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脾旺:那么第一种,我们来了解一下啥叫四季脾旺?四季不脾旺?就是这个人虽然某一部脉很结实,病到了脏腑,虽然某一部分很结实,但这个人的整体脉非常有胃气,非常从容和缓,很好,整个脉当当当当很有劲,这时候我们该怎么治啊?当当当有劲,那咋整? 我们就要用这种,“诸病在脏,欲攻之”,这时候我们要攻他,因为这个人脉象很好,胃气非常好,整个人也很精神,也看着,。。。这我这地方有癌症,那么我们要攻他怎么办?你不能乱攻,不能硬攻,“当随其所得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余皆仿此”,就是第一个,我们要认识清楚,咱比方说,这个病人某个地方有个结实点,我们要随其所得,我们要分析一下这个病人。首先我们要分析大环境,什么大环境?比如说尺脉虚不虚?寸脉虚不虚?津液情况怎么样?先把这些都调好,然后第二,我们要来判断这个地方这个结是个什么性质?是个寒凝的啊?是个偏寒的,是个偏热的?这时候我们都要分析清楚,如果是个偏热的,你去攻她的时候,你不能用热药去攻他,你得用一些,“如渴者与猪苓汤”,你用猪苓汤是慢慢把它粘起来的攻。猪苓汤的粘着的攻,如果是个寒的呢?当然可以用附子啊,这一点点攻他都可以。所以这时候我们说,如果这个病人胃气很好,那么我们要想把这个癌,这个实体病变给他消掉,那么必须得有两个前提。第一个,你要根据他的情况,因为它形成这个东西之后,你不把它的外环境改好,这个实体不会改变。你的外环境不变好,实体不可能好。第二个,你如果不把实体消掉,这个外环境好到一定的时候,它不会再好了。 所以这时候治疗方法就是,改善这整体大环境。比如说这个病人扶正祛邪,比如这个病人尺脉空一些,我们就多用点党参,然后这个脉象躁一点再稍微润一润,再根据这个地方唉脉象是个寒,我们就。。如果是个热,我们就该用什么方子,这样组成一个方子,最后治完之后让病人,可以做成丸子,当然我不做,我们都让病人一开开个10付药,或15服药,病人吃完之后过来复诊,复诊的时候你要再摸一下脉,看到底什么情况,如果这个病人脉,哪一块,比如说有的病人脉在复诊的时候一摸,唉这个地方结实的那个点,变的不如原先那么结实了,开始松软一些了。但是整体正气变得更虚了,那咋办?缓一缓,多补一补,多调调,多随机所得,把这个正气调好,否则再攻他就没效了,再使劲攻他就可能变大,可能越攻越坚硬都有可能的。我见很多人给病人开,一顿的攻法,使得这个某个地方的结实越来越结实,越来越结实,就像附到骨头上一个小疙瘩很结实的时候,这病就不好治了,因为他硬死了,所以一定要慢慢的,调整了整体。比如这时候如果说,一般以我习惯了,我先分一下这邪气性质,比如说一摸是个痰,是个肺实,痰的一个东西堵在那,是个肺气在那郁着,但是呢我们说我们诊断这个人是个病在肺,病在肺脏话,西医诊断有没有可能在肺啊?有可能,但是不必须。知道吧?也有可能在(其他地方),在哪都有可能,这因为我们中医说肺是指他的这个肺,西医不一定在哪,也有可能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肺,还有其他不是肺,还有可能其他地方,我们说中医和西医不是对等的。就是我们一看这病人寸脉也结实,这个地方有个痰,在堵着啊,我们这时候我要开药的时候看,这人如果一伸出舌头来,一般情况下这种舌头要么是特别胖大,要么特别瘦小,因为他到了脏腑了,一看唉呦病人特别瘦小,哪怎么办?赶紧的给他益气养阴,后世的方,益气养阴啊,就我们说就滋补津液加益气,来慢慢的攻他,一点点攻,一点点攻,病人慢慢好起来,再过一段时间你觉得这脉象慢慢的就从没有胃气变成有胃气,那个结实点唉慢慢的变消失,你让病人好,你去查查吧,这时候病人再去查,往往就会这个时候你这块看好了,往往西医检查也会好起来,这就说明你治对了,如果你不。 