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梦非 | 美育是什么

 顺其自然h 2022-07-23 发布于北京

爱乐评“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文库”系列(十九)

(本文原载于《美育》1920年第1期、第2期)

我国从维新以来,差不多有四五十年了,教育界里面更动的亦不少,什么道德教育呀、实用教育呀、人格教育呀、职业教育呀……都有人在那里提倡的提倡,鼓吹的鼓吹。只有对于“美育”这件事,大家都是冷冷清清,看得没甚要紧。到了中华民国初年,教育部虽然定一条教育宗旨说“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但是一般主持教育的和施行这种美感教育的,除了少数人以外,依旧在那里捕风捉影地过日子,并没有彻底的了解,亦并没有彻底的主张。去年经过了五四学潮的一番大举动,才有一点儿觉悟起来,什么解放咧、改造咧、新道德咧、新教育咧……你倡我和,气象却是很好,所以“美育”这个问题,因为时势的要求,亦有许多人来注意它。不过我国人,除掉曾经专门研究美的学问,像蔡孑民几位先生以外,对于美育上,往往起一种误解,有人说美育就是美术,亦就是艺术,亦就是美学。这种误解,虽然不值识者一笑,但是我们提倡美育的人,亦应该解释解释清楚,使一般人可以知道研究的路径,亦可以知道各人的责任,所以我先要作这一篇文章,介绍西人的几种学说,来建设我们美育的基础。

在数年以前,德国教育界对于“美育”都认为是一个重要问题,所以开会的开会、著书的著书、出杂志的出杂志,研究得很起劲。兰艾着的《德国青年之艺术教育》和兰因着的《校舍论》最是传诵一时。其中提倡最得力的,是Lichtwark,他常常用绘画展览会或是音乐演奏会,来实行儿童的美育。后来因为德国勤劳学校的教风,行得非常之盛,所以美育的呼声,就渐渐儿降低了。1908年,瑞士出版一册Forster着的《学校与品性》(SchuleChrahter),没有多少时候,销到二万部以上,大受这方面人的欢迎。F氏是欧洲大陆“伦理运动”的主倡者,他的宗旨是不靠宗教,完全用修身来实施学校的德育。他着的《学校与品性》里面有一段话说:“女子教育一方面要使她鉴赏美,一方面亦应该养成她爱丑的精神,倘使她专喜欢美同调和的状态,必定要厌恶社会上黑暗、悲惨、不调和的状态,不知不觉中具备一种冷酷性格,所以一定要养成她对于贫的、病的有同情的精神才好。男子教育亦是一个样子,这种精神难道不是受着美育的阻碍幺?”F氏这个意见,可以说是美育主张热中的当头棒喝,虽然,这不过是关于发挥美的材料问题,并不是美本身的罪恶。F氏还有一句话;“美术家应当捉着贯流于人生全体的真理,倘使仅仅发挥关于一部分的美,不能够说是大美术家。”他亦承认裸体画是表神和对于人生一般意义的徽号,美术上很有价值,并且痛骂发挥一部分美的不足取,他所着的《美学时代问题》和《美学体系》里面,论到构成美的材料,是对于人生很有意义,不过没有发挥美的能力,则教育上就没有价值了。近年来,西洋商品广告和专门家的作品中,常常有表明纤弱女子的姿态,大受一般妇女家的厌恶。(我国的时髦画家亦有专描美女画的,因为他对于绘画的意义还没有了解清楚,所以我亦不必去论他。)因为这种画,实在同女子的体育很有影响,像那种世纪的妇人画,同女子教育里面,无论体育德育,总有些效果;现在的妇人画,刚刚同从前相反对。照这样看来,更家可以知道美育的要紧了。像英国Watts画的《希望》《信心》《慈善》等作品,不仅在道德上没有恶影响,而且可以涵养吾人道德的情操,对手社会上不幸和不遇的人,能够生出一种同情。况且我国人的道德,到今日总算堕落到极点了,近来大家想尽力实施通俗教育和德谟克拉西,亦正是设法去救济它。不过照我看来,第一件要紧的事,就是要退去一般人卑野的趣味,慢慢儿养成他高尚的爱美心,德国诗人希拉有一句话说:“人生照着肉体的状态,自然要受苦痛;但是照着美的状态,可以免了这一种苦痛;照着道德的状态,可以支配这一种苦痛。”可见美能够纯化我们的肉欲,可以说是入德的门径,但是这一种主张,还是偏于消极的。再进一步说美同道德上的关系,就是能够养成我们人高雅的品性,可以无疑的。现在我想再举出几句根本上的话,大略说明美的本质,可以知道美育,必定不能忽略的。“什么叫作美”,这个问题从希腊到觋在,还没有完全解决。“美学”就是取哲学的态度,用系统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一种独立科学,不过这篇文章,是解说“美育”的,所以不能够把美学的全部分举出来说,只可把美学同教育上有关系的,大略说几句。美学的组织到十八世纪才有点儿完备起来,一般美学家对美学的解释,大都说是:“宇宙绝对完全的存在,因我们人的悟性,能够认识它的,叫作真。因我们人的道德的意志力,能够体会实践的,叫作善。因我们人的感觉能够知觉这一种绝对无限完全的,这叫作美。”这一种哲学的解释,同美育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世纪的哲学家我们应该注意的就是康德,他有三大名著:

