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课程背景下,项目式学习如何在中小学课堂落地?(附实操与案例)

 大奔h1wmjlcm1r 2022-07-19 发布于江西

图片

作者来赟 蔚来教育联合创始人,国内首本关于项目化学习的权威实战指南著作《PBL项目化学习》的译者;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教育学硕士学位;深耕教育行业20年
来源丨中小学老师参考“PBL学习周”活动
图片

本文约5500字,阅读需14分钟

导语:

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要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科实践,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出,要推进综合学习,探索大单元教学,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

那么,到底什么是项目式学习?开展某个项目或做出某个作品,就是项目式学习了吗?很多老师费尽心做出了项目式课程设计,为什么实施效果却差强人意?……

近期,《中小学老师参考》会为大家陆续推出之前已举办过的“项目式学习周”课程内容,本文为第3篇。

图片


落地PBL的前提:
建立认同感、安全感、体验感
 

(1)4个关于落地PBL的故事

在进行正式分享前,我想给大家讲4个真实的小故事。其中的4个人物,我简单用小a老师、小b老师、小c老师和小d校长来表示。


图片

首先是小a老师的故事。

小a是我在师范大学做讲师时的一个学生。2017年,他参加了我们组织的一个PBL工作坊之后,非常热血,觉得PBL理念很好,很想实施。我也鼓励他去做。

但是今年我做教师培训的时候,又碰到了小a,他参加的还是基础类的PBL工作坊。我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已经过了五六年,他把PBL落地到了什么程度。
 
他支支吾吾地说,其实他还没有开始实施,他仍然一直在听各种各样比较权威的工作坊或者教师培训。我问,为什么只是听,没有去做。他告诉我,他不是很确定,他觉得在做的时候没有人给他指导,怕做错。
 
下面讲小b老师的故事。

小b老师是一位初中英语老师,他做PBL的契机是他的学校要从上而下推动用PBL做课堂教学的改革。
 
但其实这位老师本身并不买账,他觉得,只要国内考试的指挥棒不变,做探究式的或者开放型的课堂其实是没有用的。既然学校一定要做,他就来参加培训,回学校之后也把PBL设计了出来。但是在PBL的基本框架下,他仍然做自己的传统教学。
 
小c老师是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他一直以来都是建构主义的追随者。PBL的理论支撑就是建构主义。他本身理论非常扎实,而且教学基本功也很好。
 
2019年,他正好带一个初一的新生班级,他就想用新生班级做第一次PBL的落地尝试。实施之前,我帮他看过了整个设计方案。这个方案没有太大的毛病,都是根据标准的要求去落实,很多核心的元素都在。
 
但是到了2019年底,我和他交流,他说其实那个项目做到一半,就没有再做下去。他告诉我,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根本就没有办法按照他的设想去展开各种各样的小组活动,或者进行开放性的发言。
 
最后一个小故事是关于小d校长。

他也是想通过学科单元的项目化统整来推动整个学校PBL的实施。他采购了三次不同类型的工作坊和教师培训,老师们也都做了一轮又一轮培训,我们甚至最后还入校去帮这些老师做项目的重构和优化。
 
但所有老师还是都打退堂鼓,觉得没有办法去做这件事。后来我们私下跟老师聊天才知道,虽然小d校长一直在推PBL,但是在行政的层面,老师所有的业绩考核和奖金发放都是看班级学生的成绩情况。
 
所以小d校长也没有把PBL做起来,老师们只停留在设计的阶段,没有落到课堂当中去。
 
这4个故事都是失败的案例,虽然4位老师都失败了,但失败其实也分无效的失败和有效的失败。有些老师在失败后去反思,还可以继续做。但有些老师失败后,可能就再也不会做PBL了。因为他对PBL没有认同感,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没有意义的。
 
(2)落地PBL,你做好准备了吗?
 