我们虽然这么说,有的病人怎么攻就攻不下来,就是因为它这个各种各样原因他就弄不下来,我们说这也再进一步来聊,比如说有时候可能你觉得这个病人需要大剂量温阳,你就益气温阳,附子,该怎么用怎么用,没事,这种病人舌头比较胖一些,这种该温阳温阳,一点问题都没有,不会伤到津液的,但是你要用附子就要久煎,多煎一会,不过不管用什么任何攻邪的药都要多煎一会,让他慢慢的作用在这缓缓的攻,不要一下给它攻散,攻散开就完了。 四季脾不旺:我们再来聊第二个。如果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如果这个病人不处在四季脾旺,而是处在四季脾不旺的时候,怎么回事?我们说这个时候一定要实脾,这种病人很关键,不是实脾啊,一定要实他要克那个脏,比如说如果是肝病,我们就实脾,心病我们就实肺,这个肾病我们就实心,脾病我们就实肾,这很简单嘛,木火土金水五行生克,大家都知道了,是吧?基本常识了,就为什么?因为你这个病人你在这地方堆了一个,如果人正气很好的话,你在这呆着吧,如果这正气很不好,他就会有传变,他就会干扰到下一个脏气,干扰到这个脾胃的脏气! 当然了当先实脾,这时候还要分在两,我们说你看中医一定是,我现在觉得我用这么长时间,我摸索这个治占位啊,就是各种个样脏病的经验,还是比较有经验,因为这就确实是你不能蒙着头,就是一个劲的攻,一个劲的攻,一个劲的胡乱治,我一直说,有些病确实会有比较可观的稀里糊涂治好的效果。因为有很多西医说的那种癌症或什么,我们一看这病人胃气很好,你稀里糊涂治一顿之后,病人也有可能好,但是我们现在要把它明明白白的治,我们要明明的知道这个病人该怎么治?我们再来看,我们把它再来分析一下,沿这个思路再往下分。 阳病:如果说这病人是阳病,我们先把这个病人把他接进来,这人是阳病。但是胃气不好,脏腑有一个脏特别结实,哪咋治?这个病人是阳病。所以大家很多时候看到我开方啊,都一开开什么生山药制黄精啊或者一堆就是君药特别猛,用那个柔的那个,或者用个柏子仁之类的。那咋办?这个时候阳病,某一个脏特别结实,那么你治疗的时候就要第一攻这个结实的点,第二要辅助他被克的点,要用入的药,当先实脾,要用使他实的药。 实的药:那么什么是实的药?我们来聊一下。我们刚才聊了很多方,很多药当中有一类药我们并没有聊,我们说我们再来聊一下这个,实的药,什么叫实的药?就是一些类似于比较匀的,我们知道什么药实?就是他入。就入。我们这个概念比较多,大家费一下心记一下,这个酸苦甘辛咸,大家知道这五个味道,入的是肝心脾肺肾,对吧?这个五谷,大家知道是哪五谷吧?麻麦稷稻豆。虽然这个内经上有各种各样区别,有的这个麻是小豆,也有写了个小豆,麦都是一样,稷是有的写的是粳米,稻有的写的是黍米,豆是大豆,这个基本上都定了,我们来分析一下。在内经里头我们说有一种思辨方式,就是五谷都是入脾胃,都是健脾胃,大家知道五谷吧?或者是偏于五谷类的东西,那么为什么我们又把这东西给分成这五个谷?就是因为他们会入。我们说什么叫入呢?大家知道吧?我们说形成内经的思维就这样,“脾气散精,上输于肺”,对吧?也就是说我们吃完五谷杂粮之后,我们是怎么吸收的呢? 是我们先吃完五谷杂粮之后呢,这个五谷杂粮的东西,经过我们脾胃吸收之后,上输于肺,一输到肺之后,看这五谷杂粮这东西,一看噢你是麦往心上多分点。你一看啊你是粳米你就往脾上多分点,你吃的是这个,你看肺就往这个地方多分一点,就把气血往这地方(多分一点),你说你吃的是稻你吸收完之后,你多往肺上分点,你这个吃是豆的,你就多往肾上分点,所以人真正最好的这是五谷均匀的养,都要吃,都要吃之后,它就是匀乎的分,如果你只吃一个的时候,他吃完之后,他吸收完之后,它会往偏往一个地方分。