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茱萸汤证

 新用户4082hFKR 2022-07-21 发布于广西

       《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吴茱萸汤的条文“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食谷欲呕者,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组方:吴茱萸一升,人参三两,生姜六两,大枣十二枚。关于吴茱萸《本草求真》认为“逐肝寒气上逆”,李东垣云:浊阴不降,厥气上逆,甚而胀满,非吴茱萸不可治也。笔者认为该方可广泛运用临床诸疾,方证对应,往往效如桴鼓。兹举例如下。德惠市人民医院中医科邢卫光

    1.经行头痛:莫女39岁,每次来月经时,头痛如劈,甚则以头撞墙,长期服用多种止痛药。2011年4月初经人介绍求治,带来多种检查如B超、CT等,确诊为子宫肌腺症。月事三月未至,头痛如劈,颈部可见多个皮疹,伴见全身瘙痒,恶心欲吐,烦躁不安,大便三日未行,少腹胀满,切脉细涩。追问病史自述少女时因家境贫寒,长期在水中打猪草和其他农活,之后遂出现月经不调。方用吴茱萸汤桃仁承气汤及当归芍药散合方:吴茱萸15g,党参12g,大枣15g,生姜20g,大黄15g,桃仁15g,桂枝15g,当归15g,白芍20g,茯苓20g,白术12g,泽泻9g,川芎15g,芒硝10g(冲服)。三剂。一剂后电话告知头痛减,大便通。更服二剂。复诊,减芒硝,余不更方,续7剂。后头痛消,瘙痒止,月事至,量少。脑萎缩。行扩管等治疗症无缓解,随求治中医。眩晕,时见恶心,呕吐清水,观其舌滑,脉弦紧,乃为水饮上犯。方以吴茱萸汤、半夏茯苓汤及葛根汤:吴茱萸15g,生姜20g,大枣15g,半夏15g,茯苓30g,葛根30g,麻黄6g,桂枝15g,白芍15g.五剂。复诊眩晕消失,胃脘部不适,以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7剂以善后。

   3.血压.低血压眩晕:莫女,53岁,低血压性眩晕,血压一般高压在80-70,低压在60-50.长期服用多种中西医。经人介绍求治,每每眩晕,小便不利,巅顶部头痛,方以吴茱萸汤、五苓散及苓桂术甘汤:吴茱萸15g,生姜15g,大枣15g,太子参20g,猪苓12g,茯苓15g,白术12g,桂枝15g,泽泻9g,甘草12g。7剂。复诊眩晕消失,血压恢复正常,头痛愈。后以吴茱萸汤合苓桂术甘汤十剂以善后。

    本文转载自https://blog.sina.com.cn/s/blog_66b5edc00102vxf4.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