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曹雪芹是哪年“诞生”的?

 吴营洲文存 2022-07-11 发布于河北

曹雪芹是哪年“诞生”的?

吴营洲


周汝昌在《曹雪芹小传》中写道:“雍正二年,岁在甲辰(1724年),四、五月之间的一天,江宁织造曹家里,传出喜讯,全家称贺:夫人生下一个麟儿,这就是后来称雪芹公子的《红楼梦》作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世界文学之林的第一流的小说家。”[1]

由此可知,周汝昌将曹雪芹的生年定在了“雍正二年”(1724年)。

为什么他会这样认定呢?其“根据”是敦诚的两句诗:一是《挽曹雪芹》里的“四十萧然太瘦生”,一是《挽曹雪芹·甲申》里的“四十年华付杳冥”[2]。因为诗里均有“四十年华”这样的字样,所以便认定曹雪芹“只活了四十岁”。然后按照他认定的“曹雪芹病逝于1764年”的说法,再往上推“四十年”,就是“雍正二年”了。

然而我认为,无论是参照史料,还是依照情理,周汝昌的这种说法未必正确。

首先,他的立足点不对,不该把立论的依据建在“诗”上。“诗”是一种特殊文体,既有平仄对仗等讲究,又受合辙押韵等制约,再加上遣词炼字等因素,有时不得不“削足适履”,因此并不能把“诗”当成“信史”来读。正如许多红学家所说的,此处的“四十年华”只是“举其成数”,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四十整岁”。周汝昌依此为据所做出的“推论”,当是沙上起楼。

曹雪芹的另一朋友张宜泉,也有一首挽曹雪芹诗——《伤芹溪居士》,此诗的题记称:“其人(曹雪芹)素性放达,好饮,又善诗画,年未五旬而卒。”[3]这个“年未五旬”,当是曹雪芹辞世时的“真实年龄”,因为写这样的句子不需要任何雕饰。至于敦诚为什么说“四十年华”而不说“五十年华”,依我看来,当有种“天妒才俊”的悲剧意蕴或悲愤情绪。

其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时,是在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年),那么,他的初评时间,当是在乾隆十七年(脂砚斋基本上是每隔两年评批一遍),也就是说,《石头记》的初稿草成,当是在乾隆十七年。而在甲戌本的凡例中,有两句人们耳熟能详的话:一是“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我们虽不能把“批阅十载”或“十年辛苦”一定理解为写了“十年”,但大致情况恐不会差。所以说,自乾隆十七年上推十年,即乾隆七年,该是曹雪芹着手写书的年份。而乾隆七年时,以周汝昌的观点,曹雪芹才十九岁左右。如此年轻的一个人,几乎是没有任何人生阅历的。这个岁数的人,若是能写几首诗、能谱几支曲、能唱几出戏有人信,若是就开始构思写作《红楼梦》这样一部深邃缜密的鸿篇巨制,打死我我都不信。周汝昌还称:曹雪芹年轻时不听话,被他父亲“钥室三年”,即在一间屋子里关了三年,结果曹雪芹便把《红楼梦》写出来了[4],则更是荒诞不经!

第三,按照周汝昌的观点,到雍正五年曹家被抄时,曹雪芹还不足四岁。一个不足四岁的孩子,如何会有“富贵场中、温柔乡里”的那些记忆?如此一来,敦敏赠曹雪芹诗里的那些句子,“废馆颓楼梦旧家”,“秦淮旧梦人犹在”,“秦淮风月忆繁华”,恐怕就成了无根之木。这也明显与《红楼梦》开卷“作者自云”中所说的自己曾有过“锦衣纨绔之时,饮甘餐肥之日”相矛盾。周汝昌为了自圆其说,于是就杜撰了曹家二度中兴的神话。但曹家如何中兴,也“中兴”不到曹家在南京时的规模,遑论诺大之贾府[5]

所以,曹雪芹的生年,不会是“雍正二年”,而是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



[1]周汝昌:《曹雪芹小传》,华艺出版社,1998年7月,第25页。

[2]一粟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2页。

[3] 一粟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中华书局,1963年12月,第8页。

[4] 周汝昌:《红楼梦新证》,华艺出版社,1998年7月,第564页。

[5] 曹家在南京时,曹家及上下仆从约一百多口,而《红楼梦》中,贾家及上下仆从约四百多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