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月经先期”案四则

 看文海 2022-08-18 发布于陕西

1.阴虚火旺

秦某某,39岁,已婚。

近1年来经行超早、量多色淡。胸闷心宕,腰酸肢楚。精神疲乏。

诊时,望其面色,萎黄不华。颧部稍有淡红,眼睛无神,据述经水超早,一般早1~10天,量颇多,每逢经期,精神疲乏。心烦不安,心宕失眠。按脉虚细而数。观察其舌,质红苔微黄,舌尖有细微碎痕,阴虛火旺经水先期。治用养阴清虚热法。

生地9g,熟地9g,枸杞子9g,丹参9g,白芍6g,阿胶9g,玄参9g,女贞子9g,白术6g,黄芪9g,地骨皮9g,青蒿6g,杜仲9g。患者先后调治四次,期量渐趋正常,2年后复诊时述病情基本稳定。(《朱小南妇科经验选》)

评析:经水超早,古人每归之于热,因为血热则迫血妄行,经水也就超早而来。本案患者属于阴虚火旺型经水先期。脉象、舌苔、内热等情况,都证明符合此诊断。月经量多,是因其久病后,血虚而气亦亏,气不摄血,经量多而颜色不红,所以处方在养阴清热中加入黄芪、白术,意在于补其气而增强摄血功能,气行而血自行。以傅青主之两地汤加减,原方用来治疗月经先期,量少属火热而水不足者,全方重在滋阴壮水,而本案患者经量多而色淡,阿胶亦可制止经量。纵观全方,配伍合理,运用恰当,故调治四次得以痊愈。

2.阴虛血热、冲任不固

卜某,14岁,门诊简易病历。初诊日期:1974年3月4日。

主诉:月经先期量多4月余。

现病史:12岁月经初潮。开始周期不准,半年后月经先期而至,每次提前10多天,量多色红,有少量血块。曾经治疗近4个月又出现月经先期量多,每月均提前10余天。

舌象:舌尖红。脉象:弦滑。

西医诊断:月经失调。

中医辨证:阴虚血热,冲任不固。

治法:养阴清热,固摄冲任。

方药:地骨皮三钱,生熟地黄各四钱,生白芍三钱,黄芩三钱,椿根皮三钱,旱莲草四钱,川断三钱,生牡蛎八钱,乌贼骨四钱,生山药五钱

治疗经过:4月26日,服上方7剂后,月经周期正常,经量仍多。今日月经来潮,第1天下腹胀痛,痛时头晕,恶心,舌质淡,脉弦滑。因兼见气滞血瘀,拟以疏肝理气为法,方药如下:

当归三钱,白芍四钱,柴胡一钱半,木香一钱半,香附三钱,延胡索三钱,没药一钱,藿香三钱,陈皮二钱,五灵脂三钱

4月30日,服上方3剂后,月经基本正常,上述症状消失。

1975年2月10日随访,月经周期一直正常,行经6~8天,量略多,经期偶有头晕,经来小腹微胀,其他情况良好。(《刘奉五妇科经验》)

评析:本病的治疗以补虚、清热为常法,本案患者属于阴虛血热、冲任不固之证,故治疗应以养阴清热、固摄冲任为主。方中黄芩、地骨皮、生地黄清热;白芍养血以柔肝;山药健脾益气;续断、墨旱莲、熟地黄用以补肾;加以椿根皮、牡蛎、海螵蛸。月经周期正常,又出现肝胃不和等证,故治疗改为舒肝理气之法。用柴胡舒肝,藿香、陈皮和胃;当归、白芍养血柔肝;木香、香附、延胡索、五灵脂、没药理气活血以调其善后。

3.肝郁化热、迫血妄行

韦某某,31岁,已婚。1977 年1月30日初诊。

婚后三年,迄未孕育,常以嗣续为念,一年来,月事不经,一月二、三至,颜色紫红,时夹血块,量一般。素多白带,间或色黄。刻诊正值经期,腰酸背楚,小腹胀坠,头晕,心烦,口干不欲饮,舌红少津,脉弦细数。诊为肝郁化热,蕴伏于血分,热迫血行,久损及肾。治拟清热凉血,兼益肝肾为法。

处方:秦当归12g,粉丹皮12g,凌霄花4.5g,黄芩炭9g,细生地、东白薇各15g,刘寄奴12g,川茜草、香附米各9g,台乌药6g,海螵蛸12g,炒杜仲12g,3剂,水煎服。

