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人传法有天缘

 炎炎忆昔 2022-09-01 发布于福建

朱橘是南宗四祖陈泥丸的徒孙。陈泥丸传道鞠九思,鞠真人传朱橘,朱橘传郑孺子。泥丸真人有三位杰出弟子,一是白玉蟾,光大宗门,其功尤伟;一是沙道昭;一是鞠九思,号九霞。

朱橘在道门的名号是“翠阳”,家族世代居住在淮西安庆的望江(今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平常家庭,多少代中没有出现过时代名人。

朱橘出生前,母亲怀孕的时候梦见吞了一个很大的星星。怀孕十五个月,一直没有生产。这是异事异象。所谓奇特之人的出生,母必有异梦、奇梦。

有一天,朱家门外来了一个道人,手里拿着一个橘子,对朱夫人说:“吃了这个,孩子就生了。”夫人很高兴地接受了橘子,吃了,还问道人的姓名,道长展开一把扇子,上面写着“鞠君子”三字,“这是我的姓名。”说完,道人瞬间消失了。可见,这是一位形神俱妙的仙人,能瞬间隐身,至少道术高超,道术里的“遁术”能瞬息千里,瞬息隐显。

不久,朱橘出生了。这是南宋理宗景定三年壬戌年(1202)仲冬二十六日。父亲觉得奇怪,这娃在妈妈的肚子里十五个月没有出生,吃了道士给的一个橘子就出生了。父亲给孩子取名朱橘,以纪念生缘。朱橘长大之后,父母把这个传奇告诉了他,他记住了“鞠君子”。

孩童时代,朱橘过得很幸福。不幸的是,在他六岁的时候父母都辞世了,他是家族里的长辈照看长大的。

朱橘生性聪明,读书记诵,过目不忘,十八岁的时候在当地很有名了。他有志于儒家的科举功名,对《易经》颇有研究,精于占卜,也好道,还说,“丹道造化之妙,无出于此。”真正明白了《易经》,丹道之妙,容易把握。

朱橘喜欢佛道之学,阅读了不少佛道经典。他参加过科举考试,没考中进士,就放弃了。有一次在水池边看到自己的身影,突然有所感悟,觉得人生苦短,何必追逐名利,于是,开始羡慕修道之人,四处访道,周游名山。

南宋理宗绍定元年戊子年(公元 1228年),朱橘来到了广东惠州的博罗县,这是丹道南宗四祖陈泥丸的家乡。

有一天,朱橘在路上看见了一个道人,手里拿着一个橘子,唱着歌谣,看起来像个疯子,他冲着朱橘唱道:

橘橘橘,无人识。

唯有姓朱人,方知是端的。

听他唱歌的人觉得很奇怪,不理解这歌词究竟是什么意思。这歌里有朱橘的名字,只有朱橘听了之后心有所感,于是跟着疯道人走,走到没人的地方朱橘跪下礼拜,问道:“你是真人鞠君子吧。”

妈妈讲的故事起作用了。

道人看起来很吃惊,便问:“你是谁呀?”

朱橘告诉了他自己的姓名。道人好像想起了往事。道人看着朱橘,很高兴,就问他:“你平时喜欢的是什么?是富还是贵?”富是有钱,贵是有权。反正世人喜欢的无非就是这两样。道人接着说:“你喜欢什么?做个选择,我会帮助你完成所愿的。”

朱橘笑着说:“人生的富贵就像海上的浮沤、天上的浮云,聚散无定,没什么可留恋的。我听说神仙有长生不死之旨、回阳换骨之妙,能给我说说吗?”

