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家征文 | 三仁汤治疗手部湿疹

 一元堂中医张 2022-09-29 发布于辽宁

本人案例

本人自学中医有4余年,2021年夏天,由于居住环境在一楼(上海),相对潮湿,手部患了湿疹和真菌感染,各种西药外途药剂都用了,有一些效果,但一旦停用,手部湿疹脱皮就复发,没法治病除根,甚是苦恼,于是讲思路转移到中医的治疗湿疹领域。开始读一些中医皮肤科鼻祖赵炳南老先生的一些医案经验,并系统学习了其学术传承人,张苍大夫的视频课程,看到有三仁汤治疗湿疹的成功案例和我症状类似,经过四诊合参,综合辩证以后,于是决定用三仁汤试一试。
      自我感觉怕冷恶寒,身体沉重,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舌苔白,脉弦细,遂采用三仁汤原方,2周后手部湿疹治愈。
图片图为20218月手部湿疹+真菌感染照片

图片

图为治疗后的照片

用药依据

赵炳南老先生,经常说一句话:“擅治湿者,当治皮肤病之半”。所以,我认为我的手部湿疹和真菌感染本质是:胃部环境的湿气引动了体内的湿邪,究其病因,一为外感时令湿热之邪;一为湿饮内停(7月分有水饮内停,心下悸症状),内外合邪,酿成湿温。
徐大椿云:“治湿不用燥热之品,皆以芳香淡渗之药,疏肺气而和膀胱,此为良法”(录自《临证指南医案》卷五)。所以,我认为芳香化湿之药也可以有所作为。于是用藿香正气水来外涂,有一定的疗效。
吴瑭《温病条辨》卷1:“湿为阴邪,自长夏而来,其来有渐,且其性氤氲粘腻,非若寒邪之一汗即解,温凉之一凉则退,故难速已。世医不知其为湿温,见其头痛恶寒、身重疼痛也,以为伤寒而汗之,汗伤心阳,湿随辛温发表之药蒸腾上逆,内蒙心窍则神昏,上蒙清窍则耳聋目瞑不言。见其中满不饥,以为停滞而大下之,误下伤阴,而重抑脾阳之升,脾气转陷,湿邪乘势内渍,故洞泄。见其午后身热,以为阴虚而用柔药润之,湿为胶滞阴邪,再加柔润阴药,二阴相合,同气相求,遂有锢结而不可解之势。惟以三仁汤轻开上焦肺气,盖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
从吴瑭的治疗思路来讲:湿热绵长,比较难治,并且预后也很容易复发。而且明确了治疗思路:不可误汗、不可误下,切记切记!!!

三仁汤

【功 效】宣畅气机,清利湿热。
【主 治】属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组 成】杏仁五钱(15g),飞滑石六钱(18g),白通草二钱(6g),白蔻仁二钱(6g),竹叶二钱(6g),厚朴二钱(6g),生薏苡仁六钱(18g),半夏五钱(15g)。
【方 解】杏仁:宣利上焦肺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行气宽中,畅中焦之脾气;薏苡仁:甘淡性寒,渗湿利水而健脾,使湿热从下焦而去。三仁合用,三焦分消,是为君药。滑石、通草、竹叶甘寒淡渗,加强君药利湿清热之功,是为臣药。半夏、厚朴行气化湿,散结除满,是为佐药。
综观全方,体现了宣上、畅中、渗下,三焦分消的配伍特点,气畅湿行,暑解热清,三焦通畅,诸症自除。
全方药性平和,无温燥辛散太过之弊,有宣上畅中渗下,上下分消之功,寓启上闸,开支河,导水下行之理,可使气畅湿行,暑解热清,脾运复健,三焦通畅,诸证自除,诚为湿温湿重热轻之证的良方。
【中医溯源】三仁汤,出自《温病条辨》。为治燥剂。
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之功效。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之湿重于热证。症见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肢体倦怠,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苔白不渴,脉弦细而濡。
     【中西医结合】临床上用于治疗肠伤寒、胃肠炎、肾盂肾炎、布氏杆菌病、肾小球肾炎以及关节炎等属湿重于热者。
【记忆歌诀】
三仁杏蔻薏苡仁,朴夏通草滑竹伦;
水用甘澜扬百遍,湿瘟初起法堪遵。

三仁汤禁忌症

舌苔黄腻,热重于湿者不宜使用。湿为阴邪、重浊、黏滞,致病多缠绵难愈或反复发作。故湿邪为患,患者可有纳差、胸闷腹胀、大便稀薄、四肢困倦、舌苔厚腻、脉濡或缓等全身症状,在皮肤病方面可表现为局部肿胀、水疱、糜烂、渗液、瘙痒。

END

这里是医小虎的二维码
想要在线问诊、医案讨论、进群畅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