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113方——十枣汤,典型医案

 谷山居士 2022-10-02 发布于江苏

Image

4消渴——闫云科医案

消渴引饮,多见于胃热,阴虚。痰饮为患者,尚属少见。有刘某者,男,45岁。素体质壮实,近月余,口渴不已,昼夜饮水4~5暖瓶。某医生滋阴生津,十余剂症状不减,遂进城就诊。望其身高体胖,面色红润,舌苔黄腻。闻其声音洪亮。询知精神不倦,饮食如常,尿多清长。诊其脉,滑数有力。触其腹,腹壁厚,无压痛。《素问*气厥论》云:心移热于肺,传于消。意为心肺有热,伤津灼液,津液不能敷布,故而口渴善饮。张志聪云:三消之证,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肾主下消。分析本案,当属上消。遵《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上消白虎中承气之治,拟白虎汤原方:
石膏30g知母10g 甘草6g 粳米15g三剂
二诊:渴饮不减。考消渴一证,或高热伤,或阴虚液亏,总属津液匮乏。既系热邪伤津,何以服之不效?观其舌苔腻,脉象滑数,显非阴虚津伤之象,亦非白虎汤证。以白虎汤所治之热,系燥热而非湿热。本案虽有大渴引,然并无蒸蒸之汗,亦无干燥芒刺之舌,显然药证不合。久思不得其果,再观苔脉,顿悟痰乃饮所虐。盖痰饮有形之邪,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滞经隧,阻碍津液之敷布,故见口渴。果如此说,则应祛痰逐饮为治。拟:
甘遂大戟 白芥子各2g,研末,红枣10枚煎汤,空腹送下。
三诊:服后暴泻水便数次,口渴顿止。胎仍腻,脉沉滑。拟二陈汤加苍术善后。
按:痰饮水湿滞留体内,阻遏津液上承而渴者,多为渴不思饮,或渴不多我,或水人则吐。本案病机何以解释?姑以痰生怪证释焉。
论:此脉滑有力,是肺胃热燥之滑,也是隧路不通之痰滑。此病是消渴,所以症是白虎加人参汤,但此为痰阻之滑,火升之渴,所以不效。用完无效,才大彻大悟。对于辨证,才会有更深的理解
白虎加人参汤——脉滑,此为无形之气滑,肺胃热燥,阳盛热蒸之滑。
十枣汤—————脉滑,此为有形之痰滑,此是痰阴,隧路不通之滑。(或水阻气滑)

5久咳吐血——王雨三医案

久咳吐血致成劳损危症奇验
茜泾西门外徐晋卿,年30余岁。始患咳嗽,继则吐血,百药无效,卧床不起者已将一载,召余诊之。
见甚形肉削尽,犹幸胃口尚佳,精神不甚委顿。切其脉,右寸关沉弦。知系支饮伏于胸膈间,水气射肺而致此咳嗽。咳久伤肺,故见血也。忆及仲景有支饮家,咳烦胸中痛者,不猝死,至一百日或一岁,宜十枣汤治之。此症适合仲景之法,药虽猛厉,然不服此,永无获愈之日。倘再姑息,命将不保。不如乘此胃气未败,元气未离之时,速用此驱逐支饮最猛厉剂之为愈也。
因即用甘遂、大戟(俱面裹煨)、芫花(醋炒)各1.5克,共研末,再用大枣10枚煎浓汤,在平旦时服之。迨泻后接服桂附八味丸12克,13次,日日照服,使其余饮从小便而出,且可使脾胃强健而饮邪自化。如果咳嗽不愈,嘱其隔5日再照前法服此药末1.5克。谁知1服即愈,不须再服矣。仲景之法,真神矣哉。
今医每谓古法不合今病,而皆杜撰新方以为能事。然久病能1服即愈者,除此古方外,未之见也。《近代名医医话精华》
论:痰涎上填,隧路不通,而气冲咳逆,则伤血脉,所以吐血。泻其痰水之上实,则隧路通达,肺敛而气降,自不吐血。也是通则不痛之理,不通则气冲而吐血。实则宜泄,一剂泻实,通其隧路,通则不吐血。
这个形肉削尽,就是痰证,一身精气,尽化痰涎,不能濡养肌肉。也就是痰饮辨证的素肥盛而忽廋。

