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悬解》结胸——大陷胸丸,小陷胸汤

 谷山居士 2022-08-2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太阳百十三:太阳病,重发汗而复下之,不大便五六日,舌上燥而渴,日晡时小有潮热,从心下至少腹硬而痛不可近者,大陷胸汤主之。

结胸证,攻下后,下寒逼热在上,病但在胸,不至少腹,此从心下至于少腹硬满而痛,是结胸而兼阳明府证也。合之舌上燥渴,日晡潮热,全是胃腑燥热。但小有潮热,腑邪尚轻,故用陷胸而不用承气也。

1 太阳病,先重发汗,此是解表而表未解,汗出亡津也。又复下之,所以不大便五六天,舌上燥渴,日晡有小潮热,此是胃腑燥热之象也。下之亡津,也败中气,从心下至少腹硬而痛不可近者,此是结胸之病,大陷胸汤主之。重汗亡津,又复误下,表阳内陷,则病结胸,而又见偏燥也。

2 本条是汗未表解,而又复下,所以亡津燥盛,又见结胸。本条是从心下致少腹硬满而痛不可近也。医案也有,从心下痞满硬痛致少腹硬痛也。小有潮热不如心下硬满痛急,心下硬故用陷胸而不用承气也。

3 本条太阳病,重发汗不当结胸,又复下不当结腑,而反结胸与胃燥俱见者,表未陷而内陷,又汗下亡津,全因误治。

论:为什么大陷胸证与阳明腑并见。都是阳结证,一个是阳结在上(阴脏),一个是阳结在中(胃腑)。一个是经阳内陷,一个汗下亡津燥盛。因为误下,阳结于胸,因为亡津,阳燥于中。而大陷汤与大承气汤,也有一味甘遂的区别。这个从圆运动升降病来理解也可以。太阳在表,肺主皮毛,皮毛一闭,太阳经气不,阳明经气也不降,少阳甲木经气也不降,肺气也不降,气不化津,则为痰水上停,肺,胃,胆,太阳,四经之气,与痰涎火热,彼此壅塞,是为结胸。甘遂泻结胸之水,大黄泻结胸之阳热。

图片

太阳百十四:结胸者,项亦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大陷胸丸。

大黄半斤 葶苈子半升 熬, 芒硝半升 杏仁半升 ,去皮,熬

上四味,捣筛二味,内杏仁、芒硝,合研如脂,和散。取如弹丸一枚,别捣甘遂末一钱匕、白蜜二合、水二升,煮取一升,温顿服之,一宿乃下;如不下,更服,取下为效。禁如药法。

胸膈痞塞,湿热熏冲,俯则病甚,故项常反折,状如柔痉。大陷胸丸,硝、黄荡其结热,杏仁破其滞气,葶苈苗泻其水饮。变汤为丸,病连项颈,恐汤之速下也。

1 已成结胸病者,有项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宜用大陷胸汤。恐汤之速下。

太阳百十五:结胸证,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结胸之脉,寸浮关沉,寸浮则上热,关沉则中寒。上热甚而中寒不甚,则浮多而沉少,是以可下。若其脉浮大,绝无沉意,是非无中寒也,乃中寒之极。阳气全格于上,是以但见浮大,而不见其沉。下之中气败竭,必死无疑也。

结胸可以下愈者,下焦之阳,未至绝根,故推陷其上郁之阳,使之通达于下,以接下焦之根,是以愈也。其脉浮大,则阳已绝根于下,是中虚外寒之诊,下之所以速其死也。

1 结胸之脉,寸浮关沉,寸浮则关沉,关沉则中寒,上热甚而中寒不甚,则浮多而沉少,是以可下。若其脉浮大,绝无沉意,是非无中寒,乃中寒之极,阳全格于上,是以但见浮大,而不见沉,下之中气败竭,必死无疑也。

结胸可以下愈者,下焦之阳,未至绝根,故推逆上郁之阳,使之通达于下,以接下焦之根,是以愈也。其脉浮大,则阳已绝根于下,是中虚外寒之诊,下之所以速其死也。

2 结胸证,其脉浮大者,绝无沉意,浮而大散,重按无根之义。此浮大,中寒之极,治其标热,反亡其本,故下之则死。不能泻结胸之热实,反亡阳败中,故下之则死。

附;太阳七十四;脉浮而大,浮则为风,大则为虚。此浮大为产后中风证,此为虚。

二阳合病之浮大,太阳之外浮,阳明之内大,太阳内传阳明之象。此大而有力之义。

  本条之浮大,表病误下,浮而大散,大而无力,大无缓象,重按无根,此乃中寒之极也。

图片

太阳百十六:结胸证悉具,烦躁者,亦死。

迁延日久,结胸证无一不具,若见烦躁,则热极矣。上热极者,下寒必极,如是者,虽不下,而亦死。非死于上热,非死于下寒,乃死于中气之败也。

1 迁延日久,结胸证无一不具,若见烦躁,则热极矣。上热极者,下寒必极,如是者,虽不下,而亦死。非死于上热,非死于下寒,乃死于中气之败也。

2 非死于上热,非死于下寒,乃死于中气之败,此为黄师最经典的一名话,中医最经典的真理,切记,临病用寒热之药,则为指导。

论;上条浮大,下之则死,是根绝之脉象。本条烦燥,是病死之象,是结实热烦,加火飞之烦。一言脉一言证,也就是上条浮大之脉对应本条烦燥之证。

太阳百十七: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洗 栝蒌实大者一枚

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栝蒌,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位与大结胸同。但按之则痛,未如大结胸之不按亦痛也,脉则浮滑,亦不如大结胸之寸浮关沉。白虎汤证,脉浮滑者,此里有热,表有寒也。此虽不如大结胸之热实,而亦有里热,较之大结胸,证同而病轻。小陷胸汤,黄连泄热,半夏降逆而涤饮,栝蒌清金而去垢,是即大陷胸之制,变而从轻者也。

