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2年,有人问能否保留铁道兵,邓小平:坚决裁掉,不留一兵一卒

 君临天下100 2022-10-01 发布于湖北

前言

1982年,面对精简军队、发展国家经济的严峻局势,邓小平大胆做出了裁军的决定。

就是这一道指令,使得51万的铁道兵面临被裁撤的处境。

彼时身为铁道部司令员的陈再道,对裁掉铁道部一事表反对意见,其他领导干部也对这项裁军指令提出异议。

面对众人的异议,邓小平以十二个字作为回复,然而就是因为这个高明的回复,本来坚决反对的陈再道同意了这项裁军决定,众人的异议也彻底消失。

无论是战争还是和平年代,铁道兵这一兵种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为何邓小平要坚决裁掉铁道兵?

面对异议,邓小平又做了何等高明的回复,使得众人心服口服,最终执行了命令呢?

英雄部队的建立

提到中国铁道兵,不得不说,这是一支立下赫赫战功、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英雄部队。

铁道兵建立于解放战争初期,当时这支部队还叫做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整支部队人数不多,主要负责的是勘查特务土匪以及抢修铁路桥梁等工作。

1948年,随着战争局势的改变,东北地区的大部分铁路已经由东北民主联军所占据,铁路的维修与安全问题也随即提上日程。

为此毛主席亲下指令,要考虑对某些铁路不破坏或制作战术性破坏,而不彻底破坏。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东北人民解放军护路军随即加入了一千多名铁路员工,以及八千多人的二线兵团,扩大组建为东北铁路纵队。

随后,东北铁道纵队正式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团,部队人数也随之大幅上升。

彼时这支队伍不仅要完成作战任务,更多地是要作为一支技术兵种,完成后勤补给工作。

当时他们的口号就是:“野战军打到哪里,就把铁路修到哪里!”

在解放战争期间,这支部队一直肩负着华北和东北地区铁路抢修工作,保证铁路道路的畅通无阻。

除此之外,这些铁道兵还为多个战场运送补给,给彼时的众多战役提供了有力支援。

在建国前夕,铁道部队已经修复信号232站,桥梁976座,线路1629公里,这些数据无一不彰显着铁道兵部队的赫赫战功。

虽然铁道兵一直不是一线作战部队,但是它是战争中不可缺少的队伍。

解放战争结束后,毛主席在有关铁道兵团的去留问题上亲自拍板,决定要对铁道兵团予以保留。

毛主席

建国后屡立战功

历史证明,毛主席的决策是相当英明的。新中国成立仅一年后朝鲜战争爆发,党中央决定要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铁道兵团在接到命令后随即浩浩荡荡地奔赴朝鲜战场。

在铁道兵员总司令王震将军赶赴战场之前,毛主席特意将他叫到中南海,在他的面前提笔写下“铁道兵”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这无疑说明了主席对于铁道兵的看重与信任。

自那时起,每个铁道兵的心里都仿佛飞扬着一面旗帜。

他们在这面旗帜的感召下英勇向前、冲锋陷阵,于抗美援朝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铁道兵永远顽强地奋战在运输线上。

战争初期,美军为了不让我国志愿军获得及时的物资补给和后方支援,不惜出动大量的美式轰炸机,对着我方的铁路运输线进行狂轰滥炸。

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美军一共空投了19万枚炸弹,平均每7米的铁路就要丢下一枚炸弹,他们每每轰炸一遍,就意味着铁道兵要抢修一遍。

这无疑是一项艰难的工作,然而我国的铁道兵并没有因为这个困难吓倒,反而凭借着坚韧的毅力和顽强的斗志对铁路进行修补。

原本朝鲜境内只有107公里的铁路运输线。

然而在我国铁道兵的惊人修建能力下,战争结束后朝鲜境内的铁路运输线直接增长至1382公里。

除了敌人的疯狂轰炸,铁道兵还面临着自然环境所造成的灾害。

1951年夏,朝鲜境内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

管区的桥梁先后被冲毁多达94座次,线路达到了116处次,枕木损失2万多根,这无疑给物资的补给和运输造成很大困难,也大大增加了铁道兵的工作量。

补给跟不上,战士们的衣物和食品自然也就供应不上,志愿军的战斗力必然会受到影响。

更为要命的是,不少铁道兵因为环境恶劣、缺少物资等原因,纷纷患上疾病。

大批量的战士得了夜盲症,一度无法完成在夜间的抢修工作。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美军得知,当时美军将领笃定地说:“中朝两国的军队一定撑不过这个冬天。”

