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 第249条诸家解

 小柴胡汤 2022-08-07 发布于浙江

第249条

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汤。

⾦·成⽆⼰《注解伤寒论》

《内经》⽈∶诸胀腹⼤,皆属于热。热在上焦则吐,吐后不解,复腹胀满者,邪热⼊胃也,与调胃承⽓汤下其胃热。

清·吴谦《医宗⾦鉴》

【注】

伤寒吐后,胸不胀满⽽腹胀满者,是表邪已尽,胃中壅热故也。宜与调胃承⽓汤,下其热⽽和之。以⽆痛,故不⽤⼤⼩承⽓也。

【集注】

程知⽈:⾔吐后腹胀满宜调胃也。热在上焦则吐,吐后腹胀满,则邪不在胸,其为⾥实可知。然胀满⽽不痛,⾃不宜⽤急下之法,但与调胃承⽓,和其胃热可⽿!『内经』云:诸胀腹⼤,皆属于热也。

程应旄⽈:吐伤津液,燥⽓不能下达,遂成⼟郁,是以腹胀满,⽤调胃承⽓,⼀夺其郁可⽿!【⽅解】

⽅名调胃承⽓者,有调和承顺胃⽓之义,⾮若⼤⼩承⽓专攻下也。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淫于内,治以苦寒。君⼤黄之苦寒,⾂芒硝之咸寒,⼆味并举,攻热泻⽕之⼒备矣。恐其速下,故佐⽢草之缓;⼜恐其过下,故少少温服之,其意在不峻⽽和也。

清·柯琴《伤寒来苏集》

妄吐⽽亡津液,以致胃实⽽腹胀,吐后上焦虚可知。腹虽胀满,病在胃⽽不在胸,当和胃⽓,⽽枳、朴⾮其任矣。

清·曹颖甫《伤寒发微》

太阳将传阳明,必上湿⽽下燥,中⽓不通。上焦⽔液,蒸化⽽成痰涎,胃底胆汁不能相容,乃上逆⽽为吐。吐后腹胀满者,湿去⽽燥实未减也。故亦宜调胃承⽓以下之。设肠胃初⽆宿垢,则上膈阳⽓既通,中⽓⾃能下达,不当见胀满之证矣。

刘渡⾈《刘渡⾈伤寒论讲稿》

本条同第248/250/251条同讲。

第248第251条论述调胃承⽓汤和⼩承⽓汤的使⽤与辨证要点。

对⼩承⽓汤来说,我们前边总共讲了3条。第⼀个是阳明病出汗、腹⼤满不通者,要⽤⼩承⽓

汤。为什么不⽤⼤承⽓汤?其热不潮,没有潮热。要有潮热,就⽤⼤承⽓汤。第⼆个是恐有燥屎,七⼋⽇、⼋九⽇不⼤便,恐怕有燥屎,恐怕不见得就是事实,所以先给⼩承⽓汤,汤⼊腹中,转⽮⽓者,此有燥屎也;若不转⽮⽓者,就没有燥屎。第三个是谵语潮热,应该使⽤⼤承⽓汤,但是脉不是沉紧⽽是脉滑⽽疾者,脉证不符,所以要给吃⼩承⽓汤,不给⼤承⽓汤。对调胃承⽓汤来说,我们前边讲了2条,谵语、胃⽓不和者⽤调胃承⽓汤,不吐不下、⼼烦者可与调胃承⽓汤。因此,调胃承⽓汤和⼩承⽓汤说的还不够全⾯。从第248条到第251条,主要是再把调胃承⽓汤和⼩承⽓汤的辨证、治疗范围介绍介绍。

第248和第249条都是介绍调胃承⽓汤的。太阳病三⽇,这是它的过程,开始有病是从太阳⽽来的,时间也就是三天。发汗不解,发汗不解不是指太阳的表还不解,⽽是这个病不解。虽然治疗是经过发汗,但是这个病还没有解除。什么病没有解除?蒸蒸发热者,属胃也。阳明病,蒸蒸发热,这⼀条就具体指出来了,就像蒸篦,由⾥向外,蒸蒸然⽽发热。这种热就是⾥热向外蒸腾。有⾥的,这属于胃、属于阳明,就不是太阳了。

要属于阳明,从第248条来说,这⼀条是讲热型,讲的蒸蒸发热,还讲的什么?就得联系起来,还有⼀个伤寒三⽇,阳明脉⼤。如果是伤寒三⽇传⼊阳明,那见什么脉?见洪⼤之脉,就不是浮了。伤寒三⽇,阳明脉⼤,那是讲脉。病⼈要是出现阳明了,阳明就见洪⼤之脉,这是⼀个。还有⼀条,伤寒发热⽆汗,呕不能⾷,⽽烦,汗出濈濈然者,此转属阳明也。不论是太阳也好,少阳也好,只要是转属阳明,就要汗出濈濈然。它有汗出了,汗出濈濈然,那就是转属阳明了。⼀个讲脉,⼀个讲汗出濈濈然。这是讲汗出、蒸蒸发热。汗出濈濈然的时候我们就讲到了,为什么会汗出濈濈然?因为它就是要汗出⽽蒸蒸发热。

