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法丨略读,应该怎么读?

 宝妞 2022-07-06 发布于河南
编辑说

“略读”是七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重点之一。什么是略读?略读该怎么读?

广东省深圳市平湖中心学校王兴伟老师通过分析教材、教师用书的提示以及叶圣陶先生的论述,梳理了略读的概念内涵,拟定了略读教学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并以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课文《驿路梨花》为例进行实践探究。请看——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学习略读”。教材在单元提示语部分说:“通过精读了解某一类文章的特点后,就可以推而广之,去略读许多同类的文章。略读侧重观其大略,粗知文章的大意。略读时可以根据一定的目的或需要,确定阅读重点,其他部分的文字则可以快速阅读。”那么,“略读”该怎么读?本文对此提出一些思考。

图片

图片
厘清概念内涵

对于略读,统编教材主要将其看作一种阅读策略。按照单元提示语,略读就是有重点、有目的地阅读,阅读目标是“观其大略”,不必咬文嚼字,挖掘其中的“微言大义”

与教材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列举了一些略读的方法,如“从题目猜想文章内容、从题目产生问题、注意每一段的段首句、注意结尾与开头的呼应”等。第四单元编选了三篇现代文,两篇文言短文。其中现代文包括写人记事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短篇小说《驿路梨花》和议论文《最苦与最乐》,教师用书中也对不同文体的教学重点给出明确提示:略读写人记事散文要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略读小说要粗知故事梗概,略读议论文要把握作者的观点。当然,这只是略读的初级目标,教师用书也提出了其他教学重点,如关注散文的情感表达、小说的构思特点等。

教师用书还编选了叶圣陶先生的《略读指导》。叶老认为,“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读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此处叶老强调略读的根本在于应用。叶老认为,教师对精读和略读的教学指导不同,前者是“纤屑不遗,发挥尽净”,后者则应“提纲挈领,期其自得”。叶圣陶、朱自清先生的《略读指导举隅》一书专门对略读指导做了示范。比如略读鲁迅的《呐喊》,包括鲁迅文学成就概况、小说文体的发展历程、鲁迅的思想发展、写《呐喊》的原因,以及对《呐喊》思想内容和鲁迅小说艺术特点的分析。

图片

可以看出,作为阅读策略的略读与叶老所谈的略读是有所区别的。按照教材和教师用书对略读的学习要求,略读《呐喊》这样的小说,学生能够了解每篇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艺术特点即可。这样虽然把握了阅读小说的关键问题,但相比于《略读指导举隅》对《呐喊》的略读处理,还是显得单薄。笔者认为,一线教师既要将略读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教给学生,也有必要从语文教育发展的角度深入理解“略读”的概念内涵,从中获得更多的教学启发。

图片
拟定学习目标

在笔者看来,当前语文课堂的略读教学,既要分文体训练学生的略读能力,也要引导学生应用略读策略开展课外自主阅读。教学略读策略时,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要求,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学习重点,为学生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建议将略读教学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是全体学生都要达到的能力目标,发展目标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他们在达成基本目标的基础上,需要有所发展与提高。

笔者依据课标、文体特点与学情,拟制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略读学习目标。

其中,叙事性文体(小说)学习的基本目标是:理清故事情节,即在什么环境下,什么人做了什么事,产生了怎样的结局;结合故事情节,分析故事中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作者通过故事表达的思想情感。发展目标是:探究文章的独特语言形式或结构形式;理解文章语言形式、结构形式的精妙之处。

图片

写人记事散文学习的基本目标是理解文章通过景、事、物表达的独特情感;发展目标是:从写作方法的角度分析写人、叙事、写景的艺术特色;辨析文章的语言特点,初步理解文章语言表达的精妙。

议论文学习基本目标是:把握文章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发展目标是:理解论据是如何证明论点的;感受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依据上述目标,笔者以第四单元短篇小说《驿路梨花》为例,具体分析如何在课堂上落实略读学习目标。

图片
开展教学实践

《驿路梨花》作为叙事性文体,其略读基本目标是梳理故事情节、把握人物形象、理解小说主题。教师可利用关键词组合法,让学生列出小说中依次出场的人物,圈画出讲述这些人物与小茅屋的故事的关键词,然后按照“人物 事件”的形式概述小说情节。

比如,“我”和老余在大山深处梨树林边发现小茅屋,解决食宿难题,并与瑶族老人修葺小茅屋;瑶族老人打猎迷路,得到小茅屋的帮助,后专程给小茅屋送粮食;一群哈尼小姑娘照料小茅屋;解放军战士建造小茅屋;梨花被解放军战士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动,照料小茅屋。这篇小说人物众多,但形象特点相对简单,学生在梳理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即可完成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把握。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归纳人物的共性品质,探究其与“梨花”意象的关系,就可以达成对小说主题的理解。

图片

这样的略读方法也可以迁移到七年级下册《骆驼祥子》整本书阅读任务中。学生在阅读《骆驼祥子》时,列出发生在祥子身上的关键事件,圈画重点词句,据此串联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学生会发现,正是买车丢车、遇见曹先生、与虎妞结婚、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自杀、出卖阮明等一系列关键事件,构成了祥子丰满立体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学生略读叙事性文体的发展目标聚焦于小说的叙事艺术、语言风格等。在这一阶段,教师不必讲授过于繁难的小说叙事艺术,聚焦叙述视角和叙事结构即可。

比如《驿路梨花》采用了第一人称叙述,设置了层层悬念和误会,使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略读时把握每一次悬念和误会,品读作者是如何巧妙设置悬念和误会的,从而增强其对此类文体的阅读兴趣。这一略读方法可迁移至本册教材第六单元《带上她的眼睛》一文的阅读中。两文都运用了悬念叙事艺术,不过《驿路梨花》是通过不同人物的介入制造悬念和误会,《带上她的眼睛》则通过同一人物的反常举止制造悬念。

图片

此外,略读叙事性文体,不能只记住干巴巴的“故事梗概”,而忽略了文本中有生命力的审美性语言。

《驿路梨花》突出的语言特点是抒情性强,文中有许多描写大山、梨花、月光的句子,唯美而富有诗意。作者还用不少感叹句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以及人们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比如:“山,好大的山啊!”“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多好的梨花啊!”这些句子增强了文本的抒情意味,体现出言语形式与语言内容的统一,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略读品析领悟。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运用略读策略阅读文学性较强的文本时,教师应遵循课标、教材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从浅至深的阅读任务,在学生粗知文意的基础上,以任务驱动或项目学习的方式深入探究某一话题,确保学生掌握略读方法,并能迁移运用至同类文本的阅读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