我举这4个例子主要是想说,我们在实施PBL之前,是否对自己和实施PBL的环境与学情做了评估。
 
我曾经翻译过《PBL项目制学习》(作者:苏西·博斯/简·克劳斯)这本书。它的第一章就提出在做PBL之前,可以有8点思考。我想挑其中几个比较典型的或者容易被忽略到的点讲一下。

图片

比如第二点,你和学生的互动方式,是不是可以适应PBL?很多老师活动的区域就是讲台,但项目式学习要求一个开放的课堂。老师有没有准备好走下讲台,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去适应更加“混乱”的学习?
 
这也与第三点相关,你的课堂管理风格是不是已经准备好了,你是否愿意放弃一点对班级或者学生的控制权,把更多的主动权交回到学生当中?
 
第四点,对教学环境的布置。我们走进一间教室,往往就能感觉到这是不是一个做PBL的教室。PBL要促进团队合作,如果一间教室的座位是一排排布置的,那它显然无法满足小组活动的空间性和互动性需求;另外,我们也可以环顾墙面,看学生学习的动态变化有没有在墙面上得到体现,驱动性问题是不是一直悬挂在教室的一角,提醒学生这节课做的项目是要去解决这个问题。
 
第五点,对评估的看法。项目化学习不只看结果,它的评价是多元、综合的,是对整个过程的评估和反思。如果老师们还停留在分数决定一切的状态,那他就需要反过来思考,他还需要做哪些准备来进行项目化教学。
 
第六点,与家长和同事沟通的方式。当你开展项目化学习时,肯定会有家长或者同事来问你为什么要做这件事?那么,你准备好怎么跟他们解释了吗?
 
这些是比较细节的问题。如果再概括一下,老师在进行PBL之前,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准备:认同感、安全感、体验感。

图片

首先是认同感。
 
我一直认为,教育有点像一种信仰,当你认同某一种教学理念或者教学方法的时候,你才能挖空心思把它做好。既然要做PBL,老师和学校首先应该建立起对它的认同。我前面提到的小b老师就是对PBL没有认同感,是因为学校让他做他才做。
 
第二是安全感。
 
安全感由三个层面组成:学校对教师,教师对自我,教师对学生。

学校对教师:学校能不能在行政层面解决老师的顾虑,让他相信他不会因为做PBL受到“惩罚”;

教师对自我:老师自己有没有明确实施PBL的理由,是否思考了所处的教学环境有哪些可以实施PBL的机遇或者资源,以及能不能找到落地PBL的切入口等等。

教师对学生:刚刚讲到的小c老师,之所以没有办法实施PBL,正是因为学生在小学中的6年一直接受的是传统的课堂教学,他们的行为习惯和观念没办法跟上PBL这样的开放性课程,所以我们首先要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课堂。

安全的课堂指的是学生在课堂上能被关爱、被尊重,他和其他孩子是平等的,他的团体也足够包容。只有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慢慢开始有一些社会化活动,在班级中跟其他的小伙伴们开展团队合作,共同解决PBL项目中提出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第三是体验感。
 
项目化学习本来就是体验式的教学,只有有了体验,才能更好地理解PBL,否则参加再多工作坊,听再多讲座,看再多案例,也无法感受到做PBL时真正的冲突、困难、挑战是什么,以及应该怎样解决。所以老师要先去试试看,在试的过程中,逐渐迭代项目。从体验中激发兴趣。
 
具备这三感,就基本具备了实施项目化学习的前提条件。
 

图片

PBL在中小学的实施样态
 
大家要知道,PBL教师都不是一夜之间养成的。对于究竟如何循序渐进,我总结了一些小的经验,供大家参考。
 
很多项目化学习的培训会提到浅层的项目,觉得这些不属于项目化学习(比如说甜点式的项目、自助餐式的项目等等),但即使这些不是项目化学习,它们是否也为项目化学习提供了其他价值?
 