阳明病为什么要濈濈然汗出?它就先有热,有蒸蒸发热才濈濈然汗出。因为它是⼀个互⽂见意的写法,这⾥写的蒸蒸发热就包括濈濈汗出。这个⼈发热,就是浑⾝蒸蒸发热,浑⾝于巴巴的⼀点⼉汗都没有,那可能吗,那不就憋死了吗?蒸蒸发热就必然有濈濈汗出,这是前后互意的。蒸蒸发热、⼜濈濈然汗出,还没有恶寒,这个⼈已经没有什么汗出。这是什么病?太阳病有发热恶寒,少阳病有往来寒热,这是蒸蒸发热、濈濈汗出⽽⽆恶寒,属于胃也。既不属于太阳⼜不属于少阳,属于阳明胃了。不要只看那么⼏个字,要前后联系起来,它是全⾯地看问题。

既然属于胃,这样的蒸蒸发热,濈濈汗出,只可能是胃⾥有燥热,才能够出现这种病。其他的膀胱,胆等脏腑有病了,不可能有这样的热象,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汗出。可以从两个⽅⾯来解释这个问题,⼀个⽅⾯蒸蒸发热,濈濈汗出是属胃,是属于阳明病了。第⼆点,只有胃有了邪、有了热了,它才能够蒸蒸发热,才能够濈濈汗出,别的都不⾏。胆有热能够这样吗?膀胱有热能够这样吗?⼼有热能这样吗?都是不能的,只有胃阳有热才能这样。既然属于胃了,那就属于⾥、在阳明之经了。怎么治?调胃承⽓汤主之,要⽤调胃承⽓汤治疗这个病。

第249条: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汤。伤寒,外感的疾患叫伤寒。治疗的程序是⽤过吐法,吐了以后,出现肚⼦⼜胀⼜满,这是阳明病的⼀个腹证。为什么吐后就出现腹胀满?吐有发汗之意。因为⽓向上向外,这么⼀呕吐浑⾝就要出汗,所以它有点⼉解表的作⽤。因此吐后它也有解表的可能性。但是,吐既会伤胃液,也会伤胃⽓。过去讲过,呕吐之后⼼烦,脉数,此为客热不能消⾕,全都是这个问题。

这⼀条是吐后表解⽽胃液受伤,胃液⼀受伤了胃就容易燥。吐后虽然是解邪,它也不像是发汗,解得那么彻底。所以有⼀些医家就认为,吐后伤了胃液,就意味着阳明化燥,胃中燥热,胃肠之⽓不和,就可以出现腹胀满。胃燥⽽⽓不和,这样的腹部胀满,但是没有疼痛,没说什么按之痛、什么绕脐痛。⽆疼痛,只有胀满没有疼痛,同时还在吐以后的,所以主要是在胃的燥热导致胃⽓不和,⽽并没有肠⼦⾥的燥屎,或是⼤便成硬。因此不能⽤⼩承⽓汤,当然更不能⽤⼤承⽓汤了,所以⽤调胃承⽓汤。调胃承⽓汤是和胃的,和胃⽽润燥,也能够通利腑⽓,因为它有⼤黄、芒硝、⽢草。因此第248、249这两条来看,⼀个是从热型,⼀个是从出汗来看,属胃也。因为是太阳病三⽇,邪⽓刚到胃,⽔⾕的糟粕还不能够凝结成实,所以这时候就⽤调胃承⽓汤,⽽不能够⽤⼩承⽓汤,更不能⽤⼤承⽓汤。因此说,调胃承⽓汤是阳明病胃家实的⼀个轻证。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为什么把若发汗放后边?若吐,若下,若发汗以后⽽出现了微烦,是不是栀⼦豉汤证啊?这个烦有⽕、有热。过去讲栀⼦豉汤证有⼼烦,是太阳的热邪不解,郁于⼼胸发⽣的⼼烦。如果这个⼈⼆便正常,肚⼦也没有胀满疼痛,可以⽤栀⼦豉汤来处理这个问题。现在⼆便有问题,⼩便数,⼤便因硬者。⼩便频数,汗吐下以后伤了胃的津液,胃已经有燥热,津液就不能够还于胃中,所以就形成了偏渗,⼩便反多、反数。前边经过或汗或吐或下,现在津液不能还于肠胃,就偏渗,⼩便就多,所以⼤便就硬。

