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暑病,去暑热保清凉三】——暑病的治法

 浩源中医书馆 2022-08-19 发布于新疆

第五节    暑病的治法

暑病是夏季高发病证之一,古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出许多治疗暑病的经验,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治暑病的方法。比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因于暑,体若燔炭,汗出而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出的白虎汤辛寒清气,常用来治疗“中暍(暑)”;明代的张风逵在《伤暑全书》提出的“暑病首用辛凉,继用甘寒,终用甘酸敛津,不必用下”;清·王孟英在《温热经纬》中提出的“清暑热而益元气,无不应手而效”等等。这些治疗方法,大多以清热祛暑为目的。因此,按暑病的不同证型,通过清热祛暑、祛暑利湿、祛暑解表、祛暑益气等治法可以治疗暑病。

◇清热祛暑

清热祛暑主要用于治疗暑热内扰证。本病证主要以暑热偏盛为主,主要表现为身热汗出、面红目赤、心烦口渴、胸闷喜饮、神智昏沉并伴有恶心、肢体倦怠、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数等临床特点。
治纺暑热内扰证,主要以辛凉或辛寒药物清解暑热,比如荷叶、金银花、西瓜皮、连翘青高等。与之配伍的有人参、大子参、麦冬、玉竹等益气生津的药物,以补益热伤的津气:与灯芯草,白茅根、竹叶等清热利尿药的药物相配伍,可以清心热除烦躁。如热伤肺络,可以加桔梗、杏仁、沙参等润肺止咳;如果暑热偏盛,可以加寒水石、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常用清热祛暑的方剂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

◇祛暑利湿

法暑利法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暑热并夹有湿证的情况。暑热夹湿证临床表现为身热烦渴、胸闷脘痞、身重困倦、小便不利、呕恶泄泻等症状。由于暑热和湿邪都入侵机体,因此要以清热祛湿为主。清热祛暑的药有丝瓜络、荷叶、金银花、石膏、荷梗等:常用利湿药有茯苓、泽泻、滑石、车前等。除了这些主药,如果湿滞脾胃,出现脘闷呕恶的情况。还需配伍芳香化的药。雅香、佩兰等:如果加湿滞气阻,需要加上行气消胀的药,如积壳、厚朴等;如果水湿壅盛,出现水肿吐泻的情况,则需要加化气利水的药物,如桂枝等。《慈禧光绪医方选议)一书中的金衣祛暑丸是极好的祛暑利湿烦的代表方剂。

◇祛暑解表

祛暑解表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暑湿内扰,外感风寒证。此证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或少汗、头痛身重、四肢困乏、恶心纳呆,腹痛吐泻、舌红苔黄微腻,脉滑数。治疗暑湿内扰并外感风寒证,需要祛暑化湿,解表散寒。常用的主要药物有藿香、香蕾等,再配伍厚朴、苍术、扁豆等苦温燥湿或健脾化湿的药物,可以化温和胃;如果配伍金银花、连翘等辛凉疏散之药,可以清透上焦暑热。祛暑解表的常用中药方剂有香薷散等。

◇祛暑益气

祛暑益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应用于暑热内扰,气阴两伤的病证。本证临床表现为发热、不恶寒、四肢倦息无力、口渴喜饮、心烦气粗、面赤舌红、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苔黄少津等症状。治疗暑热内扰,气阴两伤,首要任务就是辛寒清热、益气养阴。祛暑益气方一般以荷叶、荷花、西洋参、五味子、蔷薇花、青蒿、西瓜皮等为主药。因为暑热多湿,如果有湿阻中焦、胸脘痞闷、身困肢重的症状,可以加厚朴、藿香、白术、白豆蔻仁等药物;如果小便灼热涩痛,可以加清热利湿药,如通草、滑石、竹叶等;如果暑热偏盛,可以酌量加石膏、知母或黄连等清热药。祛暑益气的代表方有清络饮、清暑益气汤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