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圣陆羽,在中国的名气很大。但在日本,同为唐代茶人的卢仝却被尊为煎茶道始祖。 卢仝出生的小村坐落在今天的河南省济源市境内。虽身为初唐四杰卢照邻的嫡系后代,他到少林寺旁边的少室山上隐居起来,不做官,不经商,又没有稿费赚,只得靠朋友接济为生。 有一年,卢仝的朋友送他三百片茶饼,饮茶高兴之际,便赋诗一首。那首诗,不是七绝七律,也不是五绝五律,而且各行各句字数长短不一,有点像李白《蜀道难》之类的古风诗。读起来,感觉也不咋地。 该诗传到日本,几百年后,被日本僧人高游外看到,立即奉为神作。他自封是卢仝正流兼达摩宗第四十五代传人,自号卖茶翁。他还写了一本《梅山种茶谱略》。书中写道:茶种于神农,至唐陆羽著经,卢仝作歌,遍布海内外,而后风骚之士吟诗作赋之时无不品茶。 日本茶道分为两大流派:抹茶道和煎茶道。抹茶道学习的是中国宋代的饮茶方法。煎茶道学习的是唐代的饮茶方法。高游外倡导的煎茶道就是茶叶冲泡饮用的流程仪式,力求达到卢仝在诗里描绘的境界。他将诗中的词语作为标签贴在茶碗上,如喉吻润、破孤闷、搜枯肠、发轻汗、肌骨清、通仙灵、生清风等等,并将煎茶道称为“清风茶”。 据《大河报》的报道,日本茶道界对高游外的评述是:“我们不用听'卖茶翁’自己的'卢仝正流’的吐露,只要回顾他的清风茶的发展历史,就可能很清楚地了解玉川子卢仝对卖茶翁来说,是多么重要的存在。通过卢仝,或者说这种能够理解卢仝的精神,产生出与文人的结合点,使得卖茶翁的煎茶为文人社会广泛接受。” 二〇〇七年四月,日本茶道协会会长、七十多岁的仓泽行洋先生来华参加茶文化会议,在演讲时特意取出这幅《七碗茶歌》书法作品,和与会人员分享。演讲过程中,仓泽行洋提及卢仝时充满深情,说到动情之处,竟对着《七碗茶歌》的卷轴深鞠三躬。 煎茶道小川流传人小川后乐在其著作《玉川子其人》中写道:在日本,人们把卢仝看做是煎茶的始祖……煎茶精神的主干是唐代玉川子卢仝的清风茶。 ![]() 《七碗茶歌》是众人的俗称,其正式名称叫《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全文如下: 日高丈五睡正浓,军将打门惊周公。 口云谏议送书信,白绢斜封三道印。 开缄宛见谏议面,手阅月团三百片。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 摘鲜焙芳旋封裹,至精至好且不奢。 至尊之馀合王公,何事便到山人家。 柴门反关无俗客,纱帽笼头自煎吃。 碧云引风吹不断,白花浮光凝碗面。 一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莱山,在何处。 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 山上群仙司下土,地位清高隔风雨。 安得知百万亿苍生命,堕在巅崖受辛苦。 便为谏议问苍生,到头还得苏息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