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7年粟裕反对前委命令,成功粉碎国民党军的阴谋,陈帅:常胜将军

 王浩然 2022-10-05 发布于山东

1947年初,解放战争全国战局的中心依旧是华东战场,这一时期,主战场逐渐转入山东境内的解放区。

不久后,经过陈毅、谭震林等人的反复讨论,一个作战方案终于制定出来,很快,这个作战方案上报到了中央军委。毛泽东最终同意了这个作战方案,他在电报中说道:“总之,先打弱敌,后打强敌,力争主动,避免被动!”

得到中央军委的允许后,我军快速开展战前准备工作,这场战斗史称“莱芜战役”,在一个人的出色领导下,我军最终用伤亡6千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反动派6万多人,成功粉碎蒋军的阴谋,取得了以少胜多的重大胜利。

关于我军在莱芜战役中取得的重大胜利,在面对记者采访的时候,陈毅说道:“我军的粟副司令在指挥战斗的时候一直如此,愈出愈奇,越打越妙,他是我们的常胜将军!

那么,陈毅所说的这位粟副司令是谁呢?他就是被刘伯承称赞为“我军最优秀的将领”,和“中国的战略家”的开国大将——粟裕

图|粟裕大将

无论是在苏区开展工作的时候,还是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粟裕始终对祖国和人民保持着一片赤胆忠心,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他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我党的革命事业做出过重大贡献。

粟裕的老家在湖南,1927年,马日事变爆发后,包括长沙在内的湖南大部分地区,都被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笼罩着,众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人惨遭逮捕和屠杀,湖南境内一片血雨腥风。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粟裕启程离开家乡,来到武汉。随后,粟裕进入叶挺的11军24师教导队。在这里,粟裕接触到了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通过正规且严格的学习,粟裕内心发生了很大改变,他成长得非常快。

不久后,遵照党组织的委派命令,叶挺率领着这支教导队前往南昌,到了南昌后,教导队里粟裕所在的那个中队,被改编成了南昌起义革命委员会的警卫队。7月的最后一天,组织上在下达给这支警卫队的命令中说道:“擦洗武器,补充弹药,整理行装,待命行动!

那个时候,粟裕担任的是这支警卫队的班长,8月1日,粟裕和浩浩荡荡的起义军部队一起,参加了南昌起义

几天后,这支警卫队跟着南昌起义军部队一起启程南下,在行军南下的过程中,这支警卫队负责的是革命委员会和参谋团的警卫工作。同时,他们还负责押运我军在南昌起义过程中,缴获到的大批武器弹药,顶着酷暑天气行军一个多月后,9月底,战士们抵达了潮汕地区。

图|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起义军部队在潮汕地区失败后,战士们开始撤离当地,朝着北边转移。面对起义军的撤离,敌人当然不会什么都不做,在我军撤离的过程中,敌人要么派遣部队紧紧追着我们不放,要么就命令部队在我军撤退的过程中实施拦截。总之,起义军的撤退过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后来,在福建省武平县境内,起义军和敌人进行过一次激烈的战斗。粟裕带着警卫队和敌人浴血奋战的时候,一颗罪恶的子弹击中了粟裕的头部,子弹当时从粟裕右耳上边穿了过去,马上,鲜血就像泉水一样流出来,因为失血过多,粟裕很快就昏倒了。

此刻身处和平年代的我们,很难想象身体被子弹打伤的感觉,更不用说像粟裕这样的头部中弹的情况了。大脑是整个身体的指挥部,一旦指挥部遭到攻击,危险程度可想而知,再说,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几个人是头部中弹后还能捡回一条命的呢?

粟裕是非常幸运的,在武平县境内的战斗中头部中弹后,他最后不仅活了下来,因为这件事,他还受到了陈毅、朱德等同志的专门表扬。

因为失血过多,粟裕当时倒在地上昏迷了好长一段时间,等他醒来的时候,那片山林里已经看不到一个活人了,地上到处都是尸体,有敌人的,也有红军战士的。

粟裕当时自言自语道:“也难怪同志们都撤走了,敌人的子弹打到了我的耳朵上边,先不说同志们,就连我自己也没想到我粟裕还能活下来啊!