道人听后,沉默不语。朱橘跪下来哭泣,反复讲自己求道的心愿,并说:“宿世与道有缘,才能幸运地遇见仙师,我不怕自己愚笨,还是向你求道,希望你能点化我。”

道人听后便说:“息字,从调心而论就是'自心’;从调息而言,就是元气,就是虚无之根、造化之主。人体真气之升降离合,都从此心而起。众生之所以迷失本真、轮回六道、流浪胎、卵、化、湿四生的原因,就是不能了脱此心。

而古代的仙人们明了此心。了心则见自性,见自性则去圣不远。如果不能明了此心,就不是正觉、无上、至真之妙道。”

看看这里对妙道的描述。正觉,不是邪道邪术,而是正道,却能引领人走上觉悟;无上,这是最高的,没有比这样的法门再高的了;至真,绝对真实不虚,绝无一丝一毫的假。

妙道的这三个特征,是检验一切道要之总纲。妙道的第四个特点就是“妙”。妙,奇妙、神妙、微妙、灵妙、秘妙,妙不可言,修了就知道。

刚才鞠真人在考验朱橘。朱橘一听真人之言,恍然若失,形如忘我。鞠真人指着山前一块大石头说:“明天早一点来,给你传道,我当度化你。”

第二天,朱橘去那石头前,看到道人已经坐在石头上,问他:“你为何来迟了?”朱橘非常惭愧,转身走了。

到了半夜里,朱橘便去了,这时候道人已经在那里了,对朱橘说:“你现在来了,正好。”

朱橘发誓学道,也向鞠道人发誓,此生一定如法修道,如法持戒,如法传道,这是古代师徒间传道的“盟约”,师徒都有誓言。传道是很神圣的事情,要通过发誓告盟于天,宣誓于神。这是传法的重要环节、重要仪轨。

唐代张万福在《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卷下》解释说,“盟,明也。彼此未信,对神以相明也。……但以凡心易动,神理难明,故须立约以契之,必令通神合道也。”“誓,制也。以言契心,告神盟也。而自制其情欲,不使放逸,期于会道耳。”

葛洪真人在《抱朴子内篇》提到“盟誓”之经历:“余师郑君者,……余亲事之,洒扫积久,乃于马迹山中立坛盟受之,并诸口诀诀之不书者。”

“受之者以金人金鱼投于东流水中以为约,唼血为盟,无神仙之骨,亦不可得见此道也。”

师徒盟誓是传道、授道传统。一则是告于神明,以神明来监督、见证,这是诚敬之心,古人敬畏神明;一则,是借此通神合道;三则,能因传道而盟誓的,是有仙骨仙缘之人,否则,没有资格与真师盟誓;四则,这是法脉宣告,因为法脉的根源也在天道,在隐态,在玄界,在仙真,这样的盟誓等于向玄界与历代祖师告知,某某是我弟子,是法脉传人。

自然,就会有护法之助与玄师之佑。这是道门注重师徒盟誓告天的仪轨里的密意。密宗更加注重师徒间的盟誓,特别是“三昧耶戒”,非常重要,不可违背,一旦违背,师徒就不能印心。不能印心则弟子就修不成了。

盟誓之后,鞠九思道人就把南宗丹法之九鼎(鼎器)、刀圭(药物)、火符(火候)之诀、五雷金书玉篆之文、九八飞神阳道之法、心传口诀,都传给了朱橘。

炉鼎、药物、火候,是丹道三秘。南宗丹法,自四祖陈泥丸以来,传神霄雷法。鞠九思是陈泥丸弟子,自然精通雷法。这一次,是雷法与丹法并传。飞神阳道之法,是修成阳神、飞升九天的方法。

传完口诀道法后,鞠真人郑重告诉朱橘,“你一定要到皖公山筑室修炼。”看看,祖师连你去哪里修炼都有安排。密宗也是这样,上师传法之后就会告诉你应该到哪里去修就能成就,这是借“地利”而修,《木讷记》里玛尔巴大师就给木讷祖师指明了修炼的地方,木讷祖师给若琼巴指明了隐修的岩洞。

