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熙颁布容教令330周年:为何天主教在清朝可以自由传播的历史如昙花一现?

 慧言历史话古今 2022-10-07 发布于河北

1692年清廷颁布了允许天主教在华自由传播的诏令,史称“康熙容教令”

但转眼之间,教会喘息未定,清廷便开始了长达百年的禁教时期,实在令人叹息


一,1692年清廷颁布“康熙容教令”意义重大

330年前,也就是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对罗马公教会而言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在这一年,清廷颁布了允许天主教在华自由传播的诏令,史称“康熙容教令”。

这是天主教自利玛窦入华百余年后,首次得到中国朝廷以正式旨令形式的允准,这不仅是中国天主教史上的重要事件,在中西关系史上也意义重大。

当时朝中仍然有不少官员不满天主教在中国传播,在此谕旨颁布之前,中国仍行禁教措施。

就在颁布“康熙容教令”的前一年亦即1691年,浙江巡抚因奉此前的禁教令,刚对传教士及中国信徒进行过一轮迫害,并一连关闭了好几所天主教堂。

这样的结果是从利玛窦到南怀仁,耶稣会士前赴后继来华100多年所不懈追求的目标。但是南怀仁在其有生之年并没有等到这一天,虽然在他去世的时候,康熙皇帝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康熙容教令”曾一度使天主教在中华大地摆脱了随时被迫害的窘迫地位,有了与佛教、道教同等合法、可以自由传播的地位。

二,“康熙容教令”的内容

1692年二月,康熙皇帝就已经颁旨:

“前部议将各处天主堂照旧存留,止令西洋人供奉,已经准行。现在西洋人治理历法,前用兵之际制造军器,效力勤劳。近随征俄罗斯,亦有劳绩,并无为恶乱行之处,将伊等之教目为邪教禁止,殊属无辜。”

1692年 3 月22日(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三日)公布,明示中国人民可以公开信奉天主教。

在耶稣会传教士的请求下,加上索额图亲王的帮忙调解,礼部草拟了解除天主教禁令的奏文,当时康熙收到礼部的奏文十分高兴。

礼部尚书顾八代奏疏:

查得西洋人仰慕圣化,由万里航海而来,现今治理历法,用兵之际,力造军器火炮,差往俄罗斯,诚心效力,克成其事,劳绩甚多。

各省居住西洋人并无为恶乱行之处,又并非左道惑众,异端生事。喇嘛僧道等寺庙尚容人烧香行走,西洋人并无违法之事,反行禁止,似属不宜。

相应将各处天主堂俱照旧存留,凡进香供奉。许照常行走,不必禁止。俟命下之日,通行直隶各省可也。”

这是一份划时代的极具历史意义的奏疏,康熙批上“依议”两字,从此开启了一个天主教会拨云见日的新时代。

三,“康熙容教令”的颁布过程

康熙帝对传教士认知始于“历法之争”。康熙帝通过以实验的方法来分辨中西历法的优劣,认识到传教士所具有的科学技术的价值,查明传教士“并无为恶实迹”,“潜谋造反”的指控实属诬告。


受南怀仁的影响,康熙帝的天主教政策不断发生变化,逐渐对天主教产生好感,认定天主教不是邪教异端。在这种情况下,康熙帝对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开始采取默许的态度。

面对各地此起彼伏对教会的迫害,传教士曾不止一次在一起商议对策,显然迫害事件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官府有禁教令作根据,如果要改善这样的环境就必须向朝廷建议废除此令。

于是他们便决定一边想办法向康熙陈情,一边利用和大臣中的朋友帮忙上奏请求准许传教。

耶稣会士徐日升和张诚随清朝全权大使索额图参加尼布楚会议,帮助订立了一个对清朝非常有利的《尼布楚条约》,康熙十分满意。

通过这次交往,索额图便成了传教士的朋友。他在列席礼部解禁天主教会议上发言支持天主教会,据传教士记载,索额图出席了这次会议。

他历数传教士在天文历法、军事战争、外交谈判方面的功劳,指出:“在我所认识的传教士中没有一个是不值得赞扬的。关于他们所传播与信奉的宗教,我跟他们经常讨论,而我发现这个宗教实为圣善之宗。”

他说服了其他与会官员,草拟解除天主教禁令的奏文,由礼部尚书顾八代呈奏康熙,并得到康熙的批准。

四,“康熙容教令”如昙花一现令人叹息

北京的传教士得悉解除禁教令万分欣喜,徐日升神父向在场的公侯官绅表示:

在中国自由传教是他们梦寐以求的目标。他们跋涉万水千山,历尽危困,来华服务,一向得到康熙照顾,爱护有加,已令他们甚为欣慰。康熙这次颁令让天主教在境内自由传播,更令他们感激万分。

但是好景不长,从1692年康熙颁布“容教令”到后来康熙颁布了一个内容完全相反的谕旨,禁止天主教在境内传播,天主教在中国自由传布的时间如昙花一现。

教会内部的纷争令康熙对天主教会失去信心,特别是当康熙看到教宗禁令中有把自己一片好心赠送的'敬天’牌匾也不许悬挂的条文后,感到自尊心受到极大的伤害,便大发雷霆。

他颁布圣旨曰“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禁止可也,免得多事。”

从此,清廷开始了长达百年的禁教时期,虽然康熙在当时并未严格执行这些措施,但在雍正继位之后,中国天主教会处境就十分困难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