图|粟裕

严重的伤势让粟裕特别虚弱,他使出浑身力气,才勉强爬起来坐在地上,胳膊和额头都特别烫,粟裕发现自己在发烧。

这样的身体状况,连站起身子都很难,还怎么追得上大部队呢?现在是捡回了一条命,急着去找大部队,如果耽误了治疗,最终还是一死。那个时候,粟裕呆呆地坐在地上,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一两个小时很快过去,粟裕想到了战斗中牺牲的战友,想到了敌人残忍杀害同志们的行为,身为红军战士,就应该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秒钟,为革命事业流尽最后一滴血,战士应该有钢铁般的意志。

难道自己因为受了一点伤,然后就要逃跑,就要放弃祖国和人民了吗?粟裕坐在地上,他态度坚决地喊道:“不,我不能逃跑,我粟裕不是这样的人!

做完了这些思想准备后,粟裕决定去寻找起义军大部队了,他当时想着,哪怕是死在路上,那也是值得的,至少自己是忠诚的,至少没有放弃革命。

终于,粟裕咬着牙,他使出浑身力气,顽强地爬起来,随后,粟裕一直用坚定的信念支撑着自己,虽然走得非常慢,但他总算是开始寻找南昌起义军的大部队了。

图|绘画作品中的南昌起义

凭借超越常人的毅力,粟裕最终赶上了队伍。那个时候,警卫队还活着的战士已经没几个人了,大家也都以为粟裕已经牺牲。

等粟裕穿着被鲜血染红的军装再次出现的时候,很多战士流下了眼泪,什么样的人可以被叫做“钢铁战士”,那一刻的粟裕,就是对这个词语最好的诠释。

在起义军南下的过程中,我军战士们遇到了非常多的困难,酷暑季节的天气非常炎热,潮湿的气候给战士们的生活和作战带来了很多麻烦,再加上敌人的穷追不舍,大家的士气非常低沉。

在和敌人展开战斗的时候,一旦起义军取得胜利,战士们的士气还能稍微好一点,可是,如果我军失败的话,战士们的情绪就非常低落,个别人甚至出现了厌战的情绪。

总之,多种原因综合起来,使得南下的这段时间里,起义军部队中的减员非常严重。

在起义军士气低落的时候,粟裕不仅没有脱离部队,而是冒着生命危险赶上了大部队,这件事让朱德、陈毅等同志都非常感动。大家一致觉得,粟裕的英雄事迹应该被所有人知道,起义军的每一位战士都应该向粟裕学习。

图|陈毅

在接下来的行军过程中,粟裕一直紧紧跟随着起义军,一直和朱德、陈毅站在一起。这一年的10月下旬,当初参加南昌起义时浩浩荡荡的起义军队伍,现在还留在部队里的,已经不到1000人。

为了提振大家的士气,让减员的情况不再继续恶化下去,起义军抵达天心圩()的时候,在朱德的组织和发动下,起义军部队进行了一次思想整顿。

随后,部队抵达了大庾,在这里,朱德和陈毅等人对部队进行了一次整编,整编结束后,起义军被缩编为一个团,下辖7个步兵连,由朱德担任团长,陈毅担任团指导员,粟裕升了官,担任5连的指导员。

1928年初,粟裕跟随起义军一起参加了湘南起义,随后,他担任了红4军28团3连连长。

接下来,当湘赣敌军一次次对井冈山根据地发起疯狂进攻的时候,粟裕带领红军战士和敌人展开激烈战斗,通过一次次血与火的锻炼,粟裕进步得非常快,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成长为了一名卓越的红军基层指挥员。

图|绘画作品中的井冈山根据地

随后,粟裕先后追随着毛泽东、朱德等人,跟着红四军主力一起在赣南、闽西等地参加战斗,在南征北战的过程中,粟裕身上卓越的组织能力和出色的指挥才能,都得到了充分发挥,他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0年前后,遵照党组织的命令,粟裕正式担任红22军65师师长,那个时候粟裕仅仅只有23岁,在这么年轻的时候担任这样重要的职位,这在当时的革命队伍中是非常少见的。由此,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党组织对粟裕的信任和关爱。

身处中央苏区的那段时间里,粟裕一直积极参加反“围剿”战役,带领红军战士数次粉碎敌人的疯狂进攻。

在参加第五次反“围剿”战役的时候,粟裕被敌人团团围住,最终身受重伤,后来捡回了一条命,但是一只手臂残疾了。

1935年2月前后,粟裕带领着一支红军部队启程出发,最终成功开辟出了浙南游击根据地。正如粟裕本人所说的那样,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进军虽然以失败告终,但这部英雄史里记载了无数指战员的战斗故事。后来回忆起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历史时,粟裕在文章中写道:

图|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队旗

“这些已经是历史了,都是已经过去的事情,我们赞颂它也好,批评它也罢,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得从中吸取教训。但无论如何,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那段斗争历史,都是一部无产阶级革命战争惊心动魄的英雄史!”