⼤便硬,是在胃,还是在肠啊?这就不在胃了,⽽在肠了。这个燥热往下来,到了肠。阳明病燥热有上、中、下三燥。在上边的就在胃,胃的燥热盛的就是调胃承⽓汤证。现在在肠,⼤便硬了,还⽤调胃承⽓汤就不⾏了。为什么?因为⼤便已经硬了,怎么知道⼤便已经硬了?因为

⼩便数,过去⼜经过或汗,或吐,或下伤了津液,津液受伤了,⼤便当然就硬。⼤便硬了,⼩便才能频数,这都是互为因果的。所以这句话是这样提的,⼩便数,⼤便因硬者。反过来说是,⼤便硬者,⼩便才数。这样与⼩承⽓汤和之。与⼩承⽓汤,不与⼤承⽓汤,所以不是燥屎,它是⼤便刚成硬,还没达到燥屎的程度。因为还没有潮热,没有出现肚⼦疼痛。这时候要⽤⼩承⽓汤调和肠胃,病就好了。

第251条不⼤好解释。张仲景⽤泻下法也是⾮常谨慎的,得治⼀会⼉看⼀会⼉,⾛⼀步看⼀步,进⾏调查研究,进⾏观察,符合现在临床的要求。我们现在看病也是这样,不论那个医⽣看病,我⼀看就知道了,那是很个别的。有些复杂的问题,就得治⼀步看⼀步,吃了这付药再看下⼀付药,下⼀付药要怎么治?他得观察。张仲景这⼀条就刻画了⽤下法的过程,也是很⼩⼼翼翼的。也就是说,辨证是很严肃的问题。得病也是两三天了,这是什么病?

什么伤寒,什么太阳病了,外感的发热的病。脉弱是不紧的对词,这样的条⽂很⼀多,⽐如脉微弱者,此⽆阳也,不可发汗。这样的提法,张仲景有⼀个规律,脉以前是很紧的,有⼒的,现在它脉弱了,就不紧了,这么个情况。⽆太阳、柴胡证,既没有太阳的表证,也没有⼩柴胡汤的半表半⾥证,脉还弱,所以就不紧了。

既没有太阳表证、也没有⼩柴胡汤的半表半⾥证,脉还弱,也不紧了,这是说明,把太阳、少阳除外了。⽆太阳、柴胡证,脉弱,⼼下硬⾄四五⽇,既然没有太阳也没少阳,还有什么病?烦躁,烦躁者⾥有热也,⼼下就是胃脘,⼼下很硬,胃⽓还不和,⾄四五⽇,⼆三⽇是开头,这个⼈⾄四五天了,在这⾥有⼀个伏笔,就是意在⾔外,有⼀个不⼤便的症状。这个⼈到四五⽇,烦躁、⼼下硬已经⼆三⽇⾄四五⽇了,还没⼤便。有⼈就问了,你怎么知道没有⼤便?底下有:以⼩承⽓汤少少与,微和之,有⼤便还吃⼩承⽓汤?所以意在⾔外,这块⼉就看出来这个⼈是不⼤便的,如果这个⼈有⼤便甚⾄⼤便还拉稀,还给吃⼩承⽓汤,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么些天不⼤便,⼼⾥还烦躁,⼼下还硬,既⽆太阳发热、恶寒证,也⽆少阳的胸胁苦满证,脉也不紧,这怎么办?虽能⾷,以⼩承⽓汤少少与,微和之,虽能⾷,这个⼈虽然还能吃,说这句话什么意思?有辨证意义的,阳明病不能⾷,这个⼈如果有燥屎,燥屎堆积,腑⽓不通,胃⽓不能下降,就不能吃东西。现在,虽然不⼤便四五⽇,病虽然在阳明,但是还能吃,这说明病还没到燥屎的程度,就不能⽤⼤承⽓汤,与⼩承⽓汤少少与,就连⼩承⽓汤也不能给他喝⾜,少少与,少少给点⼉,下⽂说微和之,令⼩安,⾄六⽇,与承⽓汤⼀升,到了六⽇,与⼩承⽓汤⼀升,吃得⽐较多了,按说是不到⼀升,七⼋合。

