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讲太昊。在许多古书中,往往把伏羲与太昊混为一谈,称作“太昊伏羲氏”,其实,太昊与伏羲原本是没有关系的,太昊是太昊,伏羲是伏羲。太昊,也可以写成太皞、太皓、太浩等,“太”又可以写成“大”(展示)。太昊最早见于春秋时期的《左传.昭公十七年》,而伏羲多见于战国时期的典籍,如《周易.系辞传下》、《管子.封禅(音善)、轻重戊》、《庄子.人间世、大宗师、胠箧(音区窃)、缮性、田子方》、《尸子.君治》、《荀子.成相》、《楚辞.大招》及《战国策.赵策二》等。《山海经.海内经》说:“(建木)大皞爰过,黄帝所为。”说建木是黄帝所立、太昊所过,把太昊与黄帝相提并论。在上一讲中,老王论证了黄帝就是伏羲,所以太昊就不可能是伏羲了。杨宽先生在他的《中国上古史导论》中说,大皞初不与伏牺有关,到了刘歆等人才开始用《周易·系辞传》中的炮牺、神农比附于《左传》的太皞、炎帝。大皞其实是帝喾、帝俊的分化。 在《中国上古史导论》“尧与颛顼”一节中,杨宽先生给出了帝喾就是太皞的四条证据:(1)“喾”字在其他古书里也写成“俈”,发“告”这个音;太皞在《楚辞·远游》里写成太皓;在《淮南子·览冥篇》里写成太浩,都发“告”这个音。“喾”与“皞”属于同音异字。称帝喾为大皞,就好象《孟子》称帝舜为大舜,是为了尊敬他。(2)帝俊、帝喾、帝舜都是商族人和东方夷族人的上帝,大皞、少皞也是东方夷族传说中的人物。在《左传·昭公十七年》里提到的郯(音谈)子,他的封地郯就是今天的山东郯城,本来也是东方夷族的地盘。《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都姓风,负责太皞和济水的祭祀。任在今济宁县,宿与须句在今东平县,颛臾在今费县,都相距不远,属于东方夷族的地盘。(3)《国语·鲁语》和《左传·昭公八年》都说陈氏是虞舜的后人。《鲁语》说:周武王攻克商都后,把女儿嫁给了虞胡公,并且把虞胡公封在了陈这个地方,陈氏是舜的后人,而《左传·昭公二十七年》说:陈是太皞住过的地方。(4)少皞就是契。《世本》说:少皞是黄帝的儿子(对于这一点,老王有不同的看法。前面已经证明,黄帝与太昊不是一个人,所以,契既然是帝喾(太昊)的儿子,就不可能是黄帝的儿子),名叫契。少皞应该是大皞的后人,所以叫少皞,而契被认为是帝喾的儿子,这些都足以证明大皞就是帝喾。一直以来,学术界皆以太昊氏为龙族,当源于后世将太昊与伏羲混为一谈的缘故。其实,太昊应该是凤族,证据有四条:《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知太皞风姓。风与凤在甲骨文中是一个字,风姓即凤姓,凤所生的意思。大皞即太皞,咸鸟即玄鸟。玄鸟就是管春分和秋分的官。《天问》“玄鸟送来胚胎”即《离骚》“凤凰已经受孕”,知玄鸟即凤凰,亦即凤鸟,帝喾即太皞。帝俊即帝喾,而《山海经》凡是帝俊的儿子都有“使四鸟:虎、豹、熊、罴”的记载。《左传·昭公十七年》郯子说:“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雎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意思是说:我高祖少皞挚继位的时候,凤鸟正好飞来,所以就以鸟记事,用鸟名作了官名。凤鸟是管历法的官;玄鸟是管春分和秋分的官;伯赵是管夏至和冬至的官;青鸟是管立春和立夏的官;丹鸟是管立秋和立冬的官。祝鸠是管人民的官;雎鸠是管军队的官;鸤鸠是管工程的官;爽鸠是管司法的官;鹘鸠是管士人的官。”证明少昊族为鸟族,以鸟名官,而益,或叫伯益、柏翳,也属于少昊族,是掌管“调驯鸟兽”的虞官。《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织,玄鸟陨卵,女脩吞之,生子大业。大业取少典之子曰女华,女华生大费,与禹平水土……帝舜……乃妻之姚姓之玉女。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袁珂先生认为,柏翳即伯益,也就是益,毕生宏业乃在于“调驯鸟兽”。故《汉书.地理志》云:“伯益知禽兽。”《后汉书.蔡邕传》云:“伯益综声于鸟语。”均谓其能驯鸟兽。《孟子》云“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亦驯鸟兽之变文。《尚书.舜典》说,舜让益做虞官,也就是掌管鸟兽的官,所以后世民间传言益为“百虫将军”。十分正确。益(锡部影纽)与翳(支部影纽)为双声,韵部为阴入对转。大费继承的正是伯益的官位。老王认为,大费的祖母女脩吞玄鸟卵而怀孕的传说与商祖契的母亲简狄相同,但被说成是颛顼的后裔,这是因为颛顼是“少昊孺帝”,也就是说颛顼是在少昊族长大的,大费与契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山海经.海外东经》说:“雨师妾在其北。”郭璞注:“雨师谓屏翳也。”老王认为,伯益就是屏翳。伯铎部帮纽,屏耕部并纽,帮并同属唇音;益与翳为双声,韵部为阴入对转。袁珂先生认为,益者,燕也。古文益是燕子的象形。而民间谚语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眨眼就来到。”说明燕子与降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淮南子.本经训》说:“伯益作井而龙登玄云,神栖昆仑。”高诱注:“伯益佐舜初作井,凿地而求水,龙知将决川谷,漉陂池,恐见害,故登云而去,栖其神于昆仑之山。”挖井可以找到水源,雨师也能带来雨水,所以说伯益就是雨师屏翳,应该是有道理的。好,这一讲的内容就是这些。下周六晚八点,请大家继续关注“之秀有一说一”,收看“老王开讲”第六讲《帝喾就是帝俊、夔,舜是为的错字》,谢谢大家!(王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