面对敌人的重重阻挠,这些红军指战员们英勇无畏、顽强不屈地和敌人浴血奋战,很多人都壮烈牺牲了,其中以方志敏最为出名。这些人通过自己英勇悲壮的战斗事迹,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等到了解放战争的战场上,粟裕在指挥作战方面已经非常成熟,他曾率领我军的战士们打过很多漂亮仗,后来,战士们就给粟裕起了一个“常胜将军”的外号。

1947年初,解放战争的主战场转移到了山东境内的解放区。国民党反动派的和平攻势最终破产,不久后,他们的军事进攻又被我军粉碎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被逼急了,为了打击我军,他们制定出一个新计划。

按照这个计划,国民党反动派将30多万兵力集结到了华东战场上,敌人想让我军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和他们在临沂()地区展开决战,在那个时候,临沂地区是我军在山东的解放区首府。

为了实现这个阴谋,蒋介石把自己的参谋总长陈诚派到徐州,由他亲自指挥这次决战。陈诚所率兵力远在我军之上,因此他非常骄傲,甚至极其狂妄地说道:“就算我军再弱,都是豆腐渣也没有关系,照样能够撑死共军!

图|陈诚

面对敌人阴谋,毛泽东在全面分析战斗局势后,在电报中说道:“如果想要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在今后的这几个月里,我军务必再歼灭蒋军40到50个旅的兵力,这件事非常关键,如果完成了这个目标,未来的战局就会对我军非常有利!”

随后,华东野战军接到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命令,命令中写道:“华东野战军应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式,为了实现彻底粉碎蒋军的目标,我军务必连续打数个大规模的歼灭战!”就这样,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很快意识到,一场规模盛大的大战即将到来。

国民党反动派很快就把南北两边的部队集结起来,组成了两个突击集团,敌人这是想要围攻当时驻扎在临沂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

识破国民党反动派围攻我军的阴谋后,在那个时候的华东野战军中,陈毅、粟裕等人很快就商量出了对策,既然敌人想要粉碎我军,那我军就集结50个团的兵力主动出击,先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主动出击的策略很快就制定出来了,这也是陈毅、粟裕和谭震林等人的一致意见,没有任何分歧,但是在具体的排兵布阵上,关于到底要怎么打这个问题,大家的意见有了分歧。

图|谭震林

最初的时候,华东野战军前委指出:“我军应该集结起主要力量,首先攻打南边的蒋军突击集团,同时,我们要吸引北边的蒋军突击集团,让他们一直行军到临沂城下,然后我军兵分多路,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最终歼灭敌人!

前委做完这样的指示后,很快得到了大多数人的支持,就在大家商量着怎么来执行这个计划的时候,副司令员粟裕站出来了,接下来,他发表了自己的个人看法。

我们常说,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其不仅要有冲锋陷阵的勇气,还需要有排兵布阵的智慧和计谋。按照这个标准来说,粟裕是非常合格的,无论外在的大环境如何变化,面对某个什么事情或者什么方案,无论支持它的人有多少,反对它的人有多少,这些都不会对粟裕造成影响。

粟裕永远相信自己的判断,当然了,他也有资格这样做,从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苏区反“围剿”战役,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这一次次战斗打下来,粟裕早就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经验。

正是这些经验,让粟裕在指挥战斗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那些在别人看来几乎不可能完成的战斗任务,粟裕通过巧妙的安排、布置,最后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

图|粟裕

就在华东野战军前委的指示得到大家一致叫好的时候,粟裕说道:“前委的这个指示听起来很好,但是如果实际去执行的话,还是会出现一些问题!”粟裕说完这句话后,包括陈毅、谭震林在内的很多同志,都朝他看了过来。然后,粟裕继续展开分析,他说道:

“目前,北边的蒋军突击集团一直采取的是稳扎稳打、同进同退的打法,我军很难实现对敌人的各个击破,一旦这个突击集团兵临临沂城下,这会对我军非常不利!如果真的到了那个时候,我军不仅达不到诱敌深入的目的,反而会被敌人包围,到时候就真的引火烧身了!”