与此同时,敌军既而加大了对运输线的轰炸强度,这就使战争局势变得更为紧张。

然而美军想不到的是,我国的战士都有着钢铁般坚毅的身躯。

他们不惧怕任何的洪水猛兽,更不惧怕敌人的狂轰滥炸,他们内心的信仰力量使得每个人都具有无限斗志,誓要荡平一切困难。

面对如此艰难的现实环境,铁道兵团并没有选择认输屈服,而是靠着坚毅的精神奋斗在抢修第一线,倒下去一个人,就立马会有第二个人顶上去。

他们夜以继日地轮番作战,最终圆满完成了铁路建设和桥梁建设工作。除了完成抢修工作,铁道兵团的战士同时在负责为前线打战战士提供补给的工作。

他们用尽一切办法使得物资顺利渡江,齐心协力将大批物资送往前线。在整个洪水灾难时期,一共有3600多车物资被陆陆续续运往前线。

纵然战争情势再怎么艰难,我方物资运输战线从来没有停止过运行。就此,敌军妄图切断我军补给线的阴谋也被彻底扼杀。

一直到1952年,铁道兵团都在坚持完成抢修铁路、桥梁以及物资补给等任务。

就连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也曾对我国铁道兵团做出过高度评价:

“没有铁道兵部队,中国志愿军在朝鲜战争中不可能胜利。中国的铁道兵部队,是世界上最顽强的铁路修筑者!”

就在抗美援朝结束后,铁道兵团也没有跟随大部队直接回国,而是留在朝鲜境内,帮助朝鲜人民继续完成铁路修复工作,直到工程竣工才光荣归国。

在抗美援朝战役中,铁道兵部队一共抢修、抢建铁路桥2294座次、挖通、修复隧道122座次,车站3648座次以及通信线路20994公里。

而更令人感到唏嘘的是,抗美援朝期间,有1336名铁道兵战士壮烈牺牲。

在中国至朝鲜漫长的运输线上,几乎每一段都埋葬着铁道兵战士的英魂。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之后,铁道兵团没有休息,而是立即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之中。

为了解决迫在眉睫的台湾问题,铁道兵团在中央首长的任命下修建了铁路鹰厦线。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铁道兵战士还是仅用22个月,就将这条近700公里的鹰厦铁路提前修通,彻底打通了江西到厦门的铁路线。

随后铁道兵团还先后参加了成昆铁路、贵昆铁路、襄渝铁路等七大重点铁路工程,为我国铁路建设付出汗马功劳。

鹰厦线

而到了后来的抗美援越时期,铁道兵再度奔赴战争一线。

他们不仅抢修铁路运输线,还因为配备武器的升级,从而击落了不少美式飞机,在这场战役中牺牲了392名战士。

回顾铁道兵团做出的种种贡献,不得不说他们是做出重大贡献的强兵战将。

为何邓小平最终决定要彻底撤除铁道兵呢?

迫在眉睫的改变

其实早在建国初期,中共中央就已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裁军计划。裁军的原因也很简单,当下已然建国,国家的局势逐渐在往和平的方向进行转变,自然不需要保留过多的部队,这也是对当时冗杂的军营做精简。

兵贵在精而不在多,这个看法也是毛主席一直认同的。纵然裁军计划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截止到1980年的时候,每年的军费开支依然能够占到全国财政的六分之一,这可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如果不进行大幅度的裁军,那么军费开支只能持续高涨,而我国的经济发展必然会止步不前。

因此,邓公在彼时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提出要裁军的想法也是非常合理的。

1981年举行的军事演习活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的一次。坐在观礼台上的邓公看着海陆空三军同时出动,在感受到我国部队规模庞大的同时,其实也发现了问题所在。

当时我国的军队人员众多,机构冗杂,官兵配比也极其不合理,大约每三个解放军战士里就有一个军官,这要是真到了战场上,指挥就是一个大问题。

用邓公自己的话来讲,那就是“每个军区的领导人,光是打麻将都得凑好几桌。”

我国领土面积广阔,着实需要更多的部队保障力量,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邓公心中,他更关心的是我国所拥有的部队到底是不是具有高作战力的精兵强将,是否真的在打造一支现代化军事部队。