嘱经期过后,即服加味逍遥丸、六味地黄丸各一付,上、下午分服。白带多则以蛇床子9g,淡吴萸3g,川黄柏6g,布包,泡水坐浴熏洗,日二次。

二诊(2月20日):服上药后,诸症均感轻减,昨日月经来潮(距上次月经为20天),血块较既往减少,小腹胀坠亦较前为轻,白带已少,心烦、头晕悉减,惟血量仍多,膝胫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继守原意,并加重补益肝肾之品。

处方:秦当归、厚杜仲、桑寄生各12g,川续断、粉丹皮、乌梅炭、白僵蚕、香附米、赤芍药、刘寄奴、川楝子各9g,延胡索4.5g,川黄柏6g,4剂。药后仍服丸剂,并外用药,同前。

三诊(3月28日):月汛再潮,此次为28天。月经周期已趋正常,无须再服汤剂,所谓“衰其大半而止”。令其做妇科检查,诸无异常,嘱服丸剂一个月,药同前。

一年后,其母以高血压病来诊,谈及其女,喜形于色,谓自服药后月经一直正常,而今珠胎已结,期将六月矣。(《哈荔田妇科医案医话选》)

评析:本案患者之月经先期,色紫夹块,小腹胀坠,头晕心烦,舌红少津,显为肝郁化热、迫血妄行之证。腰酸背楚是因月经频至,不能归精于肾,肾精不充所至;带脉失约,故带下量多。方用凌霄花、黄芩炭、生地黄、白薇、牡丹皮等药清热凉血,正本清源;刘寄奴、茜草、香附等理气化瘀以调经;当归、杜仲养血补肾,兼顾其虚;海螵蛸固涩止血,并以塞流。纵观全方凉而不凝,止而不涩,兼顾养血调经。二诊重在补益肝肾,以敛肝之乌梅炭,散肝之僵蚕,一敛一散,俾致和平。治疗过程中,或疏或调,或清或补,法随证变,疗效显著。

4.气阴两虚

余某某,22岁,未婚。

初诊:1962年8月4日,月经先期,约二十天一次,已有三月。末次月经于昨日来潮,头晕纳呆,舌苔淡黄、根垢边刺,脉象细弦。病由气血不足、冲任失调所致,治以补气养血,兼调冲任。

处方:党参6g,白术6g,山药9g,扁豆9g,炙甘草3g,橘皮3g,木香3g,白芍9g,枸杞子9g,当归9g,炒谷芽12g,大枣3枚。三剂。

二诊:8 月7日,行经四天,今日月经已净,惟感头晕,午后头痛,胃纳仍呆,二便如常,舌苔淡黄膩,脉左沉细,右细弦,治以益气以健脾胃,养阴以制亢阳。

处方:党参9g,白术9g,扁豆9g,橘皮3g,清半夏6g,枸杞子9g,生龙骨15g,金樱子9g, 磁石15g,白芍9g,菊花3g,炒谷芽12g五剂。

三诊:8月30日,少腹胀坠,午后低热,微觉畏寒,遍体酸痛,口干,胃纳渐增,舌苔根黄膩、质微红,脉象浮细, 近感风邪,营卫不和,宜先去风邪,和营卫,佐以理气调经。

处方:苏梗6g,荆芥6g,白蒺藜9g,赤芍9g,制香附6g,川楝子9g,青皮6g,泽兰9g,车前子12g(包) ,桑枝15g,生姜6g,大枣3枚。二剂。

四诊:9月9日,药后风邪已解,月经于9月1日至,量一般、色红有小血块,腹部胀坠,口干喜饮,头晕少寐,舌苔根黄垢,脉象细弦,治以育阴潜阳。

处方:干地黄12g,白芍9g,川石斛12g,橘皮3g,玉竹9g,枸杞子9g,菊花3g,磁石15g,白术9g,炒谷芽12g三剂。另:杞菊地黄丸30丸,早晚各服1丸。(《钱伯煊妇科医案》)

评析:此患者,由于气阴两虚,气虚则不能摄血,阴虚则冲任不固,故月经先期,应以补气以健脾胃,养阴以滋肝肾、使气阴渐复,冲任得固,月经得以正常。方中党参、白术、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白芍、枸杞子滋补肝肾。二诊以健脾胃,养阴制阳为治疗大法。在上方基础上酌加龙骨、磁石之重镇之品,以防阳亢于上。三诊时又感风邪,故酌加苏梗、荆芥等发散表邪之品。四诊时据其脉象、舌苔,治以育阴潜阳。

摘自:古今名医妇科医案赏析/主编:高新彦, 袁惠/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 

图片
版權聲明:本平臺所使用的圖片、音視頻、文字僅用於學習交流,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侵權及使用不當情況,請及時與我們聯繫刪除或協商授權事宜。

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