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翼远:为天地立心

 股与道十三篇 2022-09-21 发布于上海

      对于道德修养,宋代大儒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著名"横渠四句",后世广为流传,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追求高远的学子。其中最有气魄而又最难理解的是“为天地立心”,从古到今,许多哲人踊跃探索这句话的意涵,留下了极为丰富的论述。

     中华文明是高扬人的主体性的文明,认为天与人是可以互相感应的。明朝大儒归有光曰“人之于天,其精气相感,捷若影响”,他认为人有为天地立心的高尚使命,人的道德观念与道德实践都有一个外在的检验对象,这就是天,天可以用福与祸响应人的善与恶,人为天地立心,便是要求人持之以恒修炼道德,心存善念,广行善举,使正气充盈于天地之间,勿使天赋予人的道德准则沉沦。

     在一个没有人的世界中,如月球,虽然也有山河大地,但没有人了解,没有人赏识,如同寂静的长夜。地球上的山河大地是自然的产物,历史文化则是人的创造。人在创造历史文化的时候,也就为天地'立心’了。天地是客观的天地,它是天性是天真,自然,它只能被人认知,由人赋予意义,这一过程就是“为天地立心”。

    人们对“为天地立心”这句话的各种理解,不仅反映了这句话本身具有强烈的感召力量与广阔的解释空间,更折射出不同时代的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期许。只有人才能“为天地立心”。人之所以为人,人之所以迥异于鸟兽虫鱼,正在于人有道德感。因此,今人不必将“为天地立心”视为圣人之事,与自己无关,而可将“为天地立心”视为自己修德守仁的动力。

     天地本无心,但天地生生不息,生化万物,是即天地的心意。天地以万物为心,人心以恻隐为本。天地生化万物,只是生生之德的自然流行,并非有意生出这样一个大千世界。所以是「无心」而「成化」。无心而有心(以万物为心),这是人对天地生生之德的亲切理会,通过人的理解感悟,天地生化万物的心便显立了。张载的立心,实际上就是立志。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天地是没有心的,人为万物之灵,灵就灵在人有心人有思维,人有心,为天地立心就是把人的思维能力发展到最高限度,使天地间的规律得到最高理解。

            分享让知识更有价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