皖公山在安徽潜山县,又名潜山、天柱山,历代都有仙真隐修于此。是修道者的风水宝地。历代文人、道者、禅僧写了很多有名的诗歌,如李白《江上望皖公山》诗中写道:

奇峰出奇云,秀水含秀气。

青冥皖公山,巉绝称人意。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李白想在丹成之后归隐此地,进一步修炼。在丹家,“未炼还丹莫入山。”修炼有一定成就则入山炼丹,就容易成功。

白居易《题天柱峰》诗写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白居易写了天柱山的仙境、仙气与仙人。而唐代真人施肩吾是吕祖弟子,他也写到了天柱山道人修炼的事迹。

施肩吾《天柱山赠峨嵋田道士》诗写道:

古称天柱连九天,峨嵋道士栖其巅。

近闻教得玄鹤舞,试凭驱出青芝田。

苏东坡《无题》诗写道:

先生仙去几经年,流水青山不改迁。

拂拭悬崖观古字,尘心病眼两醒然。

历代写天柱山仙气的名诗名句很多,像儒仙邵雍的“一簇烟岚鏁乱云,孤高天柱好栖真。”栖真就是隐居于此修行之意。如王宗贤的“擎天一柱出群峰,时见真仙隐化中。”说明天柱山中有很多真仙隐身山中。

鞠真人安排朱橘要去皖公山修炼,有修道上的密意,名山洞府,有仙真护佑,有灵气滋养。鞠真人还告诉朱橘:“你要依法修炼。日后,有一个小儿到你那里去,你应该把道法传给他,继承你的法脉衣钵,其余的人不许传。”

连传法的问题都指出来了。鞠真人圆通三世,了知法脉宿命。这就是“明师”之明。这在密宗叫“授记”。南宗丹法有此传统,当年刘海蟾真人把丹法传给张伯端之后,对他说:“日后要把道法传给给你解缰脱锁之人,余皆不许。”后来,张伯端把道法传给了使他从“囚徒身份”中解脱出来的石泰先生。

把道法传给什么人,密宗也有此等授记,特别是香巴噶举的传承中,每一代传人都是奶格玛授记的。

朱橘这个所谓的“小儿”弟子,隐喻了朱橘学生的名字,他后来的弟子叫“郑孺子”。孺子就是小孩。不是说一定是个小孩来学道。

鞠真人对朱橘说:“你好好修炼,功成之日,我保举你能登上云天。”朱橘跪拜恩师,这时候,他看见鞠真人冉冉升空,肉身逐渐隐没在白云中了。

鞠真人修到了“白日飞升”的境界,拿密宗而言,是修到了“肉体直接飞升净土”的大成就。

张玉仙说:“神仙还是神仙修。”能修仙道的人,必定是命格里注定有仙缘的人,朱橘就是这样的,修则即身成就。密宗标榜“即身成就、即生成就”,仙道也如此。

朱橘依照鞠真人的教导,在皖公山隐修多年,修成了阳神,阳神出体,他人能见。有一次,有人看见修真庵前水边有个孩子在水上洗手,孩子洁白如玉,他行走起来快如流星。

这个人便跟进了庵中,结果小孩不见了,只有一个道人住在庵中。人们这才知道,那个小孩是朱橘修成的真神,丹家谓之“婴儿显像”。

南宋时代,国家偏安,宋、金、辽、西夏、大理、蒙古诸多小国之间,战争频仍。南宋领土内很多地方有土匪啸聚,朱橘生活的皖公山一带出现了土匪,他怕土匪有扰修行,就离开安徽,去了福建,之后去了惠州博罗县。这两处,多有南宗四祖陈泥丸、五祖白玉蟾修道、弘道的道场,一路行来,云水苍茫,也有朝圣之意。

在博罗生活了三年,朱橘与村民陈六关系很好。起初,朱橘吃素,后来,他吃肉饮酒。陈六很不理解,便问:“你以前持戒精严,可如今吃肉喝酒,为啥子呢?”