那么很多人说这个是不是不科学?你说咱在讲跟讲神话传说似的。 咱们感受一下是不是这回事?大家体会一下,我们说五谷基本上是五类东西,是吧?我们来一个个体会,先体会一下豆,大家体会下豆是什么感觉,知道吧?很重是吧?所有五谷当中,豆是最重的,是吧?所以你看这东西吃完之后,你如果说你光吃五谷,光吃五谷,这个气就容易在肝的气当中,当然首先说我们说这种补肾肯定不会像是我们说熟地啊,天冬那种,一下把人的气硬硬的内到这个**(肾),而他在你综合都补的情况下,它会使那个气偏往肾上走,往沉的地方走,所以豆子就入肾。能体会到吧?所以不管是黄豆黑豆,只要是豆类的都入肾,哪怕是我们说白扁豆或者是与豆子相似的中草药,白扁豆,或者是像我常用的芡实,质量比较重的一种粮食。芡实是很重的,只要这东西质量比较重,而且是偏于均匀状态,就是我们说淀粉含量比较高,或者是那种比较能够吃饱饭,能够当饭吃,那么这种吃多了之后,它就会首先使你正气变得越来越足,同时在你正气变得越来越足的时候,使你的气血往肾上养,对吧?豆没问题吧。 我们再来聊这个稻,稻是种水稻,水稻是什么?水稻是种比较小的这种大米。粳米是比较大的大米,比较黏糊的大米,水稻是比较小,是南方种的一种稻叫水道,这个水稻在南方就属于入肺,如果到了北方它就养成粳米,南方的水稻是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那种水稻它就入肺,为什么?它比较轻比较白,大家知道这种,当然我们说不是因为白,主要是因为比较轻,一吃完之后你看人气就会容易轻起来,所以这种东西只要是像她那种比较轻比较小,个头比较小比较轻,所以大家知道到这个时候,在那个《脏气法时论》里就把这个写为一种,就是大黄米叫黍米,叫小米。小米知道什么特点吗?比较轻,也比较往外散,比较往上浮,所以这种东西,凡是比较轻又偏粮食的啊,也比较往上走,个头比较小比较轻的东西,它都能够你长时间吃它,你如果不吃别的东西,光吃这个东西,这人就容易长成一个比较壮实的人当中偏肺的这种情况,所以它叫入肺。 我们再来聊一下这个脾,这个稷米,稷米什么特点?就是一个高粱米。有用高粱米,也有用那个粳米,粳米就是北方的比较饱满的大米,或者是比较饱满那个麦,这个是高粱,不是麦,是高粱,你看这个药它比较饱满,他比较充盈,所以这个人吃完之后他容易在中间那呆着,所以你如果每天都吃这个稷米的话,你会整个气血会在脾胃这运动,会长时间在脾胃这呆着。 我们再来聊这个麦,这个是小麦,大家知道下麦的特点吗?小麦是种外层比较坚硬,里头比较空松,是一种相对来讲要表层稍微有点硬,但是里头比较疏松的也是比较浮的。小麦在其他的这些药当中,小麦和水稻都属于比较浮的那种,但是小麦那种浮当中,大家如果仔细尝一尝,水稻那个浮就是纯的那种甘,甘中带点凉滋的感觉,那小麦就微微带点苦头,大家知道吧?微微有点苦头,所以这个呢它就能使这个人的气血吃完之后一个是浮起来,另一个是动起来比较快。所以它就是入心,他就能入心。那么我们再一会再聊其他的药物。 这肝呢就是麻,麻,大家知道是什么?就芝麻,黑芝麻,就油性比较大,个头比较小,比较重。比如说还有一种小豆也是比较重,小,但是比较沉,他呢而且比较柔软,你吃多之后,你这个东西它能够养肝。 所以我们说一般情况下,那么有很多药物并不像党参黄芪那样一种补法,而是像什么?比如说大枣啊,这个白扁豆啊,芡实,山药,薏米,还有好多好多就类似这些药,我一下忽然间又想不起来了,很多很多药都能够有入的作用,所以说如果这时候你要遇到这种病的时候,你就要这时候你比如说,这个病人是个土脉,这个病人在土在脾胃那,病在脾那有一个很结实的点,你要攻他,但是整体比较弱,那你咋办?