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理】太极初学者须重点体悟的“起势”三要点

 文苑书店66 2019-09-16
恩师林墨根曾说,不要看‘起式’动作简单,其要领贯穿于整套拳架之中。他老人家在《太极》杂志发表的《欲精深功夫须熟练起式》一文中谈到:“太极第一式不可轻视,太极第一式不可一日不练。”“起式”亦称“起势”,“起势”练到位,“松软松沉”“虚实变换”“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就能在行拳走架中体现出来,所以练好起式有利于打拳开好局。
有位老练家喻“起势”为太极拳架之母,确实言之有理。起势难,说难不是说动作难,而是说起势没有动力源。因为太极拳的动,不能是主动的动,也就是说不能是配合的动。“起势”没有动力源,所以此时胳膊是抬不起来的,抬起来了就是用了拙力。正确的做法是用松沉至脚底而返的上传劲和腰脊领动的劲力,有多少就动多少,少动一点是不到头,多动一点就是过,就是妄动。太极拳要求“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又说“有不得机得势处,身便散乱,其病必于腰腿求之,上下前后左右皆然”。所以欲在手上有内劲,要从腰腿脚下求,一点有劲全身求。


在“起势”练法里面,值得着太极拳初学者重点体悟的有三点。
一、“起势”动作的源动力
两臂向前往上挑起的源动力是松沉到脚底而起的上传劲和腰脊领动的劲力,可以意想手臂、手掌浮在涨潮的海水中,月球引力作用之下的潮汐力使手臂、手掌向上挑起。又两手小臂环状收回的源动力是含胸拔背,两手往外分开的源动力是沉肩坠肘。再有两手下落的源动力是身势下沉,可以意想手掌浮在退潮的海水中,月球引力作用之下的潮汐力使手臂、手掌下落。从上往下松沉时和从下往上撑起时,都要用意念放松身体的有关部位。

二、合劲和吃劲
肩、腰、胯、膝要追求合住松沉之劲,倘若松肩、松腰、松胯、松膝没能沉到脚底入地有根的,那是松不得法,合不住劲;松而能沉,松而有力,才是把劲合住。肩、腰、胯、膝把劲合住了,脚底才能吃住沉劲和根劲。
三、手掌的固气
在练“起势”时,意到哪里,松到哪里;松到哪里,气到哪里;气到哪里,形到哪里,这样练才会使手心固气。行拳走架也是一样的。练“起势”松软松沉到位时,手心、手指会有微胀或微热等的感觉,有气感了说明气血更加畅通,如能练到意气松沉、丹田气充盈则更好。

为了提高练习“起势”的兴趣并验证练习效果,不妨按以下所述去增加一点感性认识:叫拳友在自己做起势动作双手垂下之时,张开左右手之拇指与食指,分别用虎口处按住自己左右手小臂的下部或上部(按下部比上部受力大,视功力深浅而定),用拙力向自己身后压。自己用掤劲接住对方来力后,按“起势”练法和要领松沉至脚底,同时身手合一,两臂往上缓慢抬起,当升至一定高度时,由脚而起的手臂掤劲自然使对方站立不稳或向后跌出。若自己被对方按后双手之臂挑不起,则说明自己上未松至劳宫穴,下未松到脚底,手脚没能与地通根。关键还是未能松腰,如果腰胯能真松,是肯定能做到从腰往下松沉到脚底涌泉的。若未有内劲自脚底上传的体验,则还需细心思悟松沉和意气贯穿的拳理。

 

陈雄,1953年生,中国武术六段、太极拳明师。1986年至2015年,先后得到杨式太极拳名家林墨根、松绪金等老师的悉心传授,系统学练基本功、慢练大架、快练小架、刀剑套路、推手及散手。1989年,由林墨根的学业弟子转为授业弟子,成为杨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习拳三十余年,收授徒弟学生众多,并有百余篇文章在《中华武术》《武当》《少林与太极》《武林》等杂志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