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说《老子》5

 光明心手札 2022-08-06 发布于河南
      “天道无亲,恒与善人”。天道面前,人人平等;天道和谁都不亲近,但会与“善人”在一起。
理解这句话,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天道是什么。其次,怎么才算是“善人”。
      什么是天道?“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与天道相反——“损不足以奉有余”。人道是社会现实,决定了大多数人“被损”的客观处境。一般人只会为了谋取自身利益而选择遵从人道;但是,“善人”反其道而行之,偏偏顺应天道,心怀天下、救人救物。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舍己为人、牺牲奉献,自觉为大多数人服务。所以,做“善人”,并不是想做就能做,也不是做了之后有什么好处,而是天道的内在要求,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必然结果。当然,“善人”本身应该具备改造人道的能力、舍弃自我的勇气,以及泽披苍生的胸怀。
      那么,如何才能做“善人”呢?“善人”可以笼统地解释为“善于顺应天道的人”,从老子整体思想来把握,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圣人、是“有道者”,超越人道,代表天道,“有余以奉天下”,秉持正义、守护公道,济世救民、锄强扶弱。第二,是“善为士者”,善于成为“士”的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身上有着“豫、犹、俨、涣、敦、旷、混”的精神特质,超越了普通人的信仰、见识和功绩,不容易被理解,超凡脱俗又能和光同尘,惊世骇俗又最接地气。第三,是“上善若水”,老子据此提出了“善”的七个具体标准——“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理解起来千差万别,只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