6痰饮胸痹——赵守真医案

罗妇,原有胸痛宿疾,一年数发,发则呼号不绝,惨不忍闻。今秋发尤剧,几不欲生。医作胸痹治,投瓜薤白枳实厚朴半夏汤及木防己汤多剂皆不效,因迎余治。
脉弦滑,胸胃走痛,手不可近,吐后则稍减,已而复作,口不渴,小便少。但痛止则能食,肠胃殊无病。证似大陷胸而实非,乃系痰饮之属,前药不效或病重药轻之故欤?其脉弦滑,按与《金匮》痰饮篇中偏弦及细滑之言合,明是水饮结胸作痛,十枣汤为其的对之方,不可畏而不用,因书:甘遂、大戟、花各五分研末,用大枣十枚煎汤一次冲服。无何,肠鸣下迫,大泻数次,尽属痰水,痛遂止,续以六君子汤调理。(《治验回忆录》)《拍案称奇》《三家医案注》《经方直解《治验回忆录》
论:胸痛者,上焦不通,通则不通。脉滑者,用瓜蒌方不效,则十枣泻实。

13胸腔积液——张安钦医案

钟某,男,50岁,工人。病者患胸膜炎引起积水。据其自述,已病月余,先是剧咳,后成胀满,抽液后,当时好些,以后又胀,他来时走路不到一华里,路上就歇了十多次,才勉强走陇。胸部胀痛,脉象濡滑。处方:甘遂二钱,芫花二钱,大戟二钱,茯苓三钱,酒军一钱。上药共研为细末,平均分为四小包,晨间服一小包,用红枣十枚,煎汤送服。
服后如不泻或微泻,次晨又再服一小包,泻后停服。两天后患者来复诊,据称服第一次药后微泻,服第二次药后,泻十余次,病已大减,这次来时,就是一气走陇,路上没有歇过。
处方:潞党四钱,焦术五钱,茯苓四钱,陈皮三钱,茅根四钱。上方6剂后,基本治愈,用苡仁、百合、菜粥自养。出处:《老中医医案医话选》《经方一剂起沉疴》

14咳嗽

《生生堂治验》云:一妇人,行年三十余,每咳嗽,辄小便涓滴下污裳,医或以为下部虚,或以为蓄血,万般换术数百日。先生诊之,其腹微满,心下急,按之则痛牵两乳及咽,至于咳不自禁,与之十枣汤,每夜五分,五六日而塞。《伤寒论今释》
论:心下急,按之痛。此病肺实,气逆不降,不能摄水,所以咳则小便涓滴。肺气不降,不能通调,此是上实,不便失调也。十枣汤,泻肺实也。

15胸腔积液——门纯医案

某,女,35岁。患者发热盗汗、咳嗽、倚息不得卧、胸痛、头晕短气、彻夜不寐、身体瘦消、面容憔悴、神疲懒言、脉细数、舌质淡红,胸部X线检查、右肋上界呈弧形大片密度增高阴影。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余先以十枣场”0.8克,日一次。二日后胸部X线查见积液明显减少,已能卧平,食亦增加,睡眠渐好。后以一捻金每次2袋,日8次,结合抗疫药物治疗。证 日渐好转,半月后即出院回家抗治疗。《名方广用》

Image

16胸腔积液咳血——贾广田医案

男,84岁,1983115日初诊。咳嗽、咯血2个月,经X线拍胸片,断层确诊为左下肺癌。近1周来胸闷肋痛,呼吸困难,不能平卧,面目及双下肢重度浮肿。经X线胸片证实,左胸腔大量积液,右胸腔少量积液。于左胸腔抽出血性胸腔积液500毫升,症状不见缓解,小便少,大便干,苔白腻,脉弦滑。证属痰饮停滞,予以十枣汤:花、甘遂、大戟各10克,大枣500克。先煮大枣,煮烂,去皮核,内花、甘遂、大戟,上火再煮二开,去痒,每服1小匙,每半小时服1次。结果;服至4次时,大便连泄10余次,小便也连续不断,停止服药。第2天浮肿全消,能平卧入睡。4个月后死于肿瘤脑转移,胸腔积液、浮肿却未见复发。(接下面医案27,也可能是胡老医案)《解读张仲景医学》

17水停

一人饮茶过度,且多愤懑,腹中常辘辘有声,秋来发寒热似疟,以十枣汤料黑豆煮,晒干研末,枣肉和丸芥子大,而以枣汤下之。初服五分,不动,又治五分,无何,腹痛甚,以大枣汤饮,大便五六行,皆清粪无水,时盖明时也。夜半乃大下数斗积水,而疾平。当其下时,眼眩特甚,手足厥冷,绝而复苏,举家号泣,咸咎药峻。嗟乎,药可轻哉。《医学六要》《伤寒论今释》