很显然,如果要迈上精兵强国道路,那么进行裁军就是必须推行的策略。

彼时铁道兵部队已然快速壮大,人数最多的时候已经超过了50万。

1974年,担任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的何正文,就向邓小平提出了裁掉铁道兵的建议。

那时的铁道兵部队依旧干着铁路建设以及铁路运输等工作。

然而随着国家局势的日渐平稳以及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铁道兵部队干的工作完全可以交由市场完成,那么这个兵种便没有再存在下去的必要。

这样既减少了国家军费的开支,还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起到了推动作用,着实是有利于国家经济发展的事情。

邓小平在听到何正文的提议后,对他的提议也很是赞成。

随即,裁撤铁道兵这一兵种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铁道兵总司令陈再道那里。

陈再道

邓公的坚持

对铁道兵部队有着深厚感情的陈再道,自然是对这个提议表示反对。随即他亲自找到总参谋长杨得志的办公室,直接向他提问道:

“现在大家都说铁道兵要和军队彻底脱钩了,这件事到底是真是假?”

杨得志随即给出了他肯定的答案,此后的陈再道只能怀着复杂的感情召开了铁道军常委会,无奈地向大家宣布道:

“小平同志已经拍板,铁道兵和基建工程兵与军队脱钩,并入铁道部。”

得知这一消息的众人也是提出异议,最终大家还是希望邓小平再考虑一下保留铁道兵兵种的事情,同时也表示会遵从国家的安排。

当邓小平得知军中的异议后,随即做出了回复:

“铁道兵部队的特殊使命已经完成,裁军的目的是为了国家发展,铁道兵部队不留一兵一卒,必须全部转业。”

同年3月,军委秘书长杨尚昆又将陈再道、吕正操等人召集到了一起,再次和他们讲明了邓公做出的撤销铁道部建制的决定。

此时的陈再道虽然深知“服从是军人的天职”,但是为了心中割舍不下的感情,他再一次向邓公提出了协商的申请。

他通过军委的张震同志,将保留铁道兵兵种的理由进行反馈。

他首先提出,铁道兵已经是自负盈亏,并不会为国家增添负担。

事实确实如陈再道所说的那样。

早在1981年的时候,铁道兵部队就主动承担了,除国家分配任务以外的其它建设任务,实现了自给自足、自负盈亏。

面对这个问题,邓小平解释道,铁道兵实行的仍是征兵制,会增加农民负担的。

对于邓小平给出的回复,陈再道无法进行反驳,只得提出下一项理由,那就是有关国家安全的维护问题。

陈再道等人想着,如果日后打起仗来,肯定还是需要铁道兵的,不然补给和抢修运输线路问题该怎样得到解决呢?

对此,邓小平只做了十二个字的回复,那便是:“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

这个回复一出,瞬间解决了所有人心中的担忧和疑问。

即便铁道部队取消了,但是所有战士依旧可以继续他们原先的铁道事业,也拥有党和国家对于他们的信任,同时具有保卫祖国的永久使命。

只要日后国家安全问题受到威胁,他们依然是为国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仅仅十二个字既霸气又高明,完全能让老将军们对祖国的安全问题放心,也使得战士们心中的热忱重新点燃。

也正是因为这句话,陈再道终于点头同意,对于铁道部队保留一事不再坚持。

尾声

1982年4月9日,铁道部队正式并入铁道部,铁道兵这个兵种就此从解放军序列里消失了。

然而尽管铁道部队消失了,但是那群此前在铁道部队奉献的战士,仍旧奋斗在建设祖国的一线岗位。

如今我国基建速度和建造质量位列世界第一,高楼林立、高铁飞梭,这其中都有此前铁道兵战士坚持奋战的身影。尽管他们的身份发生了改变,但是铁道兵的精神仍然没有消失。反而代代相传,继续影响着当下的祖国建设者们。

党和国家不会忘记这些铁道兵此前做出的贡献,而我们也应该铭记铁道兵此前的光辉历史,并向他们学习坚持奋战、不惧危险的坚毅精神。

正是因为有这群人的存在,如今的中国才得以傲立世界之林,无畏国际社会的威胁。

谨以此文,向铁道兵这支英雄部队致敬!

同时向英勇决断、高瞻远瞩的邓公致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