朱橘说:“我不过是和光同尘,不愿意显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罢了。你知道吗?如果有一条鱼要和别的鱼不一样,跃到岸上,那它死定了;如果一只老虎和别的老虎不一样,要下山来,它也死定了。对我而言,心与道冥,超乎万幻,至理之妙,已经证得,身外有身,非俗所知。”

三年后,一日,天气严寒,朱橘对陈六说:“我要走了,你给我办后事吧。”陈六不知道该如何办。第二天,朱橘坐化在旅馆里了。

陈六和旅馆老板把朱橘的肉体抬到旅馆门口,说有个道士死在这里了,大家可怜可怜,布施一点棺材钱。

不一会儿,募集到了十余贯钱,可安葬了。一贯钱等于一千枚铜钱,十余贯钱等于一万枚铜钱,大约值十三两银子。这在当时已经是一笔不小的安葬费。

第二天,朱橘又活过来了。

过了数日,朱橘要进城,对陈六说:“我应该站着死在县衙的门口。”陈六信了,跟着去了,朱橘果然站着死在了县衙门口,谓之“立化”。

陈六这次直接把朱橘用泥塑成“包骨真身”之像,立在县衙门口,这可是当时当地的“政治中心”,被这轰动性新闻吸引来的围观者有一千多人。

博罗县衙一个很凶狠的衙役出来了,乘着酒醉,拿了一条钢鞭,拎着凳子,坐在朱橘肉身塑成的泥像前,说:“前几天你骗人说要坐化,今天骗人说要立化,我要看看你是真是假。”说完用钢鞭把泥像打碎了,泥像碎后,只见泥巴,不见朱橘。

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朱橘真人不过借此显示神变而已,他的肉体早已“尸解”而后气化。多真人,临终时会有显化,借此说明仙道不虚,丹诀不假,大道可修,神仙可学,真人可成,众人可度,仙迹可传,道教可信。

朱橘的子弟郑孺,道号翠房,也是得道之人。他曾师从白玉蟾真人,而白玉蟾与鞠君子是师兄弟。

《罗浮山志会编》载:“郑孺,荣阳人,少慕仙道,闻白玉蟾在武夷,担簦往从之。至则已他适矣,乃往罗浮事朱橘,授以丹诀。曰:'气归脐为息,神入炁为胎。’遂笃志行之,自此,不食亦不饥,气力百倍。以'仙宫中有翠英之房,道君在中而说经’,乃更名清恺,而号翠房,遂为道士。后复往三山天庆观,遇玉蟾,礼为祖师,尽得其传,而后归冲虚。”

五代梁丘子注解《黄庭经》时引用了《秘要经》经文云:“仙宫中有寥阳之殿、蕊珠之阙、翠云之房,道君在中而说经。”估计打动郑孺而更名的经典,就是此《秘要经》。

郑孺本想拜白玉蟾为师,赶到武夷山,白玉蟾已经离开了,于是他就去罗浮山拜朱橘为师。朱橘教他的主要是胎息功夫,“气归脐为息,神入炁为胎。”这十个字就是口诀。

胎息功成,他便长期辟谷。辟谷对于丹士转化色身,意义重大。后来他拜见了白玉蟾,礼白玉蟾为祖师,因为白玉蟾与郑孺的祖师鞠君子是师兄弟,辈分上自然是祖师。

在丹家,师道尊严。他又得到了白玉蟾真传,然后回罗浮山,在冲虚观修炼。罗浮山是南宗祖庭之一,陈泥丸、白玉蟾、沙道昭、鞠君子、朱橘、郑翠房都在此修炼。

白玉蟾有《赠郑孺归冲虚》诗云:

铁作桥梁云作盖,石成楼阁水成帘。

归时猿鹤烦传语,记取前回白玉蟾。

看看古代仙真的修炼,只要得法、实修,一定成就。

(摘自陈全林微信公众号,侵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