及全方L25j。
    另有通过对NK活性、IL一2活性、巨噬细胞活性、CIC含量、溶菌酶含量共5项免
疫指标的测定,分析黄芪在当归补血汤内的量效关系。结果表明,本方内黄芪的用量既
不可增,也不可减,而必须以“五倍黄芪归一份”的组方规律才是黄芪的最佳剂量L2”。
    5.保肝作用  采用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煎剂灌喂小白鼠,使四氯化碳所致小鼠
肝损害明显减轻,坏死面积明显缩小;同时小鼠的肝功能(SGP丁)值也明显降低,与
四氯化碳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户<0.01)。提示本方对四氯化碳所致小鼠肝损害有明
显保护作用,并且在该实验所采用的当归补血汤剂量范围内,这种保肝效应与剂量成正比[,7).
    6。抗自由基损伤作用  当归补血汤体外给药对小鼠肝匀浆温浴后LPO的生成和小
鼠肝匀浆在Fe2、作用下LPO的生成均有明显抑制作用;当归补血汤高、低剂量灌胃给
药能明显降低小鼠肝组织LPO含量,此作用与当归液、黄芪液及维生素E的作用无显
著性差异。提示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LPO的生成及其对组织细胞的损害而发挥较广泛的药理作用.”。
    当归补血汤因其药简力专,配伍及用药比例独具特色,故受到科技工作者的广泛关
注,在实验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综上所述,本方具有促进造血功能,提高心肌细
胞的耐缺氧能力,增强免疫功能,保肝和抗自由基损伤等作用。拆方实验表明在对免疫
功能的影响方面全方作用优于各单味药,观察本方的量效关系发现,原书剂量的处方对
某些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上述结果对于阐明本方的作用机制有重要的意义。
但有关本方治疗血虚发热机制的研究报道甚少,今后可尝试在此方面作一些探索,并应
通过多指标的观察对其量效关系进行深入研究,从而为临床运用本方提供指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