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专栏】沙盘案例精选——从混乱大战到温馨亲子游。

 仰羊 2022-09-06 发布于上海

图片

长期以来,在教育界,包括幼儿教育界,存在着一种视教育为矫正的倾向——当孩子做错的时候,或者是做得不好的时候,老师就会出现。老师几乎成了问题的纠正者。

这种现象至少会带来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很难避免将老师的意愿作为“要求”强加给幼小的孩子。当这种“要求”并不符合儿童自身需要的时候,师生间就会发生“冲突”,这种“冲突”,有可能阻碍儿童的发展。

其次,许多时候,老师并不十分清楚儿童的真正需要,尤其是他们内在的心理需要。有些儿童的内在需要是被我们所忽视的,一些符合儿童本性的甚至是人类本性的东西,也未能受到足够的重视。

我们一向把儿童心理教育作为一种积极心理学,而非单纯强调其辅导与治疗的作用,它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人格、心智与创造等为目的。

专业的沙盘游戏工作,使得教育与儿童心理活动自然地结合了起来。

图片

“玩沙池”是每个幼儿园最基本的“设施”。儿童对沙有着天然的喜好,尤其是当那么多的游戏模型与沙盘放在一起任由儿童使用的时候,孩子们那种喜不自禁的兴奋是使人难忘的。儿童拥有其独特的想象,以及象征性的内心世界。

在我们看来和一般玩具差不多的沙盘游戏模型,对于孩子来说,则具有活生生的意义。儿童的想象以及象征性表达,在沙盘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获得充分的表现。这种表现过程,不仅仅包含着治疗与治愈的意义与作用,也包含着潜意识的发挥以及创造力培养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沙盘游戏”的“自我疗愈”(self-healing)作用,许多从事沙盘游戏工作的学者都曾有过专门的论述。对此,我们的理解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模型的象征性启发,通过游戏过程中心理辅导者以及儿童本身共同创造的气氛,以及通过最后完成的沙盘图景,儿童内在的某种积极与健康的心理因素获得唤醒或触动。

我们姑且称之为“儿童的自我”。当这种内在的积极与健康的心理因素被唤醒之后,便会产生学者们所强调的沙盘游戏的“自我疗愈”作用。这符合我们所主张的积极的儿童心理教育的思想——不是单纯地去“矫正”或治疗“问题”,而是去发现与培养儿童内在的积极品性。

图片

5岁男孩嘉嘉

不再孤单的心灵

嘉嘉在集体中的表现:

不热衷于参与集体活动,常沉迷在自己想象的情景中低声地自言自语,并伴以摆弄自己的手指、用手掌作飞行状等动作;喜欢独自一人玩耍或发呆,很少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谈或游戏;在集体活动中(如排队、并排坐等),经常以怪兽自居,用手去推、打或者抓其他小朋友;常常答非所问,即使在老师、小朋友喊他的名字时,他也会充耳不闻;喜欢绘画,且非常专注,但是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又用杂乱的线条将其破坏掉。

嘉嘉的家庭生活背景:

嘉嘉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也都是所在单位的领导级人物,工作非常忙。他们对嘉嘉的教育态度是——孩子要从小学会独立,不要依赖父母(小时候就表现为能独自玩耍或游戏),不影响、干扰父母的工作或休息。因此,嘉嘉自四个月大的时候,就被送到母亲所在单位的附属托儿所。

由于嘉嘉的父母常常要加班,他双休日多数由外公、外婆照顾,偶尔也会在爷爷、奶奶家度过。嘉嘉时常是数星期才能见上父母一面。即使父母有空,也极少参与嘉嘉的游戏或与嘉嘉进行交谈,嘉嘉的父亲与嘉嘉的交流更少。据了解,嘉嘉四个月大送到托儿所时,抵抗情绪相当严重,每天哭闹不止以至声音嘶哑,曾表现出渴望成人对他的关爱。

入园后,嘉嘉对于父亲的接送激情不大,而在言谈举止中却常常流露出对母亲的渴望。

问题分析:

从嘉嘉的日常行为及言行举止中不难看出,嘉嘉对于母亲具有非常强的依恋。但是,嘉嘉自四个月开始就被迫与母亲分开,这种过早的母子分离使嘉嘉感到不安与恐惧。

嘉嘉在不安情绪出现的初期,曾用哭闹的方式渲泄自己的情感以引起母亲对他的关注。希望的落空,进一步加深了他的焦虑,小嘉嘉动摇了对母亲的信任,进而对外界也产生了怀疑。

此外,在嘉嘉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由于父母忽视与他交流,造成嘉嘉与他人情感交流的不足,这种不足逐渐形成了嘉嘉与他人交往的障碍。

