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知如海学无涯 2022-08-20 发布于内蒙古

春末夏初,杜鹃鸟总是发出极其哀切的声音,昼夜不止,也叫做杜鹃啼归。

杜鹃鸟是杜鹃属鸟类的总称,杜鹃属共有十一种,大部分杜鹃属的鸟类都是巢寄生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杜鹃属中常见的大杜鹃,也因为它叫起来发出'布谷布谷’的声音,得了别名布谷鸟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很多人说布谷鸟是伪君子,因为它完美地继承了杜鹃鸟大部队的特性,——巢寄生

它们不会自己筑巢,到了繁殖季节,它们会观察其他鸟类,比如画眉、苇茑等,尽量选择和自己蛋颜色大小相差不大的鸟类。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等到它们不注意的时候将自己的蛋下到它们的巢里,它们会扔掉或者吃掉原来巢里的一个蛋,从而不被发现。通过寄主喂养的方式繁殖。

布谷鸟的孵化时间要比其他鸟类短,它们会趁寄主觅食的空挡将还未孵化出来的鸟蛋推出鸟巢摔死。从而独占吃食。这也是布谷鸟被人骂做骨子里都透着坏的原因。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也有很多人疑问,布谷鸟为什么不筑巢,对此“北京大杜鹃”项目发现,大部分杜鹃鸟每年从北京飞经东亚、东南亚、中亚、阿拉伯半岛、非洲,跨越数万公里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越冬。它们是春来秋去需要向南迁徙的候鸟。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但是布谷鸟对于我们人类来说又是益鸟,布谷鸟以昆虫为食,且来者不拒。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这也是布谷鸟为什么时常出现在我们古代诗歌中的原因。在诗句中杜鹃鸟大多时候都被称为子规。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传说中古蜀国的开国国王叫杜宇,号曰望帝,杜宇晚年时,国内发起了大洪水,蜀国上下民不聊生。杜宇便让宰相鳖灵去治水,鳖灵观察地形,测量水势,疏导宣泄,最后终于达成“水患遂平,蜀民安处”

杜宇为了奖赏鳖灵治水有功,将自己的帝位让给了鳖灵,自己则隐居西山。但是,没过多久,却传出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鳖灵,是因为做了错事羞愧让位。望帝杜宇很受打击,很快一病不起,最后含恨逝去。

杜宇死后化作了杜鹃鸟,昼夜鸣叫,叫声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也叫子规。所以杜鹃在大部分诗句中都有表哀怨、愁思之意。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我读过最明显体现传说的是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白写过《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又曾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下千古绝句'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句'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结合他的遭遇和悲惨事物的烘托,一下子便让让读者感知到贬谪之地的荒凉苦寒,和作者心中的悲切忧伤。

苏轼也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里写道'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刻在骨子里的坏,一出生就知道如何残害生灵,却被我们歌颂

还有很多诗句都是通过借物描写,诉说身边的不易和自己的处境。也正是这些诗句让很多人对布谷鸟的印象停留在或是美好或是哀怨上,殊不知它们在大自然的生存法则如此残忍。说到底,既然是大自然安排的生存法则,我们也该尊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