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一个小县城,是天津人的老家

 新一壶春秋 2022-09-26 发布于山东

天津之眼,天津的地标之一,跨越海河永乐桥上的一座大型摩天轮,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桥上瞰景的摩天轮。

在老天津的称呼中,这一带称作三岔口,海河和京杭大运河的北运河、南运河交汇形成的三岔河口,号称天津人的发源地,“先有三岔口,后有天津卫”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固镇,安徽省东北部的蚌埠市下辖县,全县人口不到67万。

三岔口距离固镇大约有850公里的样子,但是,到过这两个地方的人们会意外地发现,这两个地方的口音,非常相似。

三岔口一带的口音最天津,和相声中的感觉一模一样。老天津人会告诉你:我们这边是“天津市里话”,是老天津发源地。

但是,纯正的“天津市里话”与周边地区方言毫不搭界:

在西北的北辰、武清,口音和北京差不多;

在东北方向的宝坻,宁河、蓟县,有些类似唐山话;

天津南部的东丽、津南、西青、静海则说话口音差不多。

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关专家学者持续研究中发现:“天津市里话”的母方言来自以固镇为中心的淮北平原,是与河北方言的合成品。

天津人的老家在安徽固镇。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与三次大的移民有关:

第一次:运河漕运移民。

自“金都于燕”开始,北京成为行政中心,元代开通京杭大运河,大量漕粮物资源源不断经大运河运往京城。

处在漕运的必经之路的三岔河口据漕运之利而兴,吸引了大量移民来此定居,由此形成了天津最早的聚居地,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南民。

“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粟越布满街衢。”张翥这首诗就是记录的当时的情形。

第二次:明初藩王“戍边屯垦”。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以后,被打败的元代残余势力迅速北撤,形成了历史上的北元。此后,朱元璋开始北伐,蒙古逐步分裂成三部分: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对中原王朝虎视眈眈。特殊的游牧性质,明王朝一时之间难以将其消灭。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为了消除屡建战功儿子们的权利,朱元璋采取了分封藩王的做法,他把宗室二十五人(24个儿子和1个从孙)封为藩王。

朱棣被封为燕王,同时被安排到河北区域戍边。当时的招兵规矩是“弱冠不挑,而立不去,天命之年随军去”,也就是说,朱棣是带着50多岁的一批人,拖家带口来到北京、天津一带的。

相关史志记载:朱棣当初主要征兵的地方,就是在安微固镇一带。《卫志·毛恺德政碑》所记:“天津近东海,故荒石芦荻处。永乐初始辟而居之,杂以闽、广、吴、楚、齐、梁之民。”

第三次:靖难军“解甲归田”。

洪武二十五年,明太祖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担心藩王们反叛,于是开始削藩。此时,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成了众藩之首。

朱棣不满朱允炆和削藩政策,1399年-1402年起兵攻入金陵。当时,朱棣的军队称为靖难军(也叫燕军、北军)。

靖难之役后,明成祖朱棣在登基,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

永乐二年,朱棣在将当年渡过大运河之地改名为天津,同时从安徽及苏北带来的一起征战的靖难军及其家眷、亲属等也安排在这里,成为当地上层人家,他们使用的江淮方言也成为官方语言。

参考资料:

今晚报 《有趣的天津方言寻根之旅》2021年5月1日

民建中央网站《固镇那个地方》 2010年6月4日

人民网《历史事件》2018年5月10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