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下事情,原本无大无小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世人做事,讲究大小的区别。心气高的人,只做大事,讲什么“小事别来烦我”之类。谦虚的人往往道言“我也就只能做点小事情”云云。通过事的大小来体现自己的身份和价值,是一种社会常态。
        我经历过一件事,让我明白了事情原本就没有大小的区别。
        一个外地人常年在胶州这座小城市工作。为了孩子上学,就买了一套房子。首付交给开发商后,报到银行做按揭。银行审查出两个不足:户口不在本地,现金流水较少。结果就是不符合按揭条件,不予批准。这个外地人急了,东托西求的,通过他人找到我,要我帮忙。我从银行处得知这两个问题,就问这个外地人。外地人说:买了房子就是为了落户口;另外,他在这里做生意,现金流水很多。我说:那你去银行解释一下。这个外地人立即去了。第三天,银行的领导给我消息:事情已经办妥。然后,外地人说不尽的千恩万谢。
        先分析一下这件事。首先要明确,这件事将三方串联在一起,就是一个完整的事,而不是单纯的外地人的事、或者单纯的银行的事。
        对于外地人,这是一件大事。买房子是大事,孩子上学是大事,落户口是大事。若是买成房子,大事办成,皆大欢喜,若是买不成,就是更大的事,会带来一系列麻烦事,都是头疼的大事。
        对于我来说,小事一件。顺嘴问问情况,随手传传消息。事情成与不成,我都没有负担。最多在我记忆中,留一个片断。
        对于银行来说,这不是事。因为这是他们的正常业务。符合条件,就办;达不到要求,就不办。
        那么,我们就会知道,这一个串联三方的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会出现不同的轻重、不同的大小。如果放弃三方自己的角度,那么,这件事情就没有大小的区分。
        在我们世俗常人的认知中,“善恶”是一件事,它是分大小的。随手搞一个恶作剧,顺嘴给人编一个笑话,看似小事,但这种不起眼的“小恶”,不一定在什么时候和环境下,会结出“大果”。一个鲜活的生命,与数千元钱相比较,是根本不成比重的。但是,那个要上大学的农村女孩,父母准备了几千元钱被电信骗子骗走后,她的生命也跟着走了。


        有一个蝴蝶效应原理。一只蝴蝶在赤道的南太平洋上振动了翅膀,美国发生了风暴。事物从来都不是孤单存在,都具有普遍联系的特性。“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就是“小恶行”结“大恶果”的警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话的重点,不是放在“善恶”上,而是着眼在“小”上。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所谓的“小”,换个角度,很可能就是“大”。
        强行把事情分出大小、有选择地去做事,其实是受到了“利益”的驱动,误认为做大事有大利益或者有大功德。但在事实上,真正的利益、真正的功德,就在于我们专注于当下的事,不分大小。只要专注,就是忠敬。

        儒家文化中的“敬”、“慎”,是修身的两个口诀。“慎”是对自己内心的修持,“敬”是对外事的态度。事不分大小,只是“敬”,便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悟道的禅师仍然如以往一样砍柴、挑水,并没有因悟道了就改为砍山、挑海。因为道理是一样的:天下大事,必起于细。就是在告诉我们,天下大事,就在我们的身边、手下。
        由此可知:天下事情,大小“不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