1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脉浮滑者,浮为表郁,滑为痰壅,隧路不通,阳气郁格也。

浮也为肺气不降,而浮滑者,其实一意,滑为痰实,而浮滑之浮者,阳气郁格,不能下降也,解为浮者,结胸病因外感而来也,也为肺脉不降也。 脉滑者,小陷胸汤脉,有汗则泻胸,无汗则加解表。

痰实壅阻,隧路不通,经脉壅阻,所以按之则痛。胸痹之理,也是如此,隧路不通也。也就是所谓的通则不痛之理。瓜蒌泻其痰饮败浊,黄连泻壅阻之结热,半夏通其降路也。

2 小陷胸病之来路,和大陷胸一样,未必就非得误下而来,有表证而没有误下误治,也能得结胸病。皮毛窍闭,肺气内郁,气不化津,则生痰涎。胃逆胆痞,彼此壅塞,彼此壅塞,结于胸膈,是为结胸。结胸者,彼此各气,凝结在胸也,而后化生败浊也。重点,不下也有结胸之义。结胸汤,下其败浊与去垢也,气各行而不结,则病愈也。

3 354页,脉法三十八,脉正浮动,互然而沉,其名曰滑。表闭肺壅,上盛郁格,是以浮滑。寸口当浮见一沉,是为上滑,尺中当沉见一浮,是为下滑。太阳三十八,脉有浮滑,当先解表,表寒内热也。本条浮滑,是病结胸,以结胸为主。

4 结胸证,大小陷胸汤,胸膈结气,泻其结实。痞证,泻心诸汤,泻胸膈结热,补里阴之阳虚。

图片

太阳百十八:问曰:病有结胸,有脏结,其状何如?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何谓脏结?答曰:如结胸状,饮食如故,时时下利,寸脉浮,关脉细小沉紧,名曰脏结。舌上白胎滑者,难治。

结胸证,不按亦痛,前章膈内拒痛,从心下至小腹硬满而痛,心下不按亦痛也,此曰按之痛者,按之则痛剧耳。寸脉浮者,膈上有热也,关脉沉者,腹中寒也。脏结,如结胸状,病因阴邪逆冲,即太阴之胸下结硬而上无热者也。其脉寸浮关沉,亦与结胸无异,加以脉小细紧,则阴邪独结而无阳也。关主中焦,人之卫气,出于下焦,升清阳于浊阴者,中焦也,宗气出于上焦,降浊阴于清阳者,中焦也。今关脉细小沉紧,则积寒内结,有阴无阳,是谓死阴,故名脏结。心窍于舌,白胎滑者,心火败而肺津凝也。金性收敛,得火以温之,则雾气飘洒而不凝,所谓相克而实相成也。火衰则肺气不布,而津液郁浊,胶塞心宫,故舌上胎生。滑者,气滞而津凝也。土燥则津枯而黄涩,金湿则液凝而白滑,寒热之分也。舌胎白滑,火败金郁,是以难治。

1 外感坏病之阳结与里虚积寒之阴结。此是教区别外感伤寒之结胸与内寒里虚之脏结,以证教辩证。脏结者,状如结胸,勿以阴结而当阳结,而误治也。如同太阳三的结构,以太阳表病之寒热,区别少阴里证之寒热。

关主中焦,土气衰败,故脉细小沉紧。人之卫气出于下焦肾阳,人之宗气来于上焦肺气,皆以中焦升降,中败则火飞而寸浮,内虚水寒则沉紧,水陷克土,则脉见关位,细小沉紧。

4 结胸者,膈内拒痛,短气烦燥,心中懊恼,心下痞硬。脏结者,状如结胸,脉不同也。

脏结者,阳衰内寒,寒伤其脏,阴寒凝结的病。五脏主藏,阳气失藏,则阳气大虚,阴寒凝结在脏。黄仲理曰:脏结者,脏气闭结而不流布也。也是内寒痼冷,而阴脏凝结也。

脏结者,通欲讲就是因为阳虚,而阴脏内寒而凝结的病。也就是诸寒收引而脏结之义,阴脏痉挛或凝结的病。少阴寒水化君火,主藏阳气,寒邪者,皆来来少阴失藏。肾阳虚而内寒,温之则已,寒性收缩,如已收缩凝结,即为脏结。治脏结者,应如寒疝之理。不是扶阳,而是散结。诸寒收引,皆属于肾,筋脉痉挛,五脏阳虚,阴寒凝结的病,就是脏结。寒来自少阴之邪,百结在哪一脏,就不知道了。

舌上白胎滑者,火衰之象也。水寒则阴盛而病脏结,火也衰败故难治。是下水之寒盛,上之火也衰,上下之阳俱衰,故难治。《内经》阴阳应象大论:治五脏者,半生半死也。这也说是五脏病不好治。

4 黄师舌解,最为正确,最为详细,细学此理,则懂舌诊。其余诸家,皆不能比,以至越学越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