你一定要用大量的,当先实脾,大量的养,如果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话,那么我们就说知脾之病,当先传肾,当先实肾,那么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大量的比较重的偏近于粮食类的药物来为君药,先养住她,先把肾给他顾护住,不能因为你攻他的时候把肾给伤了。所以这时候呢,我一般都选用这个白扁豆啊,芡实啊,有时候我也选薏米啊,这比较重的,当然选好一点的薏米,然后把它补起来,然后再给她用一点别的药给他柔柔。 比如说到了肺上,我一般都喜欢选一些,我也说不好选什么。这样我想想,一般我都让病人加一点这个糯米啊或者,糯米知道吧?比较小,比较浮一些,或者加一些这个,我有个师弟杨晨栋同学喜欢让病人加大黄米,因为这种药比较少见,比较偏粮食药比较少,有时候我也用点别的,有时候我可能还用点别的,这是个人经验。 这个就比较多了,偏脾胃的病,比较甘缓的药,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就用点山药啊,大枣啊或者是龙眼哪,或者是枸杞啊,那种比较甜,比较甘啊偏于中和的药,先把它养住他,然后再把那个症瘕的。 就是如果说我们见到一个肝病,我们根据肝的寒热,如果肝是一个寒像,我们需要攻他,我们一般都要加点枸杞啊,什么大枣先把那个养住,如果这个肝是热的,一般用点山药啊先把它养住,有时候也加上东北大米加上粳米,病人让他对上,先把这个当君药把它给养住,然后再攻他。 如果到这个心上,一般都苦,我一般都用些什么,有时候有点炒卖芽,有时候用点这个,我一般这是我个人经验,用点菟丝子啊,或者用点这个我想想,苦还有啥呢?莲子啊,还有时候用的那个苦偏凉点,有时候用点冬瓜仁,冬瓜子啊,这种比较能够接近于粮食的药,把它健运起来。 如果这时候用麻,你看也是一种跟它相似,比较柔软比较小,我把这个选个什么,柏子仁啊,赤小豆啊,酸枣仁啊,这个覆盆子啊,后来因为覆盆子太贵了,我就不用了,现在又便宜了吗?我不知道,我原先非常喜欢用酸的时候,非常喜欢用覆盆子,覆盆子那个药你尝微微的有点酸头啊,他也酸,微微微微微微有一点酸,它也比较柔软,我非常喜欢用,后来用用覆盆子太贵了,用不起,你给病人开30克覆盆子,30克覆盆子就老多钱了。 一般情况下君药,有时候选一味,有时候选两味,这种当先实脾,把那个药品给他给固定住的药,用这个药把它给固定住,然后绝对的君要,绝对的优势把它给定住之后,再给他把剩下那个药慢慢的一点点解一点点解,但这种解法就有好处,这种解法往往你攻完之后,解完之后这病人正气会越来越好,而且病人会慢慢的不会往阴病上跑,如果这时候你不用这个实脾的药,你直接攻他,第一个,你一攻他,这种病就会越来越重。第二个,这个病人很容易就跑到阴病上去,而且很容易加重。 阴病:如果这时候跑到阴病上,这个方法不能选,因为它正气比较虚了,那咋办?慢慢地用点当归芍药散哪,用点这个补中益气汤啊,慢慢的调到阳病上再攻,当然了,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来攻,各种个样方法。 我们今天只做几个探讨,比如说有时候这时候大家可能说,唉呀你这种有时候我还可能运用到五行的思维,咱们会在下一节课的时候专门谈到五行的思维,比如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咋办呢?我们实则泻其子,不让它传,让他去生这个子去,或者是虚则补其母,我们用其他方法也可以治疗,我不对他进行一个治疗,或者是我可以用一些别的药,比如说这个时候我们可以用一些别的药来抑制它,或者有时候用点别的药来弄,反正这整个的过程中都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变化。 