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城记忆一一后海塘滩涂

 昵称42722649 2022-10-06 发布于浙江

镇海老城濒临东海,宁波的母亲河甬江从镇海招宝山注入东海。千百年来,从上游奉化江、姚江带出的泥沙,从长江口钱圹江口涌出的泥沙,涵养了镇海的海涂,从宁波向东到镇海口一路不乏与滩涂相关的地名,如老外滩、下白沙、清水浦等等,岁月的积累,从唐涂宋滩变成了如今的模样,这就是在滩涂上形成的镇海城。

当年的后海塘一(照片来自网络)

当年的后海塘二(照片来自网络)


社会的发展呈几何级数的变化,快得来不及记录,就已经面目具非了,镇海的滩涂,更是如此,用宁波老话讲,“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这话一点都不夸张。
然而,对于老城区的老百姓,儿时记忆中的一望无际、视野开阔的后海圹海涂,始终在脑海里隐现,追逐过去的记憶,回味儿时的世界,永远是心中的画面。
当年的老城关人口大约三~四万左右,在滩涂讨生活有三类人。一是涨网队。与古城塘最近的后大街,有好多从事渔业生产的渔民,其生产组织叫渔业大队,渔业大队中有个队叫涨网队,这涨网队就是从这后海塘滩涂上讨生活养家糊口的。第二类是城市贫民,这些人主要是以捡贝壳类为主,主要是泥螺、黄蛤、蛤蜊、蛏子,偶带一些涨网货渔获,这些是在涨网队第一次捕捞后,第二次再从涨网处捕捞,并在涨网队没有顾及到的沟沟洼洼处捕获的。
第三类是城中经济比较拮据的人家,在空闲时节诸如假日、暑假期间落泥涂捡些贝壳类,贴补家用,作为日常的下饭。
以上三类人,是滩涂上的主体。
涨网队是后海塘涂滩的主宰,他们在离海较近的地方,沿着大海的等深线,一段段用竹杆支撑,布起了一道弧形的竖网,其高度在涨潮时涨没,落潮时又不至于完全干涸。利用潮水的涨落捕获随潮涨潮落的近海海鲜,算准潮夕时间,在落潮之后,涨潮之前,用撩盆网在齐膝的涨网前捕摸捞取海鲜(俗称罗串网),然后分类放入身后泥马上的刻箩里。在收完整个串网部分后,驾泥马打道回府,途经大水沟粗粗清洗一下本轮渔获和沾满一身的海泥。何谓大水沟?大水沟是从县城有几条排水泄洪道进入海涂流入大海,冲出了一道泥沟,沟里的水很深,落潮时也能淹没人的。涨网队的渔民利用这个水沟,清洗涨网捕获的鱼鲜,然后拿到集市上销售,后海塘最多的滩涂鱼鲜产出于此。
除此之外,便是从海涂收获,这海涂上有无数个大大小小形状些微不同的洞穴,它们是蟹洞、鱼洞、蛤皮洞、蛏子洞等等,只有老把式才能分辨这些洞中有否蟹鱼寄存。这是相当大约一大块滩涂,没人垄断。纯粹靠各自的体力采集。这其中捕捉海鲜的手段方法有好多。
海涂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是弹涂鱼,号称海涂动物人参,生命力强,剖膛开腹好长时间还不会死亡,同时又十分灵活,它成为人们捕捉涂鲜的首选,捕捉的方法有多种。
其中最需技术,难度最高的活是甩弹涂鱼。赶海涂者,腰系刻箩,巡走在齐膝深的泥涂上,手持五~六米长的竹杆,竹杆头系有六~七米长的尼龙线,线头绑有一只象铁锚样的三面抛钩(每隔120度一钩),发现远处的弹涂鱼在竹杆抛钩拋程之内,用杆一挥,抛钩正好落在弹涂鱼边上,然后手腕将杆迅速一挥,抛钩正好轧中弹涂鱼身上,手到擒来,一挥一中,钩无虚发,甚称一绝。
再是竹筒诱捕。用许多竹筒,洞口朝上,插在泥涂上,然后诱捕者在周边驾着泥马,不停地驱赶弹涂鱼,弹涂鱼在受到惊扰后,慌不择路,钻到竹筒里,退不出来,诱捕者
收起竹筒,将弹涂鱼倒入客箩,成功诱捕。

