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玉兔

 荣纳堂 2022-09-11 发布于天津

著意登楼瞻玉兔,何人张幕遮银阙

早在很久以前,中国古人仰望星空,那一轮明月激起了无限的想象力,而月上的阴影,也被附会上了美好的传说。

月球阴影与想象图(图片来自网络)

先秦的《楚辞》有:“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王逸将“顾菟”理解为“顾望之兔”;

《博物志》云:“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

《抱朴子·内篇》亦有:“虎及鹿、兔,皆寿千岁,寿满五百岁者,其毛色白。”

因此月中之兔也被视作长寿的象征,常画成白色,后人遂呼为“玉兔”。由此玉兔便与一轮明月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明·兔纹嵌饰

湖北钟祥出土

玉兔也是中国古代玉器所常见的器形之一,从现有的考古资料看,玉兔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凌家滩文化已有出现,但目前仅见一例,这件玉兔造型简单概括,为较抽象的仿生形态,仅可以大致识别出基本兔形。尊崇万物有灵的史前先民,很可能将玉兔当作一种动物灵魂载体、具有某种特殊功能的神器。

凌家滩文化·玉兔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10号墓出土

到了商代,动物形玉雕大量出现,造型丰富,玉兔也成为常见的玉器。商代玉兔多为薄片状,主要表现兔子的侧面,较抽象。兔大圆眼,有单环、双环之别,系斜刀法琢成。耳多后抿,紧贴脊背。

玉兔   商  故宫博物院

长5.2厘米,宽0.8厘米,高1.8厘米

一般在头前对钻圆孔表示口部。无颈或短颈。前后腿折曲于腹下,或伸展相接为环形。短尾。体表偶见遍身分布的卷云纹,多采用双钩阴刻技法琢成。

商·玉兔

河南安阳五号墓出土

青玉兔  商  故宫博物院

高1.25厘米,长2.1厘米,厚0.2厘米

商·玉兔

天津博物馆藏

商·玉兔

天津博物馆藏

西周玉兔受前代影响甚大,基本承袭了晚商遗风,较商代更加写实,虽为扁片形,但器边楞多打磨的圆润光滑,从而形成一种半圆雕的感觉。多作匍匐形,但以静寓动,具有一种蓄势待发的美感。耳部夸张,长度增加,达躯干之一半,多数凸出体外,不再紧贴脊背,耳窝打洼。前后腿弯曲于躯干之下,小腿显著拉长,关节处方折明显。臀微翘。器表光素不见纹饰。

商晚-西周·玉兔

上海博物馆藏

西周·玉兔

周·玉兔

弗利尔-赛克勒美术馆藏

春秋战国时期的玉兔形象发现较少,到了战国晚期,汉代玉器上的兔子较前期更加写实,其造型准确,形态较逼真。陕西西安六村堡西汉建章宫遗址所出七节兽首弦纹玉带钩,其中一件圆柱形构件之上高浮雕上有两只兔子。兔子体型虽小,但造型准确,形神兼备。

后台私信

可获取电子版图库

自隋唐以降,玉器的现实主义风格发展到了一个崭新阶段,一扫过去抽象化、神秘化的陈迹,开始向生活、装饰方面转化,大多面向自然,取材于生活。故此期玉兔复又多了起来。陕西西安隋代李静训墓出有一件玉兔,长仅2.7厘米。青白玉。圆雕,尖吻,耳较短尾,四足伏地,在前后足之间,由左侧斜穿一孔,底部琢出凹槽。

隋·玉兔佩  李静训墓出土

整器为圆雕,俯卧状,昂首,挺胸,双目目视前方,双耳后贴于头部两侧,四肢弯曲,卧于地面。器身光素无纹,只用几条阴刻线表现轮廓。出土时此器位于墓主人胸骨处,应为墓主人生前所佩戴之物。