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项目化学习分成了4个阶段,虽然不够学术严谨,但可以比较形象的看到PBL在发展过程中的不同样态。

图片
1.0阶段。先学习知识,再做一个活动项目,项目是知识的运用,和知识是割裂的。但这个项目也是有意义的,它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等等。
 
2.0阶段。往往会缺失明确的课标内容和项目目标,更强调动手能力,主张制作一个产品或者解决一个问题。比如创客教育。
 
3.0阶段。融入了学科课标的知识内容和成功技能属于相对高质量的PBL。
 
4.0阶段。指智能时代下的项目化学习,融入了更多科技元素,包括一系列的教育技术、人工智能、计算思维等等。
 
所以,项目化学习也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点点长大的。
 
对老师来说,如果觉得从传统课堂一下子转变成项目化学习课堂不安全,那完全可以运用不同阶段的PBL去认知、体验PBL。

图片
首先,老师可以先开始慢慢实施一些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然后,可以设计一些短课时的PBL小项目,它可能只实现了巴克教育研究院黄金标准中的2个或3个核心要素,但这也很棒;
 
接下来,老师可以尝试更大的体验,但我更建议在PBL导师的指引下,使用一个现成的PBL课程;
 
到最后一个阶段,可以尝试独立设计并完整实施一个PBL项目。
 
《破解项目化学习》这本书中有一句话“对PBL了解越多,就会发现,它是一系列最佳教育实践的集合。”

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把PBL看成一个特别系统特别难做的事,它其实是搭了一个骨架,在骨架下面,我们可以把任何传统的、非传统的教学方法融入进去,做一些课堂教学的改变。
 

图片

PBL在教学中的实施路径
 
前面做了这么多准备,到真正实施时,PBL的实践特征是怎样的?

图片

在项目化学习中,一定会有一个驱动性问题,它来自于学科或者跨学科的大概念。也会有一个真实的情境,让驱动性问题在这个情境中变得有意义。
 
然后,在解决驱动性问题的过程中,跟学生、教师甚至是校外的专家进行合作,让学生以专家的身份来看待并试着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会提供学习的技术和工具,根据学生的水平提供不同的支架,让他们去生成产品,也就是项目作品。
 
在我的总结中,把PBL在教学中的实施路径分为了7个阶段。

图片
第一步,项目启动。这一步创设了场景,调动学生的兴趣,明确要探究的一个驱动性问题。

第二步,前置分析。要解决驱动性问题,必须知道需要解决哪些子问题。罗列这些子问题可以帮助我们知道还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和技能。
 
第三步,知识构建。主要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构建知识与技能。
 
第四步,作品创作。掌握知识和技能后,要围绕驱动性问题进行作品创作,这时候的作品很可能还只是雏形。
 
第五步,反馈迭代。对作品进行不断的迭代完善。
 
第六步,出项展示。要对外做展示。
 
第七步,项目复盘。总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难忘的,哪些是可以在下一次做改进的。
 
示例:“我小小的家”项目

图片
讲了样态和路径,来看一个实际的例子。它非常清晰。
 
这个项目叫“我小小的家”,是一个海外的小学三年级的项目。项目要回答的驱动性问题是:作为一个设计团队,我们如何为客户设计一个小房子?
 
项目有自身的背景,这些学生所在的城市人口非常拥挤,环保的问题也一再被提上日程,所以孩子们要设计一个小房子,房子要起到环保的作用,同时居住的功能需要五脏俱全。项目的任务是,学生要设计和搭建房屋模型,把自己的作品呈现给真实的受众并且跟受众互动,说服受众“购买”他们要建的房子。

图片


其中融入了学科知识与能力,所以它是一个跨学科项目。下面我们可以看一下这个项目的视频。
以下视频来源于
该账号已注销

视频来源:军鼎企业服务中心

从视频中可以看到,它基本包括了刚刚我谈到的实施路径中的所有路径,只有项目复盘这一部分没有在视频中呈现,但它一定是已经发生的。
 
其中有几个亮点。
 
首先,传统课堂的知识构建就是学科知识的输入,但在这个项目中,有两部分知识构建。一部分来自真实的用户和专家,与真实世界的链接让学生们知道,原来造房子时,从客户的角度要考虑这些因素,从专家的角度要学习这些知识。
 