陈毅和谭震林的作战经验也非常丰富,当粟裕讲完自己的想法后,二人很快就意识到了问题的关键所在,随后,陈毅说道:“那按照粟副司令员的意思,我军的这一仗应该怎么打?别再藏着了,把你的计划说出来!”粟裕说道:

“既然蒋介石那么希望我军和他的两个突击集团,在临沂地区展开决战,那我们就故意放弃临沂,然后直接悄悄往北边行军,北边的敌人数量相对较少,先歼灭北边的蒋军突击集团,到时候,就算南边的蒋军突击集团开过来,他们也只是白费力气,这样的话,我军就算是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南北夹击的阴谋了!”

陈毅说道:“粟裕同志'常胜将军’的外号果然不白叫啊,这个计划有意思,我听听同志们的意见,谁有什么想法什么顾虑,全都放到桌面上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

图|粟裕塑像

最终,粟裕的这个计划成功取代了华东野战军前委的那个指示,得到了同志们的一致支持,那个时候,有几个性格活泼的老战士甚至说道:“就听粟副司令员的,听常胜将军的,他说怎么打,我们就怎么打!”这句话一出来,人群中响起了一片笑声。

在粟裕这个计划的基础上,陈毅提出了“舍南取北”的作战构想,后来,陈毅还专门拿着这个作战构想请教过粟裕,经过二人的反复商量讨论,关于行军北上歼灭敌人的莱芜战役的作战方案,终于制定出来了。

为了配合这个作战方案的实施,我军还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在陈毅和粟裕的组织和带领下,为了迷惑敌人,我军封锁了北上作战的消息,部队整天进行军事训练,故意放出随时要出征南下的消息。

另外,按照粟裕的计划,我军原本是主动撤出临沂的,却故意表现出狼狈不堪的样子,让敌人误以为我军的战士们已经疲惫不堪,不愿意再打仗了。

还有,我军有时候故意摆出要出兵南下的架势,有时候又突然改成要西征的模样,总之,这些都是前期准备工作,都是为了迷惑敌人,让国民党反动派分不清真假。

果然,蒋介石和陈诚等人中计了,就在他们沉浸在自己想象出来的巨大胜利中的时候,我军开始秘密地向北行军。战士们白天安营扎寨,一旦到了夜晚,就开始急行军。当时和战士们一起北上的,还有10多万赶来支援前线的民工。

图|蒋介石

这一年的2月20日前后,在莱芜一带,华东野战军部队最终实现了对蒋军北边突击集团,即李仙洲集团的包围,与此同时,由于蒋军集结在北边的兵力相对较少,我军在人数上有绝对优势。

几天后的下午,5万多名国民党反动派,被我军包围在了一片袋形阵地里边,面对我军周密的作战计划,愚蠢的敌人只能被动应战,他们想进不能进,想退又退不了,最后,敌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似的,被我军逼得团团转。

很快,时间来到了这一天的傍晚时分,那个时候,我军已经将李仙洲集团的一大半都歼灭了。战斗的过程中,有一个敌人的军长带着5000多名战士逃跑,就在这些敌人即将“获胜”的时候,华东野战军的战士们在关键时刻冲上去,最终歼灭了这5000多人。

在陈毅、粟裕等同志的指挥和带领下,莱芜战役很快就结束了,我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这场战斗总共耗时不足三天,我军以6000人的伤亡,成功歼灭敌人近6万人,平均每一个解放军战士歼灭10个敌人,这样以少胜多的传奇战役,足以载入史册。

通过这场莱芜战役,华东野战军稳定住了山东解放区的局势,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用南北两个突击集团展开包围,歼灭我军主力的阴谋。

图|粟裕同志纪念馆

此外,人民群众再次记住了“常胜将军”粟裕的名字,当初若是没有粟裕站出来反对前委命令的话,这场干脆利落的莱芜战役,或许就不会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