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功法与心法

 依沐瑶服饰 2022-10-04 发布于浙江

图片

续前文:突破自我极限训练】。

郑子太极是思想拳、文人拳、是绣花针。

这是杨老师为我们三功班上课,讲的第一个理念。

当时我听得一头雾水,理解不了。自己认为太极是武学,与思想、文人、绣花针沾不上边。可是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老师为什么要在短短的三天集训的第一天讲这个理念?

应该很重要吧,我就先牢牢记住留着以后去理解。

800次,我同期上三功班的学友不知还记得老师说过的这句话吗?还记得吗?

在上行功课时,老师在讲解示范落胯的动作。很多学员都摸了老师的胯,有学员问老师能落胯多少次?

老师回答可以落800次。

我当时听得就惊呆了,就想胯的间隙有多大,怎么可以落下去这么多?我也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着以后去理解。

各位学友们,如果当我们自己做老师的时候,要在短短的几天上课时间,把你的理念和知识传授给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你肯定不会也没有时间对学生讲一些没用话。你会把最重要的理念和动作快速地教给你的学生。肯定会要求他们用空杯的心态来上老师的课。要完全信任老师。不管他现在明不明白能不能听懂。

现在的不明白,不理解没关系。因为每个人开始都一样的。有的理念从来没有听到过,只有通过慢慢地修炼才会越来越明白。

上课做的笔记,回去整理后。哪些是功法?哪些是心法?我们有没有认真思考过?

杨老师传授给我们的单操功和拳架动作要领是训练功法,但是要用心法来配合训练。心法的修练比功法更重要,那么哪个是心法?

思想拳、文人拳、锈花針就是心法。

思想拳是什么?文人拳是什么?那么绣花针又是什么?训练前,先把这几个问题搞明白。

要把思想拳、文人拳、绣花针放在你的日常生活和训练中。没有这些,你平时天天训练的套路动作,哪怕是单操功法。练出来的都不是活拳。

思想拳、文人拳是思维,绣花针是工具,要用思维指挥工具,要用绣花针一针一针的从头到脚检查你的全身。不放过每一个细胞和神经。绣花针是桥梁,它是你的思维到细胞神经的电线。你给它指令它给你反馈。你全身的每个角落都要用它去沟通。

一旦你掌握了这个方法,你就会慢慢地喜欢它了。

杨老师的800次落胯,不仅仅是落胯那么简单。从表面上看你是看不出来的,就是让你摸你也摸不出来。

当你能落胯一次,二次、八次、十次的时候,你就能体会到这不是胯的间隙大小的问题。

你的神贯顶、夹脊、脊椎、命门、尾闾、胯、膝盖、脚腕、脚底等等,最主要的是你的根有多深多广,是从头到脚底的全身配合。

你的绣花针有没有能在这些部位进行沟通?你能传达多少信息过去它又能反馈给你多少信息。在交流过程中,有没有阻碍等等。通过这样的沟通训练来找到问题的原因,一步一步去解决。这就是老师常说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老师的800次的落胯。我们现在是肯定练不到这个境界。但是我们要掌握这个思维理念和学习方式。因为我们找到了正确的训练方向。我们就朝着这个方向训练就可以了。

下面分享一下我是怎样用绣花针习练郑子太极起式。

预备式完成后。在保持太极基准八法(含胸、拔背、松肩、垂肘、尾闾中正、神贯顶)的基础上,再次检查脚底和地面的吻合度,重心有没有偏移,膝关节有没有过度弯曲,胯有没有落好,气息是否充足。

检查完后开始起动,首先将全身重量通过落胯再经过膝盖平均沉落到二脚底下,此过程中,就要开始用绣花针,对身体一个部位一个部位地检查,检查胯有没有落到位,重量通过膝盖时有没有卡住,是不是很顺利的落到脚㡳下。