39腹胀停水——翟竹亭医案

本城内小西门街袁旭东先生之佃户,年二十岁。自乡赴县,七月初,天气炎热,路过菜园中,渴其饮冷水三四碗,路旁有大树一株,伊于树下睡熟。醒来觉腹胀难受,不甚在意,越旬日,目下如卧蚕,腹内有水声,饮食亦减。就诊于余,脾肺二脉沉滑有力,知系实证,治以攻邪为先,方用十枣汤加葶苈煎服,攻下水桶余,病去八九。又服半帖痊愈。出处:《湖岳村叟医案水臌门》。《经方一剂起沉疴》
论:饮冷水不消化,停于心下也。水阻升降,则脉沉滑有力,十枣攻水也。

40血吸虫腹水——陈永昌医案

,女,30岁有河水接触史。九年前曾患腹水,经中医治疗,服药30余剂,腹水消失。翌年生一孩。平日尚能参加轻微劳动。四年前又出现腹水,大便带血,月经不调,时有寒热,咳嗽,精神倦息,劳动力丧失。
入院检查:体温36℃,脉搏100/分,呼吸18/分,血压116/80毫米汞柱。形体消瘦,两肺呼吸音粗糙,并闻及罗音。心正常。肝肿11厘米,腹围96.5厘米,大便化验:血吸虫卵阳性。
治疗经过:第一疗程;入院后第2天上午9时开始给服十枣丸,下午240分服瞿麦合剂一剂。腹痛腹泻9次,无呕吐。连服5天,均无呕吐,但腹痛,大便下血。第6天停服,大便下血即止。
第二疗程,服药剂量、时间同前。
患者住院共18天。服药中呕吐不甚,其他反应较轻,大便排出物平均每天为2360克。出院时较入院时腹围减小12厘米,肝脏减小6厘米,大便化验血吸虫仍阳性。追踪观察,体征好转,已能参加劳动。《伤寒论方医案选编》

41肝硬化腹水——门纯医案

,男,71岁。农民。腹胀腹痛、便秘、尿少、视其腹部胀大、下肢肿硬、阴囊浮肿,医院诊断为肝硬化腹水,患者已7日无大便,遂以十枣汤”0.8克,一日二次,以救其急。患者服后,便通溲增,三月后,腹水、阴囊及下肢肿胀消失后以胃苍汤交替一贯煎调治,病渐好转,亦能干些轻活。《名方广用》

Image

42肝硬化腹水——何久任医案

王某,男,45岁,198215日诊。患者19783月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住院治疗2个月后痊愈出院。6个月前出现右上腹时隐痛,脘腹及两胁撑胀,知饥不能食,食后脘中胀闷加剧,经用保肝药物治疗,病情加重。经检查后诊断为:肝硬化腹水。其中ALT 50U/L,补体结合试验(CFT)(+++),黄疸指数40umo/L,尿胆红素(+),19日,病人出现早期肝昏迷征象,神志淡漠,语言对答迟钝,黄疸加重,腹膨如鼓,按之坚满,纳呆脘闷,小便短少,大便干结3日未解,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揆度脉证,显系湿热蕴结,湿阻中宫,扰乱心神。治以利湿逐水,清热开窍。方用茵陈五苓散合十枣汤化裁:
茵陈60g,茯苓、猪苓、泽泻各30g,白术、陈皮各10g,大戟、甘遂各5g,大枣5枚,石菖蒲30g,每日1剂,水煎200ml,分2次服完。
服上药2剂后,大便呈稀薄状,每日3-4次,小便每日800-1000ml,神志转清,腹围缩减至31cm(服药前为108cm),上方去甘遂、大戟、大枣,加大黄1g,赤小豆30g。续服5剂,皮肤、巩膜黄染明显减轻,神志如常,饮食增进,上方去大黄,加黄芪15g,党参12g,再服15剂。198223日复查肝功:黄疸指数10uml/LALT 30U/LCFT+)。后以君子汤调理2个月,诸症悉除,肝功能检查正常。随访7个月,病情稳定。摘自:杨德民,何久仁老中医治肝病急重症验案举隅[1].国医论坛,1991,(2):20.《经方治验消化病》

