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现实主义连载小说《吴砦传说》第八章:城隍的由来

 文化吴砦 2022-09-22 发布于福建

长篇现实主义连载小说

第八章  城隍的由来

       秦正看到老山和山大娘脸上瞬间凝固的表情,也没有理会,转身指着城隍庙门上的那副对联,问他们知不知道意思。
       老山和山大娘诚惶诚恐地摇了摇头,都没有说话。
       秦正紧接着问道:“那你知道城隍爷叫什么名字吗?”
       二人再次机械地摇了摇头,他们脸色煞白,几乎被吓破了胆,身上的汗毛像钢针一样一根根倒竖了起来,感觉天上随时都会降下一声惊雷,把他们都给炸飞了。
       没有过多的时间解释,秦正直接指着那副楹联给他们一个字一个字的念:
       心存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身扶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秦正大概讲解了一下楹联的意思,然后又指着悬挂在大门正中上方”浩气长存”金字大匾,说是原区委书记,市政协副主席,统战部部长赵某所题。
       走进大门后,见一石碑,上书“汉忠烈纪将军祠”为市文联主席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程某所书,背面碑文是吴砦初中老校长所撰记载了汉忠烈纪将军的事迹。
       沿着正中鹅卵石所铺道路往里走,是檐牙高翘的大抱厦,上悬两匾、一匾上题“有求必应”为南宋御史秦钜后裔所献,另一匾额上书“道演西天”为甘肃省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三师师部马参谋所书。
       两廊是十殿阎君殿,一边是小鬼判官在断案,一边是黑白无常在抓人。君子见之热血沸腾,小人看时毛骨悚然。
       说话间已到抱厦后面的三间正殿跟前,内塑有汉忠烈纪将军座像,但见其目光如炬,神态庄严,威风凛凛,表现出一幅忠贞不渝,气宇轩昂的大将风度。
       秦正刚走进庙门,便有很多人围上来向他问好。秦正先行向城隍爷的塑像焚香作揖,然后才一一向众人回礼。
秦正走到礼蒲前,大小会头立即起身一个递烟,一个打火。
       老山和山大娘远远看着他们一脸迷惑,心想这个秦会长究竟什么来头,竟如此受人尊敬,他们以前都没有听说过。
       “老秦,秦会长,今年打算给庙里捐多少钱呢?”有人这么一鼓动,大伙儿便都嘻嘻哈哈跟着瞎起哄。
       秦正从兜里掏出一沓事先准备好的现金往桌子上一放说,“大家辛苦了,跟去年一样就捐一千吧。”
       会计清点了一下数量如实登记,另一个已早早将平安带搭在了秦正的肩上,众人自然是啧啧称赞,无比羡慕,也不乏嫉妒恨者。
       秦正招呼老山和山大娘过去,老哥、老嫂子你们过来,别站那么远,我正好给大伙儿再讲讲咱城隍庙的由来。