(一)《纯粹理性批判》是论我们人对于自己以外,外界的认识力。

图片

▲图为《纯粹理性批判》

(二)《实践理性批判》是说我们人认识自己是外界或自然界中的一个和他的道德论。

图片

▲图为《实践理性批判》

(三)《判断的批判》就是说明美的本质,他说:美从主观的方面解释起来,是没有概念,亦没有实用上的意味,纯粹是一种无关心、必然的、适合于自己意思的直接判断状态。从客观的方面解释起来,美是有一种目的物的发表,我们人对于这一种目的,不要费什么心思,就能够觉得。照这样看来,康德所说的美,完全是我们关心的心境。譬如看见桃花开得烂漫可爱的时候,不知不觉,陶然自失,自我没入桃花之中,花和我却融合在一块儿,这就是真美的心境。至于要存心去折它一枝来,那就失掉美的境地,加了一种实用上的欲望,所以美必定是无关心的。还有觉得美的顷刻之间,我和彼融合在一起,亦没有思虑彼之目的等的余地,是当然的了。虽然照这样的修养,自然能够作出温雅风度的高尚品格,使我们人的德性惹起向善的意志力,是很明白的。康德的学说,在教育上很可以参考。他的三大名著,虽然是哲学论,亦是根据人类智情意的三种作用,《纯粹理性批判》就是说我们人的智性力;《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说我们人的意志实践力;《判断的批判》就是情的直接判断,可见他所说美的本质,是根据哲学的见地,加上心理的见地,亦很明白的。

图片

▲图为《判断力批判》(即为《判断的批判》)

近世美学的研究,从哲学的见地,更加带一种心理的倾向,像哈尔德曼(Hartmann)说:“事物本身没有美,艺术家用事物作基础,靠自己的力量,才能够创造出美来,可见美并不是实在,乃是假感。”兰艾(Lange)说:“美感是介乎假象和实象、自然和非自然中间心的活动状态,亦就是一种错觉,并不是像哈尔德曼所说的假象;亦并不是实象,仿佛不是事实,却是事实的一种感觉的迷,这一种迷,就是意识的迷,自由意志的迷,我们人认识事物的真相,是智的活动,但是觉得事物真相以外的迷,这就是美。”照这样说来,美仿佛像心理学上的一种错觉。这一种德国派的美学论,从哲学的见地,慢慢儿同心理的见地相接近起来。另外像英国的达浑从生物学上的见地立说,就是禽兽世界亦认为有美的现象,他说:“美是从生物生存持续的必要上发达下来,同种族生存上有关系的就是美,倘使没有益处的就是丑。”可知道达氏说的美,是带着实用上的意味,兰艾亦有这一种倾向。

至于美的定义,说起来实在非常的繁杂,我想介绍一位现在德国的美学家伏尔恺脱(Volkelt)的学说,同诸位谈谈。伏氏的学说,很有研究的价值,他说明美的规范,用四对条件,各一对里面都分为主观的和客观的两方面去研究,现在我写在下面。

第一则

1.主观的方面要有入情入心对物的态度。

2.客观的方面构成美的材料,形式与内容要统一。

第二则

1.主观的方面我们人入情的心象,要从各个特殊的向一般典型的方向扩张进行。

2.客观的方面构成美的材料,要对于人生很有意味的。

第三则

1.主观的方面要不起实感。

2.客观的方面构成美的材料,要不是实象实感的。

第四则

1.主观的方面譬如对于音乐的音调,不是部分的感得,要有综合的统一的感得心,去领会全体的意味。

2.客观的方面构成美的材料,要保各部分有机的关系,使它统一。

上面所说的四则,虽然是美的规范里面最主要的,但是伏氏所说美感的根本性质,却在于感得Einfuhlung。譬如艺术家的作品,或是自然的美,大都适合于这四则,不过赏玩这种美的心的状态,那是纯粹从四则里面主观的法则,假使自己的感情、作家的感情和自然的本质,达到一致融合的时候,像康德所说无关心的心景,这就是美感的极致。