还有一部分知识构建来自课堂教学。即如何用语文、数学的知识,解决房屋建造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知识构建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利用多媒体进行学习,有结对学习,也有老师们很熟悉的直接讲授法。
 
另外,在反馈这个环节,是老师先和一个学生做示范,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在小组中对作品进行反馈,再去做迭代并进行产出。
 
在中国的国情下,只要我们对项目中的学习方式稍作调整,我们也肯定可以把这个项目落地。


图片


黄金标准的PBL—
教学实践核心元素
 
大家可能比较熟悉巴克教育研究院PBL设计的7大元素,其实在正式实施项目时,也有7大核心元素。

图片

从设计与计划,到与课标的对应,到建立课堂文化,再到管理教学活动,老师要搭建学习支架,持续评估学生的学习,最后是老师的参与和指导。
 
下面我以我们前不久刚刚做的一个国内项目为例,帮助大家理解这7大标准。
 
示例:社区小英雄联盟项目

图片
在最开始表达需求时,校长提到,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她想把开学第一周设计成项目周,达到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进入小学阶段后,学习仍然是快乐的,让他们不恐惧学习,为之后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个目标是,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这一周中建立一些行为规范和标准。
 
根据校长的需求,我们设计了一个社区小英雄的项目。设计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在思考,如何通过这个项目建立起PBL文化。

图片
项目围绕的大概念是,我们的角色和责任对建立一个强大的社区是很重要的。通过这个项目的实施,要让孩子们理解自己对社区的责任,让他们在社区中的角色变强。所以孩子们要讨论英雄的特征,绘制英雄的画像,思考作为一名一年级的学生,如何向这些特征靠拢,最后把他想到的做法做成漫画放到展板上展出。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也结合了道德与法、语文和美术三门学科的课标。成功技能目标包括创造力、沟通能力和品格。在项目中,孩子需要有一定的创造力去做展板,需要把他的行动的故事绘制成漫画讲述出来。

图片

图片
在入项活动中,因为一年级的孩子刚刚入校,彼此不认识,对学校文化和班级规定一无所知,所以我们的入项活动是从破冰开始的,我们需要建立孩子的社会性连接,让他们认识对方。
 
在认识对方的过程中,孩子们又建立了他们自己觉得在一周的学习过程中应该遵守的原则。这些原则都写在了下图右上角“我们的约定”这块展板上,包括说话小小声、不要插话、学会认真倾听等等。然后老师把展板放到了墙上,时时刻刻提醒大家遵守这些约定。可以看到,在文化建立的过程当中,其实可以有很多支架。

图片
入项活动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引起孩子们对这个项目的兴趣,另一个是进行PBL文化的建设。所以在入项活动中我们做了一个设计挑战,让孩子们用现有的工具做出各种各样的饰品,每戴在身上一个饰品,就代表具备了一个超能力。孩子们都觉得很有意思。但后来我们又做了一个设定,假定老师是一个宇宙的神,现在他把所有的超能力都拿走了。引导孩子们思考,在没有超能力的情况下,自己还能成为英雄吗?怎么才能再去帮助别人呢?
 
在解构这个问题时,我们拆解出了5个子问题。孩子们要了解什么是社区,什么是英雄,怎样做才能成为社区的英雄,如何呼吁小伙伴们一起来加入英雄联盟,最后展示进行呼吁的行动方案。整个项目由5个这样的里程碑贯穿。

图片

图片


项目结束不是完成的节点,我们还对这个项目做了一个社会实践延展,主要是在服务性学习当中,让孩子把他的行动宣言真正在社区中去实施,完成打卡,最后获取一枚社区小英雄的光荣徽章。这个徽章也是孩子自己来做。

图片
今天分享的两个项目,其实都是围绕黄金标准去做的。大家可能会觉得达到这个标准有点难,但就像刚刚我讲的,可以从多样态的项目入手,找到切口,然后一点点地去培养文化,搭建感受,最终设计成符合黄金标准的高质量PBL项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