       说起城隍庙的历史,作为吴砦文化联谊会的副会长,民间文物保护小组的副组长,秦正真可谓是如数家珍。
       公元1762年,也就是清乾隆二十七年,吴砦首先建立起了三岔厅署衙,紧接着就修建了城隍庙、文昌宫、关帝庙等。隍庙以州城隍汉忠烈纪将军伺之。
       光绪十年(1884年),官民重建城隍庙,同时与庙前修建抢厦三楹,东西建十殿阎君殿及乐楼,北建戏楼,东侧建昭忠祠,祀以宋太史西川宣抚使新安武顺王吴公璘神主,以追念信王吴璘将军筑城守土之功。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因昭忠祠庙地狭小,戏楼亦将倾倒,在赵贵、高仰之、吕调臣,张鹏翔诸先生的首倡下,重新修葺戏楼及移建吴将军祠,以彰吴玠、吴璘二将军保家卫国,御敌守土之功,后因历史变迁,吴璘庙现已不存。
       城隍庙距今已二百多年了,每年农历十月十八日,三岔镇周边百里的人们,皆云集于此,祭祀城隍爷、祈求庇佑。三岔城热闹非凡,唱秦腔大戏,进行物资交流,庙会持续十天左右。
       再说城隍爷,原名纪信,秦时陇西成纪人,今天水市秦州区人,汉高祖刘邦三年(公元前204年),刘邦被西楚霸王项羽兵围于荥 阳,在危难之时,纪信挺身而出,穿上刘邦衣服诈降诳项羽,项羽受诳愤怒,烧杀纪信。后汉高祖刘邦追封纪信为“忠烈将军”。后人们因其忠烈,修庙宇祭祀,如今在河南郑州有明代修建的城隍庙,祭祀的就是纪信,天水市有城隍庙,三岔镇原是秦州直隶州的派出机构,职权相当于县级,因而才建有城隍庙。
       在城隍庙大门前,有两株国槐,一株大约两人合抱,树冠高达16米,枝繁叶茂,浓荫蔽日,就是当初建庙后所栽植的,约有200多年的历史了。隍庙前的戏楼,也是近年重建,高大雄伟,在戏楼院东南侧建有文化站,是三岔镇文化活动的场所。
       城隍爷原祭祀日期为每年农历五月十八日(纪信将军诞辰),由于正值农忙季节,经民间组织商议掷卦改在十月十八。每年的祭祀日,渭河两岸陕甘两省数镇群众云集吴砦城,进行物资贸易、文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一直持续至今。隍庙文化节会为提升吴砦古城知名度、弘扬三岔历史文化、扩大区域交流合作、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年来,三岔镇党委、镇政府立足镇情实际,抢抓脱贫攻坚发展机遇,注重古城保护开发,挖掘古城文化资源,全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化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全镇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良好势头。
       同样是给城隍爷上香,大家的目的却不尽相同,比如说老山和山大娘是为了求姻缘,秦正则是为了全镇精神文化建设。城隍爷是忠勇的楷模,后人学习的榜样,却不知不觉被神话了。
       大伙儿围着秦正听得正起劲呢,王先生诵经完毕便第一时间过来笑呵呵地打招呼,“神仙没办到的事情让赵公给办到了啊!”言毕,又是一阵放声大笑。
       秦正一进庙门就看到了王先生,因为他正在诵经所以没好去打扰,现在看他身上穿的道服,手里拿着一本经书向他作揖,便打趣说,“王先生,看你今日这身打扮还真有点仙风道骨的感觉啊!”
       众人哄堂大笑,说王先生早就得道成仙了。
       秦正看了一下手表,开幕式前他得先和赵会长等人碰个面,便把王先生叫到一边,问他帮忙给福安介绍对象的事情。
       “那人已经把她女儿的电话号码发到我微信上了,我现在就找出来给你转发过去。”王先生立即掏出手机打开微信给他寻找电话号码。
       秦正又看了一下手表说他时间来不及了,让王先生直接把电话号码给福安的爸妈吧。
       秦正转身招呼老山和山大娘过去,简单介绍了一下就匆匆忙忙地走了。
       老山和山大娘对着王先生千恩万谢,却没留意到王先生突然变幻的脸色,他不停翻看着手机,皱起眉头,两颗眼珠子滴溜溜一转,瞟了他俩一眼自言自语似的说,我记得保存了啊,怎么会没有呢!
       当老山和山大娘正满怀期待和兴奋,等着王先生给他们有可能是未来儿媳妇的联系方式时,王先生却漫不经心地告诉他们:不好意思啊二位,那个电话号码我写在一张纸上了放家里了,你们下午看完秦腔到跟我去拿吧!
       王先生说完这话转身就做法事去了,老山和山大娘一时面面相耽,好不尴尬!


作者简介:

  赵国林,曾为《少年人生》杂志社小记者,《小小说月刊》创作员,17k小说网签约作家,奇啦网文圈核心直播作家,华夏爱情诗文实力写手,“全球华语文化传媒--新国风华夏网”文学高级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