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红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昵称15221501 2022-08-28 发布于湖北

知网:《基础教育参考》228月刊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探讨

 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小学    袁红柳    邮编:445000

       摘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学科,也是素质教育改革推行的重要路径。这门课程与其他理论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不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标准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核心内涵,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心态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本文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责任意识的培养策略做出简要分析。小学阶段学生真正意义上接触学习,在这一时期就要让学生明白责任的意义。本篇文章就此展开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制;责任意识;培养策略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除了传授理论知识外,还应提高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围绕着教材,开展系统化的学习。同时,教师要联系实际生活,开展生活化教学,将责任意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实用性。在道德与法制课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输出责任意识的内容,引导小学生学习,寻找榜样,向榜样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的实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以致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另一方面,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更好地认识责任意识,进而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有效运用现代化手段,创设课堂情境教育
       
教学方式有多种多样,对于小学生而言,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就是情境教育,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境教育的显著特点就是具有一定的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更好地掌握知识。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填鸭式教学,简单理解就是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在被动地听讲,很难参与其中,学习质量我们可想而知。情境教育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让学生真正意义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为学生创造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将抽象的责任意识变得具体化,使课堂不再枯燥乏味,变得积极有趣,小学生能够从根源上明白责任意识的真正含义,课堂结束之后,可以有所收获。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在具体的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中进行情境教学时,依旧讲授深奥的道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因此,老师在创设情境之前,可以使用课堂导入的方式,比如说微课导入,视频导入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之后,引导小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参与感。以《花儿草儿真美丽》一课为例,在开课之前,老师可以让学生搜集家乡的美丽风景照片,然后将其环境污染的照片进行对比,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接着,老师将责任意识加入其中,告诫学生要保护环境,对身边的环境负责。

      二、围绕道德法治教材,开展系统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教师应依托教材,向学生传授责任意识的内容、外延和生活引导,从而对责任意识有更深的理解。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展示案例、分析案例、联系生活等多个环节传授理论知识点。这样,学生就很容易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主题,让学生知道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运用道德和法治知识,增强了道德和法律知识的有效性。从教材的角度看,教材对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不乏责任意识的内容,如教学《在承担责任中成长》这一知识点时,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责任意识的内涵以及外延,了解到责任并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通过分析责任意识的内涵,学生对责任意识与付出、责任意识与回报这二者的关系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进一步升华责任意识。课堂上,教师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是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责任意识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知道如何将责任意识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身边的榜样引领,发挥榜样作用
       
小学生年纪小正处于学习模仿的阶段,他们的多数行为都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他们有一个好的榜样,就可以学习到榜样的闪光点,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因此,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意识到这一点,对身边的好人好事进行举例讲解,通过这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正确意识到有责任的行为。真正的有责任的行为应该是被社会大众所支持、所表扬的,这样学生就会对这些行为进行模仿,榜样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养成习惯之后,就会学以致用体现出责任感。
       
四、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多媒体和投影仪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几乎所有教师都配备了计算机。他们可以借助PPT教授理论知识点。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师来说,他们还应该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这不仅增强了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兴趣,而且大大提高了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效率。我们知道情境教学法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将借助多媒体创造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多媒体的应用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点直观化、形象化,使学生不再感到道德和法治知识难以理解,而是能够真正感受到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实用性。有时,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责任意识的内涵。同时,结合实际案例,全面理解责任意识。在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们表演他们父母在现实生活中为我们做的事情,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在学生的表演之后,老师让每个学生分享他们的父母为自己做了什么,以及他们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让学生分享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可以学会感恩和理解父母。此时,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培养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通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有利于深刻把握责任意识的真谛。

       五、开展实践活动,促使学生的责任意识不断升华
       
要正确意识到学习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得到高分,而是为了学以致用,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迷茫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没有正确意识到道德与法制课的意义。在具体的课堂教育中,虽然积极参与,但是没有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只是流于形式,学生只是表面上理解知识,没有深入到头脑之中。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小学老师,在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促使道德与法治相关知识可以学以致用。如果想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有责任性的任务,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实践活动中了解责任,学习责任,养成良好的责任意识。
       
以《为父母分担》这一节课为例。这一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围绕孩子通过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老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做家务这种行为不仅仅是分担家庭工作,更重要的是可以体现孩子的一份孝心与责任心。孩子学会分担,其实也就是负责任的表现。正如俗语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通过实践才可以。因此,在课后也要有所行动。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学生在放学回到家之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在下次上课的时候,老师让学生讲述自己做的家务事以及自己的感受。 
       
综上所述,小学时期的学生年龄较小,对世界的认知程度不够深刻,正处于形成独立思维、转化自主思考模式的关键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中,教师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也要着重注意,从道德与法治基础核心所蕴含的道德观念出发,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标准和独立人格,树立自我管理和责任意识。责任意识是需要通过学习与培养慢慢养成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篇文章主要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方式等相关知识,希望可以进一步帮助大家理解。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策略研究[J].《读书文摘(中)》,2018:107-107.
     [2]
孙庆太.“感恩与责任是小学品德教育的两条线[J].教书育人,20196602):73-74.
 
3]彭彬. 浅析道德与法治课程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 No.201(21):165-16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