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牛肉面

 九州好人 2022-09-19 发布于辽宁

(散文)

关占彬

北京称“老”,上海称”大”,是有历史渊源的,大家都知道。所以叫声”老北京”十分亲切,就像遇到久违的长辈,或多年不见的亲人。改革开放,百业兴旺,饭馆酒一肆如春草般丛生,在我们可爱的故都一一北京,冠名以”老”的比比皆是,尤以饭馆小吃为最。老北京牛肉面、老北京炸酱面、老北京肉饼、老北京烧鸡、老北京烤鸭,店门上、小吃铺子掛这种招牌的林林总总到处都是。”老北京”真有人情味的!从电视、饮食文化节目中展现出的是一片暖色。

二零一八年五一劳动节,游罢天安门,又观瞻故宫,一直到下午三点才出来,早饿的肚子咕咕叫。从故宫往西过了中山公园,懒洋洋的走,记得进到一条叫南前街的狭长的街道,儿子说,时候不早了,吃点饭吧。街道很美,茂槐垂荫,花篮连串,街上人流缤纷,可为花团锦簇。街的西侧,一律的仿古门楼,青墙黛瓦,装饰古朴。每个门庭均是店家,看那名称全以”老北京”前缀,面馆俱多。我们选了一家”老北京牛肉面”馆。进去,很清闲。老板娘是位老太,六十来岁,坐在柜子后边,一身皂衣,乌发挽髻,腰间系着黑皮钱夹,旁边放”二维码”牌子。店面很小,只放四张窄长餐桌,干净清爽极了。这里是北京中心地带,说老北京人文明有文化,从物相上看不假。一起话,京味很浓,亲切中带点严肃。或许这是老北京人的素养。问过价格,要了四碗面条。一刻钟功夫,从后厨端过来。做厨的是个老男人,一身青衣,刹个素白围腰,头光脸净,不像厨夫,倒像个干净过分的华侨。一看便分明,是家”夫妻店”,前面应该也冠一个”老”字。洁白的筷子,没拆封的餐巾纸,浅盘似的细白瓷碗,汤水里荡漾着几点油花,横着几根香菜,菜下一坨细白面条。用筷子挑着吃。我用心寻找牛肉,终于从香菜下翻出不比一分钱大却薄如苇箔的三块牛肉,搁进嘴里,在舌尖卷了一下咽进去,有一丝丝牛肉味。一碗面条,三筷头挑光,用时不超五分钟,在瞅那香菜,寸巴长的梗,翠而少叶,放进嘴里嚼了一下,硬,吐出来。四碗牛肉面,一个样子,全家吃着心里不爽,我估算一下超不过一斤湿面。结账,十八元一碗,共七十二元,儿子刷了手机。出了店,孙子吵没吃饱。我有意识再看一眼”老北京牛肉面”的牌子,觉得有种惑众取宠的感觉。反而一想,恐怕都是这个样子吧,商人吗,“趋利”是本质。但套用”老北京”装璜门面,有点损“老北京”的面子。老北京是全中国人民心中的圣城,不应当有张扬损人利己的场所。如果老外吃了这碗面条,不知给个啥评价?

无独有偶,第二次在北京南站,又吃了一次”老北京牛肉面”,这次更让我”忍俊不禁”,憋得笑都无处发声。比上次的碗大,汤也多,面条仍是三筷头,牛肉仍是两三片,香菜换成小白菜,喝一口咸得咧嘴,只好讨一杯豆汁对付。结账时,女服务员一张嘴,吓得我尿裤子,一碗面三十二元,一杯豆汁八元。我大声嚷怎么这么贵。儿子赶紧拉起我走,说人家就这行性,客站嘛,你爱吃不吃。想起那句话”爱你莫商量”,这叫”宰你莫商量”。唉!谁叫你赶火车?谁拉你来吃得吗?似乎听见服务员在背后嘟嚷。

看来,中国老百姓钱挣大发了。即是这样价钱,吃客络绎不绝。

有一次,与坊间一位教师闲话,他说同样在北京火车站,遇到同样的”老北京牛肉面”,一问价三十多元,拍屁股走人,饿了六百多里地,回到家煮自己的面条吃。他竟然抱怨我不问价埋头就吃。我说,我那是出游不是回家,去哪家饭店都是一样的,”老北京”不会亏待你。

老北京有不招人喜欢的小吃店。确实有更多好吃的小吃大吃,譬如:流串街头的手抓煎饼就格外香脆,藏在房山老城旮旯里的”鱼窝棚”的大锅菜就格外实在,长阳镇上一家河间人开得”驴肉火烧”十分吸引人,我和老伴吃了两次,一个火烧八元,一碗混纯汤六元,肉块饱满,汤味鲜美,一个人十四元吃得饱饱的。还有老城区正宗的全聚德烤鸭,货真价实。有人侃,到北京不吃烤鸭算你没到过北京。所以家人过生日常点个烤鸭,由外卖送来,皮焦肉嫩,佐以小饼甜酱葱丝黄瓜条,吃得满口喷香,“京味儿”也沁在其中了。疫情期间,老百姓挣钱不容易,谁还敢往星级大店餮饕,能省一个是一个。四年过去了,不知南前街和北京南站的“老北京牛肉面”变价没有?

好处多多。还有六十岁以上老人游故宫收费半价,三十元随便玩。有些外区景点老人免费,例如:房山青龙湖,论美景可比西湖,碧波半湖柳半湖。办一个暂居公交卡,免费乘公交车周游故都四方。只是疫情期间咱也不去冒那个险。

老北京,我还是十分喜欢你,并爱你的!

2022年9月14日于北京

高邑县政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