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高对课堂教学的鉴赏能力

 大象时空 2022-08-18 发布于江苏

县名师工作坊开展了第二次活动,半天的时间听了两个特级教师讲座。张教授的讲座《奔跑的姿势》,告诉我们要有理想,要学会从教材、课表、教学、评课、借鉴之中等等去发现差异,要不断把它们写出来。讲座中呈现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告诉我们要学会积累名人名言素材,必要时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王教授的讲座《初高中衔接视野下的古诗文教学》,通过对不同教师执教的《愚公移山》等课文片段,去分析各自处理的优缺点。告诉我们真正的教师要有思考地教学,要多咀嚼名家案例。他曾经购买了一套《语文教学通讯》,研读上面的全部课例,找到好的环节和不好的环节。

他们说的很实在,我们听得热血澎湃。我喜欢看他们自已述说自己想法的样子。甚至认为每位老师都应该是这样的状态,对于教育教学有自己的发现,要能发出自己的声音。这种声音是建立在一定理论的客观上的,它的存在要经过自己辛苦的探索。它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对别人的恶意贬损,抑或一味赞扬。每个老师都要修炼自己对课堂教学的鉴赏能力。

讲座后,我和两名成员在一起,各自都述说了关于语文教学的一些困惑。我打了一个比喻。一个女子想买一件衣服,她挑了一件自己特别喜欢的,怎么看怎么好。可是,朋友看到她穿的新衣服,可能会提出意见:你怎么买这样衣服啊,正好把你的缺点暴露出来了。

我问两位同行,这个女子买衣服问题出在哪里?她们说,不会挑衣服。她们说的是正确的,问题是,你让这个女子再去买衣服,可能还是如此。她没有错,她就认为自己特别喜欢那种类型的衣服。问题在于:她对自己长相的优缺点不清楚,对穿衣搭配的知识有所欠缺。当然,更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风格,什么样的衣服会让自己更好看。

我们一线的老师有时就像是这个女子买衣服一样。比较繁重的工作,会导致我们不能过多的去认真设计每一个教案和课件。能把自己认为还不错的别人的课件,顺利地上完就不错了。不是每节课都是公开课,都有人来指导,告诉自己哪儿需要改进。更不要说围绕着某一个问题进行大量阅读,大量写作,再带着问题去做课题。这些都需要充足的时间,零碎的事务往往会冲散本该做的事情——钻研教材、大量阅读、及时写作。

也就是说,不管课上得怎样,作为上课人可能就像那个女子。可能对教材没钻研透,只是跟着课件走,也不知道怎样更好的把这节课上好。他的认知只能决定做到这种程度,不能用好坏来加以区分。更不能去随意批评,因为可能没有谁不想把课上好的,而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更好。

而钻研教材、大量阅读等等,最终带给老师的,可能就是对课堂教学的鉴赏能力。教师对各个教学环节、课堂语言、板书等等,都要培养一定的甄别能力。而这种鉴赏能力,不光是知道优点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质疑和批判精神。

 

我们可以发现,不管谁的讲座、上课等等,我们听到的绝大部分的声音都是赞美式的肯定。特级教师贵在有自己的思想。而我们听的课,有的普通话不一定好,有的课堂学生沉闷等等。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但是作为听课的我们,很多时候是一味去接受。似乎,只要他是特级正高,或是写论文厉害,就什么都好。而如果长期这样,我们可能失去了一定的教学辨别能力,从而就不去关注自己内心的声音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辨析,教学鉴赏能力就不会提高。

我们要不断培养自己的鉴赏能力,不去迷信一切权威;要发现内心真实的声音,敢于去怀疑、批判,不断创新进取。最终模仿别人,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毕竟每个人在这个世上是独一无二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