第三种是踩孔法,弹涂鱼很灵巧,一遇受惊就钻入泥洞,洞中有叉洞,可以从另外的洞口出来。捕捉者根据经验判断,发现有相距不远的几只洞,用脚踩辅洞,此时连通的主洞上会有水冒出来,根据冒出来水的高低,判断洞中有否弹涂鱼,然后用手顺洞捉拿。
另一种是诱香螺,在海涂表面每隔几米放一些死鱼死虾,稍等片刻,香螺闻到味后,会前来集中聚餐,那时诱捕者会前来捡捕,将成把成堆的香螺收入囊中,成为餐桌上的美味。
落泥涂捕捉贝壳类也需技术,诸如黄蛤、蛤蜊、蛏子受惊后都会本能的躲到涂泥下去,这时熟练的捕捉者会根据海涂表面的细微斑迹(如梅花斑、太阳斑、鸡屎斑等),判断猎物躲藏的位置,一伸手捡一个,不会失手。最方便的是拾泥螺,在泥涂表面看得见,一抓一只。
这种沿袭千百年的人类赖以生存的采集经济使用
的是很原始的工具。

涨网与泥马船是主要工具,涨网与现在的捕鱼网没啥区别,只不过网孔大小与形状略有不同。泥马船则是涂上摩托车,在齐膝深的海涂上行进,泥马比双脚涉快多了,至少在潮水上涨时,骑泥马撤回岸边会来得及,而双脚跋涉遇潮水上涨回撤会来不及,有被潮水吞噬的危险。

滩涂泥马船

试骑一下泥马船

滩涂之舟一一泥马船

这泥马船还有传闻故事,说是戚继光当年为突袭倭宼改正发明的。因倭寇常趁涨潮登岸抢掠,退潮就在串网外海泊船,如明早双脚拔泥涂去围歼,太慢了,倭寇就会开船逃走。后戚继光发明这泥马船,发现倭寇船靠近,急驰泥马船迎敌,尤如万箭齐发,倭寇来不及拔锚逃逸,只能被围歼,束手就擒了。


落泥涂讨海是一个非常辛苦的活。其作业时间需根据潮汐变化而定,其次是露天作业,饱受刮风下雨、寒来暑往之苦。在物资匮乏的年代,讨海者夏天头戴一顶草帽,全身赤踝,仅一块三角布遮住阴私部位。冬天,头戴一顶草帽,上身破布衫加一件棉背心,下身仅穿一条短裤骑泥马出行。至于涂上捡贝壳类的,因泥涂面积大,往返耗时,常带着水和干粮,在海涂中伸腰充饥就餐。长期从事此行的,到晚年身体多受风湿塞疾之苦。
不管怎样,滩涂为老城的百姓提供生存资源,勤劳人们从祖辈身上学到了利用潮水涨落差,收获海涂馈增的技能,涂鲜养育了老城的百姓。那个时候菜市场上一年四季除了平潮、小潮水及气候特别恶劣的日子,都有价廉物美的涂鲜上市,其品种之多,味道之鲜美,只有品尝过这美味的老城区居民才有体会,引发共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涂鲜水产是近海水产,同样的鱼虾,产出在后海圹涂滩上的就是味道不一样!
记得当年涨网的鱼获有梅鱼、泥鱼、跳干、刀钱鱼、窝包柴鱼、鲎、尤鱼、乌贼鱼、狗鳗、玉秃鱼、虾潺鱼、海赤鲢、有水白虾、跳虾、黄大虾、青蟹、小白蟹、和尚蟹、海蜇、籽鱼、小鲳鱼、小带鱼等。
海涂上产的贝壳类有泥螺、香螺、长柄钉螺、蛤蜊、黄蛤、蛏子、涂鳗、弹涂鱼、沙蟹、庞元蟹、红钳蟹、管门蟹、扁几蟹等。
用这些海鲜烧制的家常菜清蒸类多有梅鱼、刀钱鱼、窝包柴鱼、水白虾、黄大虾、籽鱼、小带鱼、小鲳鱼、白蟹、青蟹等。
用于爆炒的有沙蟹、小白蟹、扁几蟹等。
用于红烧的有弹涂鱼、泥鱼、虾潺鱼、狗鳗、涂鳗、乌贼鱼、尤鱼等。
用于烤烧的有泥鱼、刀钱鱼、玉秃鱼、尤鱼、乌贼鱼等。
用盐水串的有黄蛤、蛤蜊、蛏子、香螺、长柄钉螺、水白虾、黄大虾等。
用于腌制的有庞元蟹、红钳蟹、管门蟹、海蜇等。
用于烧汤的有冬瓜和尚蟹汤,雪菜弹涂鱼汤,虾潺豆腐汤等。
经常混搭的有烤杂鱼、梅鱼水白虾盐水清烤等等
和宁波雪里蕻咸菜配烧的有弹涂鱼、海赤鲢、鲎等等。
这些菜,养育了老城百姓。好些菜现在偶尔还能尝到,好些菜只能成为记忆中的美味了。
日前有闲,我驾着车从连接古海塘的望海楼月洞门,直线行驶开到新筑海塘,里程表从69.5KM跳71.4KM,新塘与古塘的直线距离是2400米。
从沿江路海军码头里程表78.6KM,经聪园路一直开到后海塘(城墙与海塘合一)寿昌公园往西沿伸段,里程表79.9KM,老城的直线距离只有1300M。让人几乎不敢相信只有这么短的距离。从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围塘,短短几十年,发展到如今,镇海老城区向北扩充了大约65%面积。
在原来的滩涂上,现在有许许多多的物流企业,有纵横交错的马路,几乎看不到空地了,工业用地价格从三、五十万每亩,涨到现在三、五百万每亩,一地难求。