我们说治疗这种病,第一个你不能一次开太猛的药,你要开精准的,就是攻邪一定要精准,你就选几味药,攻的准的药,不能乱,乱弄之后它这个攻不了那个邪气,使这个病人这个气血变的非常乱。第二个,一定要有一些守的药,要稳,你不能着急,你不能一顿顿的攻,一顿攻完之后,这个病人好不了,一定要慢慢的稳住他。稳住他慢慢的攻,然后病人慢慢的解,慢慢解,慢慢解,这时候就像如这个抽丝剥茧,一点点一点点一点点解,所以有的时候呢你可能一开开10服药,病人吃上10服药一复诊一看,诶哟,坏了,攻得有点过。没把那个,明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这个养的不够,那边攻得太过。那再来复诊的时候你就要先养一养,养一养,再下次开的时候多用点这个药,或者有时候一来复诊之后一看,呀,这边养的太过了,那边攻得没够用,它在那呆着不动,那咋呢?再稍微再加点,多加点攻邪的药,把这边还是这些,再多加点药,让病人久煎一会,多煎,煎个25分钟到半个小时,慢慢地慢慢地攻,一点一点一点点点点点。这种病,慢慢慢慢的。 所以说这个时候这些病在临床中不是很常见,如果你名气不大的话,一般这种病不大来找你。但是有时候你这个病人有时候来找你的时候,你还要跟病人说,因为这个病你即使辨对证,也未必都能治好,因为毕竟入了脏,入到腑,我们说治病还可以,哪怕是病到这个人有胃气的那种情况,就是四季脾旺的脏,我们说治疗起来其实也不难,就怕是四季已经不旺了的时候,病的还在脏的时候,其实这时候治疗起来很困难,因为这时候治疗《内经》上也说是半死半生。 半死半生,那半死在哪呢?就是你病人这个病情是否能够被进一步的控制住,病人别急躁,静下心来多养养心,就有可能增加这个半生的概率,然后我们治疗的时候也细点心,别给人乱攻,别一给人看完之后,一摸脉咔嚓给人上三棱、莪术,白头翁,什么附子的一堆上,你选几个药,慢慢攻,慢慢攻,一点点一点点一点先守住先,一定要先守住,而且一定要“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得,”,根据他的需要什么来攻她,不能乱攻他,这样一点点一点点慢慢攻,当然这种病真是的,古人说,宁治十男子,不治一小人,宁治十小人,不治十妇人,我们说宁治十妇人也不治这个,这个真的很难治。非常非常不好治,治起来之后,有时候治不好之后挺。。。有时候稍微弄不好的时候,挺让人忽然间有一种,有时候真是这种,有时候治头一个月都挺好,诶,莫名其妙病人一下就加重了,就是挺让你有一种挫败感。但是如果治得好的话,有时候成就感也很好,病人来说唉呀吃上一两个月药,你一摸这个脉好了,你去做个检查看看,唉检查唉好了,病人来之后,好多人感谢,你觉得这个心情也非常好。 所以这就是一个病在脏腑病的治疗,咱们今天讲课就到此,回去之后呢,我们下次讲课就要讲《素问》啊,回去之后任务非常艰巨,任务非常艰巨在哪呢?我非常打出下节课的讲课,知道吧?因为下节课我要讲《素问》的话,需要大家把整个这一年学到的东西全都在我听课的时候都能够保持很定,就是我们以前讲的东西跟下一节课要讲的东西,你必须得要没有任何的联系。如果你有任何的联系,包括基本概念的联系,阴阳和任何东西基本概念联系的话,你将听不懂我下节课讲的《素问》,以及《难经》的体系,因为他们跟我们今天聊的《伤寒论》不是一个体系,他们的基本概念不一样,诊断方法不一样。这个用药习惯不一样,用药思维不一样,但是一样的是,都看清疾病的真相,都能取得非常好的疗效。下节课我们就来做这个,所以我为什么要在这一节课反复要谈到大家一定要定下来,一定要静下来,如果你不能够静下来的话,这俩会打架的,会把你的整个脑子变得非常崩溃, 我们回去休息一下!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