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为一个中医,我们是怎么养成打死都不读经典的习惯滴?

 一枝红艳露凝香 2022-09-01 发布于河北

  首先绝大多数搞中医的老师都不怎么读。

  此外绝大多数搞中医的老师都不怎么相信历代先贤摸索出来的规律,关键时刻还是觉得科学更靠谱。

  譬如发烧。

  中药没有在半小时退下去,或者有点反复,心里面多少有点慌。

  半个月前,女儿发烧。五颗乌梅加白糖。疗效不太让奶奶满意。两个小时才退。

  第二天早上有点反复。奶奶立马就慌了,强烈要求去医院看西医。

  因为是亲妈,安慰一下,起到一定作用。假如是没有建立信任,也不懂任何中医常识的患者,慌的必须是我。

  以上两个原因,在圈子里人尽皆知。本文不再深扒。如果学生要怪老师把路带偏了,怪上一辈子又有何用呢?

  不如想想办法。

  十颗乌梅,多加一点白糖。

  我妈给我的回应是:水平还有待提高,第一次要开十颗乌梅就不会反复了,火候掌握上还是不如你爷爷,毕竟太年轻。

  当然是不服的。心里面必然是要怼回去的。但这就是真实的回应。

  同样真实得让人崩溃的是,当我们面对两千年来的中医经典,无数宗师级的人物开创的无数流派,基本如同刚上前线就遭遇了莫斯科保卫战,天天被碾压成炮灰,牙根读不懂,进不去,是常态。

  前不久有一位师兄问我,《黄帝内经》十几万字,如何挑选一些重点学习一下。

  “读多了就薄了。”

  这话其实很不近人情。

  要问我爷爷,先是一个老中医的专属眼神钉过来,随后缓缓来一句看在至亲血缘才吐的真言:你不配搞中医。

  要是觉得老人家的话太过分了,再回味一下我妈的话。

  也是近两年才觉得爷爷真言有些可爱了。半生已过。

  明代的李中梓考虑到《内经》太厚,容易劝退新手玩家。于是精选了部分内容,编了一本《内经知要》。相当于网易严选,京东京造。篇幅只有原书十分之一,为后学大开方便之门。

  当然,依然有无数人进不去,选择躺平。

  当代医家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后继乏人,总要想想办法拉一把年轻人。熊继柏的《熊继柏讲内经》就很不错。如果连这本都看不下去,建议认真思考一下爷爷真言。

  《内经》毕竟厚,搞不懂是应该。

  《伤寒论》薄多了。上下求索半辈子,回过神来,依然糊里糊涂。也是应该。毕竟薄得心法都没写上去,就剩一些招式。

  汉代印刷技术还很落后,不管是出书还是保存书籍,都不容易。又加上汉末天下大乱,张仲景死后,《伤寒论》就流散了。西晋的太医王叔和慧眼识珠,抢救了《伤寒论》,把一些材料收集起来重新编了一番。

  这样操作一波,引出许多是非。

  有点赞的。比如注解伤寒第一人成无己。

  “仲景《伤寒论》得显用于世,而不堕于地者,叔和之力也。”

  宋代的林亿,清代的徐大椿大抵如此看法。 

  给差评的也不少。

  清初的大咖喻嘉言,“仲景之道,人但知得叔和而明,孰知其因叔和而坠!”

  讲得很直白。王叔和是保护了医圣的东西,但是添油加醋重新装修了一把,失了大道。

  北宋末年金朝初期的刘完素就说王叔和,“操心用智,自出心意,广其法术,杂于旧说,亦有可取。其间或失仲景本意,未符古圣之经,愈令后人学之难。”

  老刘的丑话讲得很委婉,不失一代宗师的风度。但帽子扣得更大。后学搞不懂医圣的本意,王叔和要负主要责任。

  最近重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彭子益的话就讲得很难听了。“王叔和是搜集仲圣《伤寒杂病论》 原文的功臣。他于医理,完全是门外汉。”

  既然是医理的门外汉,又怎能干出保护医圣原文的功绩?

  学术观点的互不认同,本是常态,争到最后,往往扩大化,带上许多情绪。犹如小孩子过家家,前一秒还开开心心,下一秒大吵大闹要上吊。

  老刘讲得倒是好听,和老喻、老彭又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自从《内经》以降,两千年来中医门派林立,多如牛毛。从积极的意义来讲,发展势头不错,子子孙孙无穷尽。从入手难度来讲,牙根不知道从何入手。

  都说搞中医就要搞《内经》吧,开场就是地狱级难度。先放一边,看看历代医家的东西,仿佛自相矛盾。

  张仲景说“伤寒十居其七”,刘完素偏偏提倡六气皆能化火,李东垣立马接一手“甘温除大热”,朱丹溪完全反着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都是大师,华山论剑的高手。看他们打,倒是打得很精彩。看一圈下来,看个热闹,自己没法学,寡捉急。

  以上这些困难,不能讲不存在,不能讲我们不读经典。有一位师兄的老师非常真诚,说实在的《濒湖脉诀》我教了一辈子也没完全搞懂,但是你先背下来,总有一天能搞明白一点。苦口婆心为革命留下点种子,不能讲不用心。

  以上这些困难,不仅是现在搞中医的困难,更是历代医家成长的必经之路。

  《霸王别姬》里有一句台词,“不疯魔不成活”。用来形容我们搞中医的心路历程,一点不夸张。活不出来也就死了。这话是废话。真搞过中医的人必知其间的酸甜苦辣。

  不管怎样,中医要搞下去。在最绝望的时刻,我曾问过自己,中医的理法再难,难得过当年去沙漠搞原子弹的前辈吗?就算比搞原子弹还难,前辈不一样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搞出来了吗?

  接下来我们要讲讲搞中医,为什么必须要搞《伤寒论》,如何搞穿《伤寒论》,搞穿《伤寒论》之后怎么办?

  面对死生的终局,我们都没有机会活着回去。

  不如选择相信,你不是一个人在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两千年来的先贤顾护左右,无时无刻不在光亮你。

Image

陈凯歌《霸王别姬》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