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 赏】厚重浑穆 端庄灵动——阮元隶书“素襟清琴”联 ■黎向群

 朝歌淇水悠悠 2022-09-16 发布于河南

2022年8月3日《书法报》第30期封4

责编:唐福祥 邮箱:sfbs007@163.com

转载文章请注明出处




清代隶书赏析系列(二十一)

图片

厚重浑穆 端庄灵动

——阮元隶书“素襟清琴”联

■黎向群
  阮元(1764—1849)主政广东的九年,是其隶书传播的黄金时期。他向来重视教育和办学,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调任两广总督,四年后,在广州参照在杭州开设“诂经精舍”的模式和经验,创立了著名的“学海堂”,这里曾一度成为广州的学术中心。聘请谢兰生、黄子高、谢念功、谭莹、黄培芳、陈澧、谭宗浚等教育精英担任学长,培养了大批适合时代的通经致用人才。阮元毕竟是科举出身的大儒,又是朝廷重臣,以他的学术和政治地位,自然而然地成了清代倡导碑学的领袖人物。他的碑学思想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同时也影响了一批人,促使他们潜心金石、研究碑学,同时研习篆隶书,对近代岭南碑学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阮元倡导碑学并身体力行,竭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南北书派论》《北碑南帖论》,一方面将书法分源导流,确立北碑的地位,通过提倡碑版,力矫自唐、宋以来盛行的帖学之风;另一方面,还确立了汉碑、唐碑的地位,提倡书法要“溯其源”“返于古”,从书体发展史来看,汉隶是由篆书衍变而来,行楷则是从隶书衍变而来,隶书成为上承篆籀下启行楷的桥梁。“两论”成为清代碑学开宗的宣言书,拨开了帖学长期垄断书坛的迷雾,为清代书法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阮元的碑学实践和成就,主要体现在隶书方面。他的隶书有着厚重浑穆、端庄博大中透见灵动的艺术特色。乾嘉年间的隶书大家的书风大多厚重、端庄,这是当时的时代特征。他在隶书的研习上,虽然与前辈或同辈有着共同的审美取向,但存在着认识的不同,取法也有不同。

  阮元传世的隶书作品并不多见,以对联居多。可从藏于各文博机构的隶书“刘光伯李如圭”七言联、“礼记左传”十六言龙门联、“有子先生”七言联以及“含和年丰”八言《石门颂》集联中获悉他的取法信息。方朔《跋石门颂》曰:“此碑近日得者少,学者亦少。姜玉溪先生藏有阮文达公旧赠一联,波澜无二,始知公之寝馈于此刻者久矣。”又在《百石卒史碑》(亦称《乙瑛碑》)跋云:“阮文达公中年亦力学此碑。鲁孝王石人,有'乾隆甲寅阮元移置’八字,尚未臻极,至西湖之'诂经精舍’横额擘窠四大字,则纵横捭阖,无一不神会此碑也。”他不仅取法《石门颂》《乙瑛碑》,还收藏拓本,朝夕揣摩。可见,他的隶书以《乙瑛碑》《石门颂》《校官碑》诸汉碑碣摩崖作为取法对象,用笔遒劲,笔画圆浑,体态伸展,个人特色鲜明,还在用笔上与邓石如、伊秉绶、桂馥多有吻合处,又体现时代特征。

  阮元的隶书不逊于当时的隶书大家,这与他治学广博、学识全面、思考独特、取精用宏、勤奋苦练是分不开的。阮元隶书“素襟不可易,清琴时以思”五言联(如图),上款为书赠“子勤亲家”,“子勤”是孙承勳的字,《皇清书史》载“孙承勳,字子勤,钱塘诸生,工书”。此联是阮元晚年隶书代表作。上联“素襟不可易”句,“素襟”,指平素的襟怀,语出晋陶渊明《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一形似有制,素襟不可易。”下联“清琴”,寓意音调清雅的琴。语出唐薛昭蕴《浣溪沙·握手河桥柳似金》:“蕙风兰思寄清琴。”此联的上联集陶句,下联则为自撰。字形方正、宽博、端庄,体态取伸展之势。“素”“不”“可”“清”“琴”“时”等字,用笔厚重圆浑,笔画坚劲,体现在横画、竖画上;“素”“襟”“不”“清”“琴”“时”“思”等字的点,轻重有致,意趣妙生;“襟”字“衤”部两点变长竖,“思”字“心”部最后的点变为斜长点,体现其对点的灵活运用,其灵动的特点主要通过笔墨技巧和文字学修养来支撑。此联便是他的“素襟”“清琴”的胸次情怀和人生价值观的真实写照。

图片

阮 元 隶书素襟清琴联


《书法报》

国内统一刊号CN42-0062
编辑部热线027-8677857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