唐·青玉兔   国家博物馆

唐代玉兔多为静态俯卧状,头伏于前肢上,后腿蹲踞,但神态往往显得警觉,存有一丝动感。整体轮廓简单,多为半椭圆体,以其较大的平面为底,在各面以线刻或浅浮雕勾勒出简约的造型,四肢、双耳紧贴身躯。常在腹部钻一横穿圆孔。

唐·玉兔   天津博物馆

唐·滑石兔

安徽宿州农药厂宿舍唐元和七年墓出

宋代玉兔风格与唐代接近,但又有一定变化:此期玉兔以纯粹的静态基调为主,神态安详。

宋 玉兔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

长3.2cm。玉兔玉青色玉,琢成一呈蹲踞姿势之兔,兔体型狭长且两侧扁平,周身线条简洁抽象,背上及后脚部分刻画少许纹饰。

南宋至金 水晶兔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

以无色透明水晶制成,内有绺、鼻吻前端器表有磕伤。雕琢一只匍匐的小兔,比例上兔子的头与耳朵相当硕大。雕工较简,无甚多细部琢磨。由背部至腹部有直穿,应是用以穿系绳组,供佩带把玩。唐宋时期已多写实的兔形玉石立雕,但以俄罗斯海滨沙伊金古城出土的金代水晶小兔与院藏这件最为神似。

兔子造型的大体轮廓得到凸显,体态丰满,前臂较唐代短,主要关节以粗深圆熟的线槽勾勒,且开始在关节边缘施用平行的短促阴线刻饰细毛。背腹之间,常对钻贯通天地方孔,供穿系绶带之用。

宋·玉兔  衢州博物馆

浙江衢州史绳祖墓出土

宋·兔形玉饰件    南京市博物馆


宋·水晶兔

安徽灵璧滕子京家族墓出土


南宋·玉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到了元代至明初,以兔为题材的玉器更为丰富。不少器物上也出现很多兔子的形象,多为立体、多层镂雕、浮雕,结合线刻技法雕琢的嵌饰、炉顶等。这些玉器上的兔子通与月亮、洞石、柞树、祥云等元素共同构图,通常以交搭相错的枝梗或洞石为背景。此类玉器内容丰富,层层递进,纷繁错落,表面图案凹凸起伏有致,深景感、立体感很强,具有绘画般的艺术效果。

南宋-元·兔钮印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玉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玉兔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元·水晶兔

1994年上海松江区圆应塔地宫发现

元·兔形坠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元·兔纹饰件  北京故宫博物

明代中晚期,部分玉兔上镶嵌宝石,且与金银结合,显的非常华丽。另新增一种兔子捣药的造型。如北京昌平定陵地宫出土的金环玉兔耳坠:通长8、兔高2.4厘米。圆形金耳环下,系一玉兔坠。兔为青白玉雕成,竖耳,嵌红宝石作眼,直立,抱杵,下有臼,捣药状。

明·玉兔捣药形耳坠  定陵出土

清代玉器中以兔为题材者形式繁多,有圆雕玉兔、片雕玉兔,镂雕、浮雕、线刻的兔纹玉饰,不一而足。

清 青玉嵌宝石卧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馆

通高8.5cm,长13.5cm,宽5.1cm。兔青玉质,局部黄沁为人工染做。玉兔呈伏卧 状,四足弯曲向前,背部、双耳处有数道阴刻线刻画出毛绒质感,口衔灵芝,更显玉兔之温顺可爱。玉兔嵌有红宝、碧玺等彩色宝石八颗,颜色明 艳洁净,从青玉的底色中透出闪闪的斑斓,赋予玉兔灵动之感。此兔造型圆润,雕工洗练,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

兔为月宫灵物,灵芝是传说 中的仙草,兔衔灵芝的形象更增添了吉祥长寿的寓义。'

此期新增包含卯兔在内的十二生肖兽首人身造型。凡圆雕玉兔,比以往历代更加写实,不但注意了整体的起伏、结构和动态,对骨骼、肌肉加以突出表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符合解剖学原理,同时还十分强调细部的具体刻画,雕琢精美,碾磨光润,体现出一种强烈的质感美和造型美。

清·玉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玉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清·玉兔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