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领导一有事就想到你,一提职就忽略你:没有不委屈的职场

 职路施语 2022-08-01 发布于辽宁

职场当中,只有真正吞得下委屈,个人的格局才会真正开阔起来。

——爱尚心语

来自职场上的委屈有多种多样,有加班熬夜赶出来的方案,说否就否的;有明明是自己付出的辛苦,功劳却被别人抢去的;还有领导在不知事情原委的情况下,对下属就是一顿劈头盖脸地狠批的,如此等等,但还有一种委屈叫,干活时领导跟你讲情怀,提职时,领导让你讲风格的

这种情况,类似于“只让马儿干活,不给马儿吃草一样。”

像在一家公司市场运营部任职的调研员小赵,每次部门领导让其进行市场行情调研时,他都是没有二话,立即落实,有好几次,还因为有其他事情,那位部门领导同样也让小赵前去处理,由于,在本职岗位,小赵调研工作积极主动,使得公司在几次产品投放时,针对性强,进而,节省了很大一笔财力消耗。

很快,三年的时间过去了,也到了小赵成长进步的时候,但每次人事调整,其所在的领导要么闭口不提,要么借机叉开话题,实在避不开,便以老员工要以大局为重,让小赵在职务调整上,先让一让。为此,小赵消沉了很长一段时间。

好在,没到半年时间,现任的领导被调整到其它部门,而新上任的领导一眼就看到了小赵非常优秀的一面,很快被提拔为部门经理。

单从之前那位领导,所持的“只注重使用,不注重培养提拔使用”,从长远来看,是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储存与保留的,而且,很容易会造成优秀人员的大量流失,最终损害的还是公司的长远利益。

领导这样做,他是怎么想的呢?

一是看到下属有能力。一有要事就会想到下属,说明领导对下属的问题处理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相信能通过这样的下属使得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二是看到下属很老实。“只用不提,就是问题。”领导将“干活想到你,提职一边去”这一做法安到有些下属身上,也是在“试水”,看一下下属的反映,结果,反映状况“良好”,至少明面上没有太大的反映,这也在从另一侧面说明个别下属还是很老实,不想因个人成长问题而惹出其他事情。

三是看到下属还未到火候。不可排除领导有挑软柿子捏的想法,但也有可能有些下属离领导心目当中真正可以得以重任的人,还有一定的差距,还需要经过一些事情的磨砺。

四是看到下属还不是自己人。通常来讲,能力素质强并不一定就是领导的身边人,但是领导身边的人,一定是在某一个领域能力素质很强的人,通过只用不提这一举动,也是在变相表明,领导并没有把这样的下属作为心腹爱将来看待。


面对这样的委屈,下属该怎么办呢?

一是重新规划一下职场之路。只用不提,这可能是领导对下属的定位,对于自身而言,做为下属也需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定位,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做为下属是准备担多大责任就干多少活儿,还是准备干多少活儿再担多大责任,必须提前想清楚,如果是以责任定工作,那么,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只需完成本职范围内的工作即可。

二是适时找领导谈一下个人的想法。俗话说得好,爱哭的娃娃有奶喝。很多事情,不跟领导说透,讲明白,领导真的很难真切的了解下属的真实想法,所以,对于这种只干不提的情况,很有必要找准时机,将自己的真实想法与领导沟通一下,看一下领导的反应如何。如果说已经考虑到你的提职问题,那么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干好本职工作,否则,可以将这种情况,反映到领导的上一级那里,寻求正规的解决方式。

三是做好当下,先不要管其他的。在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而又合理地解决的时候,先将领导安排好的工作完成好,保持以往的工作热情与状态,而不是到处议论,随便发牢骚,这样一来,只能说明你还是不够成熟,当真领导准备重用你的时候,也会因此而搁浅,实属得不偿失。

四是注重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一走了之。对于领导所做出的只干不提的举动,不需要意气用事,该沟通沟通,该汇报汇报,并不需要通过辞职这一简单的方式加以解决,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只能是“自杀”式方式,不但受伤的是自己,而且最终的问题也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总之,对于领导“只干不提”这一现象,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是总是想着受到了多大的委屈,简单地归咎于领导,埋怨于单位,相反,能从自身找原因、寻思路,求对策,也许会取得柳岸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