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3 岁老太突发脑梗去世,竟是这个药没用对!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08-08 发布于河南
哪些情况可致脑梗死患者突然死亡?

👇这个病例,诊断出来了吗?

图片
73 岁患者,源何死亡?

患者:女,73 岁。晨起头晕,恶心呕吐伴意识模糊入院。

检查:嗜睡可应答,四肢肌张力低,可见四肢自主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高血压 10 余年。下肢静脉血栓,MRA 提示基底动脉狭窄,影像图如下:

图片

嘱服波立维、立普妥、丁苯酞、依达拉奉,病情一直比较稳定。 

因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用了 3 次巴曲酶来治疗。

病情急转直下:晚上突发意识不好,病人死亡,这是怎么回事?🧐

图片
三个节点,哪个更关键?

影像提示有三点:先小脑梗死后大面积出血转化,血肿很大压迫了脑桥

◆梗死后,为什么会出血?

因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用了巴曲酶,用这个药其实是有问题的,原因有二:

✔️大面积梗死本来就有出血风险,再用巴曲酶雪上加霜!
✔️患者 73 岁高龄,70 岁以上患者本来就要慎用巴曲酶。

因此患者脑出血极有可能是使用巴曲酶考虑不当导致的。

◆出血就会死吗?

首先,患者出血量多,血肿很大导致压迫脑桥,而脑桥是呼吸中枢,因此患者会很快死亡。

因此,巴曲酶就是致命点,如果患者用脱水药会更好。

图片
出血转化的 5 大危险因素

→卒中严重程度--NIHSS > 25 分

严重卒中(NIHSS > 25 分)为 3~4.5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症、也是 6 h 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相对禁忌症。

梗死面积大小--记住数字  1/3

头 CT 或 MRI 示「梗死面积 > 1/3 大脑中动脉供血区」为 3 h 内及 3~4.5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的禁忌症。

既往使用异常--抗血小板、抗凝药物,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

3 h 内 rt-PA 静脉溶栓禁忌症:
a. 急性出血倾向,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 × 109/L;
b. 24 h 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c. 口服抗凝剂且 INR > 1.7 或 PT > 15 s(也是 3~4.5 h 静脉溶栓禁忌症)。
d. 48 h 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 Xa 因子抑制剂,实验室检查异常。

神经影像学特征--微出血灶

少量微出血(1~10 个)列为静脉溶栓相对禁忌症。

年龄--了解 80 岁

6 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年龄限制在 18~80 岁。高龄患者溶栓后出血的风险较年轻者偏高。

来源:《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 20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