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连载304:“道”这个宇宙根本法,世间没有谁能够撼动

 心理咨询诊所 2022-08-14 发布于山东
文章图片1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本段主要讲人人平等,一视同仁的境界就是大爱、大同的境界。本段分三个层面来展开:


文章图片2

第一层面,“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这里的“不可得”,就是不可以对人区别以亲疏、利害、贵贱,而应人人平等、天下为公,那才是与整体“玄同”了,而达到真正的“天下贵”。

文章图片3

所谓“玄同”也就是说,当您与整体“玄同”了,您的意识和德行与整体相一致之时,您就超越了个体利益、个体喜好、个体是非:

  • 人人都觉得您跟他们一样,同时又觉得您跟他们不完全一样;
  • 人人都觉得您跟他们不同,却又觉得您跟他们没有什么差别;
  • 有人想拉您入伙形成帮派拉不进,想打击您又打击不了,想排斥您又排斥不了……

老子讲“天地不仁,圣人不仁,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都是一视同仁,“故为天下贵”。

文章图片4

这里的六个“不可得”,是修炼的金玉良言!

意思就是修行要稳定:要有稳定的环境,要有稳定的精神状态,要有稳定的自我;然后才有大道的彰显,才有发展,才有一切的美好!

这里的六个“不可得而”与心经中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里用了这六个“不可得而”,其实说的就是:不为外界力量所动的意思


文章图片5

第二层面,这一章特别强调的是“尚同精神”,不是求异而是尚同。

既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下万物包括我们人类,都是大道的体现;那么万物万象之间,就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就都有同一性,就都有可能寻找到共同的语言,就都有可能寻找到和谐共存的办法。

不论雅与俗、精英与大众、不同族群、不同宗教、不同学派、不同文化传统,人类都是同根同宗生于大道。

所以,人是天下之贵,是天下最高贵、最宝贵、最珍贵、最有价值的人;而人之贵在贵于大道,而不是贵于亲疏、远近、荣辱、得失、贵贱、祸福


文章图片6

第三层面, 道是属于上层建筑“无”的范畴,放眼整个宇宙,“道”这个宇宙根本法,世间是没有谁能够撼动“道”的。

所以,修养“道”和“德”之人,不会被外在“有”之层次上的任何东西所振动,因为他是完全服从于“道”的。

“有”的物质世界所能毁坏的只能是他的物质身体,“有”的层次却不能摧毁、歪曲他与“道”的契约精神——这种与道合一的精神,是“不失其所”的,是“死而不亡”的,是不被任何外力所能撼动的,所以,当然是天下最宝贵的!

本章的高潮也就是对于“不可得而亲疏、远近”之境界的向往、推崇与提倡。


文章图片7

综上所述

本章和第四十二章、五十五章都在讲一个中心点,那就是一个“和”。

  • 第四十二章讲“冲气以为和”,即事物的最高境界是达到和谐统一;
  • 第五十五章讲“知和曰常”,即以“和”为事物的常态;
  • 本章的主题思想就是讲如何可以保持常态的“和”。

这三章层层深入,逻辑性特别强,其中心思想就是向人讲述了:“和”是道德的最高境界。

本章要求人们要加强自我修养,以豁达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对待一切人和物。如此,天下便可以大治了。

文章图片8

本章是老子对修道者的描述,主要讲了修道者的修养方法及其效果。

老子认为,修道者不应是说三道四的说教者——修道者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通过减少欲望和提升自我修养,达到与万物大同的境界(玄同),从而超越了一切利害关系,受到天下人的尊崇。


文章图片9

今天的分享先到这里。

明天,我们将开始《道德经》第57章“以正治国”的分享。

欢迎您持续跟随《道德经》的分享,我们明天再见哦。


文章图片10

更多有趣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