我们人对于艺术品的感兴,并不是假感,亦并不是错觉的,迷的,纯粹是我们人所感得实际的感,对于悲的就是感得实际的悲,对于力强的亦是感得实际的力强,我们人所感得的状态决不是迷,亦不是假。乃是自身真感得,不过这里所说实际的感得,同实际生活有关系,并非肉欲的实感,换一句话说,感得就是自他感情统一融和的状态;亦可以看作共同感情的极致。譬如唱中华民国国歌的时候,假使各人都能够感得,那么国民的感情,自然而然能够结合。(中华民国到现在还没有正式的国歌,我作这一种臀喻,实在可叹可笑。)照这样说来,感得主义的学说,可一转而变为国民感情的统合说,教育上很有重大的关系。

十九世纪英国斯宾塞(Spencer)着的《教育理想》里面,举出完全生活的条件说:“我们人第一要养成直接保卫自己的能力;第二要间接保卫自己,有衣食住的方便,有维持生活的力量;第三要扶养自己的家族子孙,使他一代一代能够发展下去;第四要为社会国家尽力来贡献文化;第五最后要有正当安慰的时间,享受快乐,但要达这一种目的,不可不养成文艺的趣味。”照这样说,斯氏对于美育问题,完全认为人生安慰的方便,因为下等生物除保卫自己以外,不能够扶养他物,至于人类有牺牲自己,去养他人的美德;亦有舍了自己一身,去尽瘁国家的至诚,所以照生物学的顺序看起来,不在于活动,很是明了。但是美育问题,则并非不生安慰问题,乃是活动问题;并非消极问题,乃是积极问题。国民的活动,要国民的感情大家融洽,个人的活动,要自己的品性高尚。教科中的唱歌科,从斯氏的学说,仅仅有安慰人生的效用,但是从伏氏的学说,实在对于国民的感情统合融和上,有必要而且不可缺的价值,所以我们不应该依斯氏的消极说,应该照伏氏的积极说,主张美育的根本精神,就在这个地方。

图片

▲图为《教育论》(即为《教育理想》)

美育的学说,照上面说来,大致可以明白。现在我要问:“学校中实施美育,应该用哪一种美作标准呢?”请再看下文:

美的种类很多,同教育上最有关系的,就是壮美、优美、悲剧美三种。第一种壮美是发挥凡人以上大力大量的性质,能够引起人努力向上的状态,伏尔恺脱分它为无形的壮美、强的壮美、自由的壮美三种:

1.无形的壮美,像渺渺茫茫、四边无限的海;或是明星闪闪发光的夜里的天空;再像不可测的深夜。这几种的外部形式,没有际限,并且没有一定典型的内容,却有发挥伟大力量的感情,所以宗教心亦属于这一类。

2.强的壮美,有一定典型,亦有一定形式,它的内容虽然没有像上面这样,但是亦有伟大的力量。像四川峨嵋山的风景,它的形状,在空当中是有一定的,决非无限大,但是我们无意识想象山的形状,到感得的时候,实在亦有感得无限力量的事实。

3.自由的壮美,介乎无形的壮美同强的壮美中间,就是这两种调和的状态,内容形式都能够发挥伟大力。如同Beethoven的音乐,能够发挥内外调和的伟大力,就属于这一类,像这种美感亦可以唤它为理想的壮美。

照上面这三种壮美看起来,第二种强的壮美,在一定形式里面发挥它的伟大活动力,仿佛像现在有秩序国家的社会、组织当中的各个人在那里努力活动的状态。所以静稳、确实、纪律、适度等形式的状态同内容的活动力,假使能够调和,那是同发挥伟力的德育上,有很大的关系。在小学时代,无形的壮美不容易感得,感得最多的是强的壮美。前年我同杨白民先生和他的女公子雪征去游普陀,轮船行到海中,刚刚是风平浪静,四边无涯,这时候不知不觉使我生出一种无形的壮美,有说不出的快乐,立刻呼雪征出舱,不想雪征所感得的美,仔细观察起来,同我却是不同。可见小学生对于这一种大综合的感得,很是困难,最好是用英雄豪杰的肖像,或者使他接触纪念碑和适宜的高山大川,引起他强的壮美,恰恰同他的程度相合,各教科中可以涵养这种精神的机会很多,使学生赏玩名画,或选择唱歌的歌词歌曲,除应该养成他本科性质上的美感以外,还要推奖强的壮美。至于无形的壮美,在中等学校时期,渐渐可以感得,精神修养上可以得不少利益,亦可以说是矫正青年的短虑,使他沉着、大量最有效的方法。不过偏重无形的壮美,容易养成一种不适合于国民生活的人生,所以不论哪一种学校,都应该用强的壮美作本体,等到修养着实,再用无形的壮美来补助它,如此才能造就大人物。