如果有问题就不要再练下去,从头开始来,并对刚才发生问题的部位进行调整,直到调整到自己觉得很顺畅,再可以接着练。

首先慢慢地吸气,同时当身体的重量完全落到脚底后轻轻一踩,就有一股气从脚底经过小腿、大腿,胯、腰,脊椎再分开通过夹脊、大臂、小臂直到手指。

这时手臂就会慢慢地飘起来,手臂飘起的夹角大小就能检验出气息是否充足,手臂的飘起决不能用手向上抬,如果用手去带动就违背了太极原理,要有充足的气,通过夹脊向两臂灌进去。

当手臂飘到30度夹角左右时,将夹脊慢慢松下来,同时垂肘,这时手腕会自动转正,手背也自然朝上了。这里有个细节请注意,我们在预备式时手背是向前的,按理手臂飘起来也是在上面的,因为在预备式时的含胸,腋下是空的。整条手臂在自然垂下时手背可以向前,可是当手臂在向上飘起时受骨架影响,整个手臂都会在微微地转动,导致了手背不是朝上的,所以,只要夹脊松下来肘垂下来,手腕手背自然转正了。

接着继续把手腕放松,松的就像是把手腕和五个手指头挂在手臂上的感觉。这时候继续松肩垂肘,把夹脊再放松同时保持垂肘,手就会慢慢地拉到前胸位置。手的高度也不会超过肩膀。

后面所有的动作只要做到松肩垂肘,手是水远不会超过肩膀的。

接着开始慢慢吐气,身体再次向脚底沉下去,同时做夹脊吐气两个美人手向前伸,到了定点吐气也正好结束。这里注意的是,做夹脊吐气时夹脊要向下向前松,气就会带动肘向前伸直到手指,打个比喻手臂就像没有冲气前的长型气球,还是弯曲的,这时向气球冲气,气球就会自动伸直,所以夹脊吐气不要用手去推。是靠气推动手臂向前伸出的。

接着开始慢慢吸气,身体还是要向下松沉,把手腕松掉像前面一样,挂在小臂上,二个手臂慢慢地落下,直到大拇指碰到大腿裤缝的位置。两个肘微微向外张开,这时吸气完毕。这里请注意,当手腕松下来后手臂准备落下时,整个手臂的型状就不能改变,手臂就是一个整体,手臂落下的圆弧中心点就在肩膀上,手臂就像挂在肩膀的插销上,因为当手臂自然落下后,手的大拇指正好是手臂的重力点,也正好大拇指能到达裤缝位置,手臂落下过程中,就像夹脊中有二根线控制着手臂,落下的速度也是这二根线在控制,整个手臂型状也是被这二根线控制,手臂就变成了一个整体。所以在落下前整个手臂不能变型。

两个肘微微向外张开是解决一个问题,当手臂落到位后,肩窝就紧了,这时只要肩向外打开夹脊慢慢的向下松,肩窝马上空了,两个肘自然微微向外张开了。

接着身体继续向脚底松沉开始慢慢吐气,中指微微上翘向前,坐腕吐气,再次调整太极基准八法,松下手腕垂下,手指对着地面,到此吐气正好结束起式也完成了。

整个起式从开始到结束手一直没有主动的动过,都是通过气和夹脊的配合来完成的。

所以在习练过程中,思维和绣花针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只要时时对身体对话,身体就会把一切信息反馈给我。慢慢来享受这个过程很重要。当你慢慢训练体会到了,再去教学生时,也就能把理念到动作完全的呈现出来。

学友们,请我们再回头认真看看你的笔记和老师的文章及语音,再认真检查一下,有没有遗漏掉的很重要的信息。

老师为我们预埋了好多宝贵的财富,你发现多少吗?你挖到了多少?

请换个思维角度,对自己身体进行对话。身体是自己最诚实的老师,这话一点没毛病。

你对身体老师对话的越多,它反馈的信息越多。你的功体自然会越来越好。

杨老师写的文章和语音已经足够我们学习了一辈子了,让我们好好地去消化吧。

祝学友们练功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