前⾯是少少与之,少少给点⼉⼩承⽓汤,三合四合。如果⼩承⽓汤⼀次吃⼋合,现在就吃⼀半了,⼀半的⼀半,吃个三合四合就可以了,这样叫做少少与之,微和之。那么⼤家就问了,为什么张仲景这么⼩⼼?⼩承⽓汤⼜不是⼤承⽓汤,还给得那么少,连⼀个⾜量都不够?少少与,微和之,令⼩安,为什么前怕狼后怕虎?因为有这么⼏个证,⼀个这个病是在阳明,⼀个是烦躁,⼀个是⼼下硬,⼼下硬和腹硬满不⼀样,胃结、还虽能⾷,他还能吃东西,这个⼈才四五⽇不⼤便,同时脉还弱,弱不是紧,所以根据这个,看着像有点⼉阳明病燥结,但是燥结的程度很⼩,恐怕泻下太厉害伤了脾胃,所以张仲景要少少给点⼉⼩承⽓汤,他的意思不是彻底给治病,令⼩安,吃了⼩承⽓汤,因为烦躁、睡不好觉,坐不稳,⼼下还硬,吃了⼩承⽓汤以后,微微调和,叫他⼩⼩的安慰⼀点⼉,绐病⼈⼀个安慰,吃药见好,现在不那么烦躁了,也有⼀个疗效。

但当医⽣的还得观察,这个病没有治好,还在进⾏当中,还得观察⼤便到底有没有下来,没下来,多少⽇⼦没下来。⾄六⽇,⼤便还没下来,⽤个少少与之就不⾏了。但他没有拉稀,也没发⽣脉微涩,也没出现虚寒的现象,这时张仲景敢⽤⼩承⽓汤⼀升,正常⽤七⼋合,不是三合四合的问题了,这时⽤⼀升,加⼤了剂量。这是解决阳明病的问题,解决⼤便硬的问题,所以他很慎重,在治疗当中他是有观察的。

底下是括号句⼦了,若不⼤便六七⽇,⼩便少者,虽不能⾷,但初头硬,后必溏,未定成硬,攻之必溏,张仲景说他这个⼈若是不⼤便,已经到了六七天,可下不可下?虽不能⾷,⼀个虽能⾷、⼀个虽不能⾷,这两个互相对照说,不⼤便六七天,不能⾷是不是有燥屎了?现在不⼤便六七⽇了,虽然不能⾷,也不见得⽤⼤承⽓汤。如果这个⼈⼩便少,不是⼩便数,⽽是⼩便少,这回在⼩便上出问题了,前⾯⼩便数多,⼤便硬,⼤便硬才可⽤承⽓汤,现在是⼩便少,成⽆⼰的注解说得很清楚,⼩便少者,则胃中⽔⾕不别,必初硬后溏,虽不能⾷,为胃实,以⼩便少则未定成硬,亦不可攻,所以⼩便少就反映这个⼈⾥没有燥屎,为什⼳?如果⾥有燥屎,燥热逼迫津液就要偏渗,就要⼩便数多,现在⼩便少,肠胃⾥燥热不盛,燥屎未成,这样就不要⽤承⽓汤攻下了,他的病理变化是但初头硬。

为什么六七天下不来⼤便?就是因为前⾯那⼀块⼤便是硬的,后⾯还是溏便,未定成硬,没有到了⼀定成硬的程度。攻之必溏,要是⽤了承⽓汤,⼀下⼦就要拉稀了,不是下燥屎,⽽是要腹泻了,这样就错了。那怎么样才能⽤承⽓汤攻之?必须等待这个⼈⼩便利,⼩便利就是⼩便数利,燥热逼迫津液偏渗,屎定硬,粪便⼀定硬了,所以⼀个定、⼀个未定,这⾥⾯是有分量

的,到了屎定硬了,乃可攻之,可以⽤⼤承⽓汤、⼩承⽓汤。结合这个条⽂,我们还可以回顾以前的条⽂,那么屎定硬,⼀个是⼩便数多,还有个转⽮⽓不转⽮⽓者。转⽮⽓者,就是⼤便已有燥屎;不转⽮⽓者⼤便不燥结。⼩便数多⼀个,转⽮⽓⼀个,潮热⼀个,腹满绕脐痛⼀个,这些症状,你们给掌握住了,⼤承⽓汤主之,就不⽤犹豫了。原⽂是⼀条⼀条说的,⼀个证⼀个证说的,我们学习,要有全局观点才能拿下来。

胡希恕《胡希恕讲伤寒论》

吐后,胃不和腹胀满,不要误为⼤实满,⽽与⼤承⽓汤攻之。吐后⽓逆,胃常不和,少于调胃承⽓汤和之则愈,乃常法。

王付【释疑解惑】  

怎样理解“伤寒,吐后,腹胀满者”?

答:㈠张仲景论“伤寒”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外邪侵入而演变为表里兼证;二是外邪乘阳明夙有失调而传入,演变为阳明病。㈡辨识“吐后”的临床意义有二,一是辨阳明病是可吐证;二是辨阳明病类似可吐证。㈢辨识“腹胀满者”的病变证机是阳明热结,气机壅滞,浊气不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