第二种优美的本质,是天地二体、感觉同理性调和、人情同义理没有冲突的一种合理的状态,伏氏分它为高雅的优美、可爱的优美、愉悦的优美三种:

1.高雅的优美,仿佛使人脱离肉感,去做精神生活;亦像离开感觉世界;去做灵的生活,向上的生活。有去地就天、遏止人情去从必理的倾向。我们看见西湖的山水,不知不觉使我们的俗念都去个干净,这种美感,就属于这一类。

2.可爱的优美,从表面上看起来,虽然像去天就地,离掉理性接近感觉,离掉义理接近人情;实在仍旧是不离天、不舍理性、并且不背义理的一种状态。我们对于儿童天真烂漫、活泼泼的游戏,或是小儿很舒服熟眠的容貌生出来的美感,就属于这一类。

3.愉悦的优,是1、2两种优美调和的状态,不极端偏于灵的生活,亦不极端偏于感觉的生活,如同拉弗尔(LaphaelSanzio)有一张名画,表神的生活,乃不失掉现世慈母之爱的状态,就是这种美。再像我们人对舌佛像佛画的名作,仿佛一方面入于无限的灵界;一方面尚在现世救济众生的佛的态度,能够感得的时候,就生出愉悦的优美来。

上面三种优美,第一高雅的优美没有什么危险,并且养成学生高尚的精神,非常有效果。不过国民小学的儿童,对于此种高尚美感,不容易感得到,高等小学和中等学校时期,才有感得的能力。第二可爱的优美,亦是如此,不过现在的一般青年,被这种美里面流于卑野的美感所诱惑,往往失去向上努力的意志力,实在有点危险。譬如读卑野恋爱的记事,心中觉得愉快,就是为这种卑野的美感所支配,诉到实感上,就造成堕落德性的大基础。所以我们根本的教育法。要涵养学生高尚的趣味。不使他同卑野的相接触。第三愉悦的优美,对于修养上虽然有效,但是可施这种教育的机会,实在是很少。总之,高雅、愉悦两种优美,没甚危险,教育上应该注意的是可爱的优美。又壮美为男性的,优美为女性的,所以男子的学校,必定要用壮美为主体,女子的学校应该特别注意优美。

第三种悲剧美是两物相互争抗的状态,亦有三种:

1.看破身体上大苦痛和死的结果,但是它的精神自由自在,能够支配苦闷的境地。

2.精神因为受着苦痛,生出烦闷,但是它的生命依旧存在。

3.精神亦销,生命亦去,这三种里面第一种能够养成吾人弃了自己的生命,着重到从容的精神上面,这一种美就是小学校的学生亦都欢迎它。

另外像滑稽的美等,亦同教育上有关系。总括起来说,凡是学校里面从教授的材料、教授的方法,以至于教室内相当的设施、学校园的计划、读物的选择、学艺会、运动会、展览会、音乐会等都应该注意全体的校风,以涵养他们强的壮美为主要宗旨,用无形的壮美作补助,第一种悲剧的美亦当注意。至于优美与其积极的奖励,不如消极的警戒。关于此种问题实施起来,最好每学年编成大致的细目。像美国纽约霍雷使曼学校的图书教授要目,对于儿童所赏玩名画的种类,都照学年去支配,初年级多用现代的名画;高年级多用古代的名作。柏林女教育家Wychgram在某女学校对于初年级七八岁酌儿童,用古代埃及和巴比伦最简单仿佛像儿童自己画的画,像人物、动物等等,揭于教室及走廊的壁上,照学年的顺序,所揭图画亦渐渐地照发达顺序排列,最后排人大家的名作。这种方法,虽然照学生程度的高低,可以不同,但是美育的中心点,仍旧归根到强的壮美、无形的壮美和悲剧美的第一种,仅仅可以作为补助。

上面我解释美育的话已经说完了,总括说一句:美育在学校教育里面,当以图画、音乐、手工三科为主,以文学、体操等科为辅。在社会教育里面当以戏剧为主,以音乐、美术、小说及他种娱乐等为辅。至于美术同艺术的区别,想起来大家都可以明白,不过我恐怕还有人要问美术究竟是什么,艺术究竟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说明起来,亦是非常繁杂,这篇文章,因为题目上的限制,我再也不能够多说。现在我只能把这两种,列一个最简单的分类表,诸君看看。至于美术艺术同社会的美育上关系亦是很大,将来我当另外做几篇文章,再同诸君讨论。

图片

▲此为原文所附图

简介

吴梦非(1893—1979),浙江省东阳市巍山镇白坦村人。音乐教育家、中国美学界奠基人之一。与丰子恺等创办上海艺术专科师范学校,后改名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并出任校长。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