正如前面所说的,当嘉嘉在集体中活动时,常会不自觉地用手推、打小朋友,这些行为都是嘉嘉在无意识的状态下发生的。

图片

沙盘游戏中的嘉嘉:

在进行第一、二次沙盘游戏时,嘉嘉都选择了小超人及恐龙玩具,且所选恐龙的体积是陈设的玩具中体积较大的。在进行第二次沙盘游戏时,嘉嘉说:“怪兽(即恐龙)是坏的,爸爸说超人是好的”。

但是,每次恐龙与超人打斗的结果总是恐龙大获全胜(在游戏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孩子表达出内心情感)。

在这里我们面对的是两个极端:好(安全、善良、温暖等等)和坏(危险、邪恶、无助等等)。嘉嘉以恐龙代表善良的一方,象征一个有保护力的、温暖富于营养的环境,这是儿童早期所必须的:

孩子希望的不仅是母亲在身体上的保护,还有心理上的关心,以及一种积极的母婴关系所产生的温馨情感。

在接下来的两次沙盘游戏中,嘉嘉的恐龙依然是“常胜将军”,且嘉嘉坚持说“怪兽(恐龙)是坏的”。与前两次相比,后两次嘉嘉选择的玩具比较丰富了,这表明嘉嘉已逐步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现了出来。

在嘉嘉进行游戏过程中,咨询师在适当的时候,对他的操作模具的行为进行了描述,如“恐龙和超人在打仗”“嘉嘉又拿了一个怪兽、超人”等等。

在嘉嘉进行了四次沙盘游戏之后,我们与嘉嘉的父母取得了联系,并就嘉嘉的情况与他们进行沟通与分析:让嘉嘉的父母体会与理解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依恋和安全感的不足,请他们尽量抽出时间多陪陪嘉嘉,与他一起游戏、一起聊天、一起绘画,和嘉嘉分享他的内心世界,进行融洽的亲子交流。

与母亲(父亲)之间积极的关系是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的基础。自我的健康发展,以及自我与他人、与世界、与自我的潜意识的成长都依赖于同母亲(父亲)之间积极的早期关系。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母婴早期关系有多么重要。在孩子变得退缩、无助、恐惧的时候,安全的母婴依恋会保护孩子并帮助孩子摆脱这一切的“黑暗”,给孩子战胜“黑暗”的勇气和力量。

图片

到了第五次沙盘游戏时,嘉嘉所选择的玩具更丰富了。他把一些玩具摆到沙盘上,建了一座小公园。

他开始说:“这是爸爸、妈妈带我去的公园。”脸上还露出了少见的笑容,这幅画给人的感觉是开放、光明、清爽的,仿佛他的心结已经打开了。渐渐地,当父亲来接的时候,嘉嘉也由原来的面无表情变得高高兴兴了。

在进行到第九次沙盘游戏后,嘉嘉与其父亲的关系有了更为明显的改善:上幼儿园时拉着爸爸的手、不停地把所学的歌曲唱给爸爸听。

经过12次沙盘游戏活动,嘉嘉的行为有了明显的转变。现在的嘉嘉比以前活泼开朗了:在活动中,注意力集中了许多,不再经常地沉迷在自己的世界中,对老师的提问也能做出积极的回应;逐步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危险性,乐于接受别人的建议;愿意主动与老师、小朋友交流,情绪稳定,圆圆的小脸出现笑容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看到嘉嘉的种种积极转变,老师从心底里感到高兴。

为了在咨询室中形成一种关注和信任的气氛,咨询师要自始自终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儿童,不要对咨询过程有预定的概念,也不要期望孩子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达到某一特定的结果。只有这样孩子才可能消除焦虑,产生必要的信任和信心。

咨询师要相信孩子的心灵有自我疗愈的趋势,但也要进行仔细观察以便在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干预。

图片

儿童心理咨询一直是个难题,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孩子语言水平有限,未必能很好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并且,除了儿童工作,咨询师还要进行家长工作。而这些都有赖于对儿童心理的深入了解,以及对适合儿童的咨询技术的使用。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