49孕妇咳——邵武医案

本县东关吴姓妇,20岁,怀孕7个月患热病,曾经中西医治疗未见好转,迁延20余日,症状愈期严重,旋由某君介绍余诊治。是时,病者高热(体温39.5℃),咳喘,痰涎壅盛,大便秘结。余初投以香苏饮合凉膈散2剂,未见效;继即用十枣汤,服1剂后大便始通,但他症未减。次日余邀请张荣光同志会诊,共认为前药用量太轻,遂将甘遂、大戟、花各加0.6克(即各用3克),服后泻下甚多,喘平,痰减,热退,胎亦无故。(邵武,治孕妇实热痰喘二例.福建中医药,1958342
按:患者因痰热阻肺、肺失宣降而发暴喘,便秘,高热不已。《皇帝内经》曰:有故无殒,亦无殒也。因其病重且急,故虽属有孕之躯,亦应予十枣汤,泻热逐饮。初因病重药轻,效果不著,后放胆用之,即效。《经方临证集要》

Image

50孕妇罕见病——朱遇春等主治

龚某,女,39岁。1961114日初诊。病延6年有余,由产后受风寒而起,当时类似感冒,尔后继感口鼻吸气很冷(口鼻吸气觉冷如冰,直透胸中),终日避居室内,感冒虽愈,冷感久久不除。后有人嘱教可戴口罩以御寒气,初颇觉舒适,后来病情日趋严重,口罩也就相应地加多,就诊时已加至6只,虽在盛暑亦然。至气候寒冷时,即终日拥被蒙头而卧,稍犯寒气或偶食咸味,即咳吐少量稀痰、呈泡沫状,无血及腥味。食纳欠佳,二便正常。自患病以来,上下牙龈有肿胀、破碎现象。月经来潮如常。刻诊形容清癯,面色苍白,苔白微腻,脉沉细而带滑象,患者自从得病以来,曾不断向各处求治,由上海某医院诊断为神经官能症6年多来,服用不少中西药物,均无效果。患者已丧失治疗信心,惟赖服烧酒和生姜,聊以御寒,仅1961年下半年,服生姜即达20多斤。
经了解上述情况及诊查脉症后,初步认为风寒久客,肺肾阳虚。治宜温阳散寒,方从麻黄附子细辛汤、甘草干姜汤,再益以肉桂、五味子、巴戟天、胡桃肉等味出入为方,3个多月中,断续服药30余剂,方中附子用量多至10~12g,细辛也渐加至6g
患者服之,并无燥渴感觉,但仅能起到暂时抵御寒气的作用。后思及《金匮要略》痰饮篇有心下有留饮,其人背寒冷如堂大的记载,情况与此颇有相合之处。然而,虽然体会到病为痰饮作祟,但又顾虑久病赢弱之体,难住攻逐,宜主温药和之,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僵蚕、南星、橘红、法半夏、白芥子等味,服药10多剂,除咳吐稀痰略少以外,畏寒气和戴口罩情况仍然如故。在治疗中由于病人一度出现大便秘结,四五日不解,胸脘胀闷不适,腹鸣颇甚,试投木香槟榔丸10g,以行气通便,谁知出乎意料之外,病人泻出多量大便及黏液后,不仅胸度觉畅,且长期以来的吸气觉冷,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减轻现象。由于恙情因泻下而获转机,同时脉象也由沉细变为弦滑,从而打消了以往长期认为虚寒的概念,决定守法继用。可是患者入院时,经停已两月余,有怀孕可能,这时采用攻逐之剂,颇值得考虑。通过会诊及征得病家同意,在十分审慎和严密观察情况下,试投十枣丸6g,服后续得泻下黏液样便较多,病情也得到进一步改善,口罩开始逐个除去。以后每隔2天服药泻一次,中间间服桂附八味汤以作温肾培本之计。先后攻逐五次,口罩全部除掉,食欲旺盛,面色渐转红润,脉来缓滑有神。其六七年来的牙龈破碎现象也全部消失。
但仍咳吐一些稀痰,遂改用小量十枣丸,每晚服1.5g,不欲其引起酒下,此后痰涎逐渐减少。前后用药4个月,治愈出院。
出院后继服小量十枣丸。稍久不服,口鼻即感觉有凉意,断续服用达5个月之久,停药后不再有异常感觉,并已能照管日常家务。在愈后6个月分娩一男孩,母子均健壮,旧病未复发过。
追访身体健康完全恢复,已能正常参加农业劳动。《孟景春选评疑难病案》
论:生姜辛散,能化寒饮,所以用之有效。是痰饮小半夏汤,停水茯苓甘草汤的代表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