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路篇》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莫远忧的图书馆 2022-09-08 发布于河北

13.16 叶公问政。子曰:近者说,远者来。

  

【注释】

[shè]公:沈诸梁,春秋末期楚国军事家、政治家。封地在叶邑,故称作叶公

说:通

【译文】

叶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方的人来依附。

【学而思】

首先要做到近者悦才能实现远者来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只有国家强大,百姓富足,治安稳定,社会和谐,才能使本国百姓高兴,他国人才投奔。

参读《子路篇》13.4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

【知识扩展】

《孔子家语·辩政篇》:子贡问于孔子曰:“昔者齐君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节财’。鲁君问政于夫子,子曰'政在谕臣’。叶公问政于夫子,夫子曰'政在悦近而来远’。三者之问一也,而夫子应之不同,然政在异端乎?”孔子曰:“各因其事也。齐君为国,奢乎台榭,淫于苑囿,五官伎乐,不解于时,一旦而赐人以千乘之家者三,故曰政在节财。鲁君有臣三人,内比周以愚其君,外距诸侯之宾,以蔽其明,故曰政在谕臣。夫荆之地广而都狭,民有离心,莫安其居,故曰政在悦近而来远。此三者所以为政殊矣。《诗》云:'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此伤奢侈不节以为乱者也。又曰:'匪其止共,惟王之邛。’此伤奸臣蔽主以为乱也。又曰:'乱离瘼[mò]矣,奚其适归?’此伤离散以为乱者也。察此三者,政之所欲,岂同乎哉!”

【译文】子贡问孔子:从前齐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力。鲁国国君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在于了解大臣。叶公向您询问如何治理国家,您说治理国家在于使近处的人高兴,使远处的人前来依附。三个人的问题是一样的,而您的回答却不同,然而治国有不同的方法吗?孔子说:按照各国不同的情况来治理。齐国君主治理国家,建造很多楼台水榭,修筑很多园林宫殿,声色享乐,无时无刻,有时一天就赏赐三个千乘之家,所以说为政在于节财。鲁国国君有三个大臣,在朝廷内相互勾结愚弄国君,在朝廷外排斥诸侯国的宾客,遮盖他们明察的目光,所以说为政在于了解大臣。楚国国土广阔而都城狭小,民众想离开那里,不安心在此居住,所以说为政在于让近处的人高兴,让远方的人来依附。这三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所以施政方针也不同。《诗经》上说:'国家混乱国库空,从不救济我百姓。这是哀叹奢侈浪费不节约资财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臣子不忠于职守,使国君担忧。这是哀叹奸臣蒙蔽国君而导致国家动乱啊。又说:'兵荒马乱心忧苦,何处才是我归宿。这是哀叹民众四处离散而导致国家动乱啊。考察这三种情况,根据政治的需要,方法难道能相同吗?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六·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年)》: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曰:“匈奴贪利,无有礼信,穷则稽首,安则侵盗。虏今人畜疫死,旱蝗赤地,疲困乏力,不当中国一郡,万里死命,悬在陛下。福不再来,时或易失,岂宜固守文德而堕[huī]武事乎!今命将临塞,厚悬购赏,喻告高句骊、乌桓、鲜卑攻其左,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羌、胡击其右,如此,北虏之灭,不过数年。臣恐陛下仁恩不忍,谋臣狐疑,令万世刻石之功不立于圣世!”诏报曰:“《黄石公记》曰:'柔能制刚,弱能制强。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务广地者荒,务广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残灭之政,虽成必败。’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百姓惊惶,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且北狄尚强,而屯田警备,传闻之事,恒多失实。诚能举天下之半以灭大寇,岂非至愿!苟非其时,不如息民。”自是诸将莫敢复言兵事者。

【译文】朗陵侯臧宫、扬虚侯马武上书说:“匈奴贪图利益,没有礼仪和信义,困难时向汉朝叩头,太平时便侵边掳掠。如今北匈奴遇到瘟疫,人马、牲畜病死,又遭旱灾、蝗灾,赤地千里,疲惫困顿不堪,其实力抵不过汉朝的一个郡。万里之外的垂死性命,悬在陛下之手。福运不会再来,时机容易丧失,难道应当死守斯文道德而放弃武力吗?现在应当命令将领进驻边塞,悬以重赏,命高句骊、乌桓、鲜卑进攻北匈奴左翼,征发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的羌人胡人进攻北匈奴右翼,如果这样决策,北匈奴的灭亡,不过数年之事。我们担心陛下仁慈恩厚,不忍开战,而参谋之臣又犹豫不决,使刻石铭记流传万代的功业不能在圣明的今世建立!”光武帝用诏书回报道:“《黄石公记》说:'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舍弃近处而经营远方,劳碌而无功效;舍弃远方而经营近处,轻松而有成果。所以说:一心扩充地盘就会精疲力尽,一心推广恩德就会壮大强盛。拥有自己所有的人,得到安宁;贪图别人所有的人,变得凶恶。残暴的政令,既便一时成功,也终将失败。’如今国家没有为民造福的政策,灾祸变故不断,百姓惊慌不安,不能保全自己,难道还要再去经营遥远的塞外吗?孔子说:'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吧。’况且北匈奴的实力仍然强盛,而我们屯兵边境,开垦田地,只是为了戒备敌侵,传闻的事,总是多有失实。果真能以一半国力消灭大敌,岂不是我最高的愿望!若是时机未到,不如让人民休息。”从此,将领们不敢再建议用兵。(近者悦)

《贞观政要·卷五·诚信第十七》:太宗尝谓长孙无忌等曰:“朕即位之初,有上书者非一,或言人主必须威权独任,不得委任群下;或欲耀兵振武,慑服四夷。惟有魏徵劝朕'偃革兴文,布德施惠,中国既安,远人自服。’朕从此语,天下大宁,绝域君长,皆来朝贡,九夷重译,相望于道。凡此等事,皆魏徵之力也。朕任用,岂不得人?”徵拜谢曰:“陛下圣德自天,留心政术。实以庸短,承受不暇,岂有益于圣明?”

【译文】太宗曾经对长孙无忌等人说:“我刚刚即位时,有不少人上书言事,有的说国君必须独揽大权,不能委任给群臣;有的建议应炫耀武力,使四夷因惧怕而屈服。只有魏征劝我'停止战争,振兴文教,布德施惠,中国得到了安宁,边远的人自然会来臣服。’我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得到大治,极远地方的君王酋长前来朝贡,少数民族经过多次翻译来朝贡,相望于道。所有这一切事情,都得力于魏征。我任用他,难道能说用人不当吗?”魏徵拜谢说:“陛下天生圣明,留心治国的方法。臣实在是平庸短见,秉承圣谕还感到力不从心,哪里谈得上对陛下有所裨益呢?”(近者悦,远者来。)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时四夷大小君长争遣使入献见,道路不绝,每元正朝贺,常数百千人。辛酉,上引见诸胡使者。谓侍臣曰:“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获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

【译文】当时四方大小国的君主首领争先恐后派使者进贡朝见,往来不绝,每年正月初一前来朝贺的人数成百上千。辛酉(初十),太宗召见各国各族使者,对身边的大臣们说:“汉武帝穷兵黩武三十多年,使得中原疲弊,所获却很少;岂能与今日以德服远、使不毛之地都成为大唐编户相比!”(远者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