今日后海塘一

今日后海塘二

后海塘三。垮海大桥

今日后海塘四。远处是跨海大桥

今日后海塘五

今日后海塘六

塘上的禁止养殖告示牌

海潍保护责任牌

从曾经的海滩地回来,路过后大街,巧遇我原工作单位的老职工儿子阿福,当年他家兄弟姐妹多,家庭困难,小学没毕业早就跟母亲、哥哥姐姐落泥涂补贴家用了,至今与泥涂打交道已有五十年了。好久不见,免不了一番热话叙旧。当我问起后海塘滩涂情况时,他告诉我,以前老城成百上千个在滩涂从事讨海的人,现在只剩他一个了,从前泥涂上的蛏子、黄蛤、蛤蜊早已绝迹了。海涂的涂质也变了,过去一脚踩下去,陷到膝盖算是浅的,常陷到大腿根,现在一脚下去最多只能陷到脚背面了,涂质变硬,都是沙了,影响最大的还是环境污染,水质变劣,鱼虾不会靠过来了。现在偶尔还有数量极小的滩涂货,偶有几只青蟹和水白虾,连柴鱼也看不见了,我因买了低保,每月只有1500元,生活还艰难,偶尔还要去海涂捞货贴补家用。我听了,很是怅然。我还问了好多后海塘的事,他告诉我,约定时间陪着我,坐着车,沿着新塘,好好的走一遍。谈论语气中,带着对他五十多年来在滩涂摸爬滚打的无限眷恋。

与滩涂之子阿福自拍留影

曾经的后海塘行将彻底消失,大海滩涂的馈赠越来越少了,现代人对土地的耕作深耘,滩涂面貌被彻底改变了,我们的城市从唐涂宋滩不断的向前,东伸北扩,不可逆转!也许再过五十年、一百年,又会长出一个新城,也许那个时候大海与滩涂对老城的馈赠会更少,我们的后代已经不知道这脚下的土地上曾经有许多叫不出名字已经绝迹的滩涂生灵……

人类的发展,大量的低等生物被毁灭,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保护自然,维持生物多样性,刻不容缓。伴随着大量的生态环境破坏,人类最终会毁灭自已。

文尾留诗二首:

祭涂滩生灵

昔日曾经后海塘,人稀地广亦辉煌。

鱼蛏螺蛤居滩聚,蟹将虾兵逐浪忙。

虽受过捞清户苦,尚存遗脉祭夭殇。

今番无瑞遭夭绝,一片哀声咒玉皇。


滩长挂壁上牌位,布道新章国有规。

明处传闻王道善,暗中使绊路人危。

年年污染图干净,日日滩涂哭命危。

泥塑玉皇焉理事,涂鲜梦返空余悲。

惭愧得很,作者是没下过后海塘海涂,吃后海塘涂鲜长大的消费者,忘不了这美味。本文献给为老城居民提供涂鲜,在后海塘滩涂上辛勤劳作的讨海人。

欢迎文后留言互动。附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