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为《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正名:伤寒论最好的版本】下

 石门易卜 2022-10-07 发布于山东

7月11日,武汉大学出现一例霍乱病例,引起了大家广泛关注,那中医如何治疗呢,我查了《伤寒论》,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宋本和桂本《伤寒论》对霍乱的定义完全反了,于是我作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医圣张仲景治霍乱早已给出了方子(理中汤),只有四味药,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特分析如下:

《宋本伤寒论》382条,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这一条与桂本一模一样,没有问题。

《宋本伤寒论》383条,问曰:病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名霍乱。霍乱自吐下,又利止,复更发热也。

而《桂本伤寒论》是这样的: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这两者居然完全相反,一个说是霍乱,一个说非霍乱,那到底谁对谁错呢?我们来看一下现代医学对霍乱的研究。

霍乱的典型症状

霍乱是由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由于传染性非常强,在我国被列为甲类传染病。霍乱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病人表现如下:

1、最先出现突然剧烈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甚至不计其数,且量多,先为黄水样便后转为米泔水样便;

2、腹泻后开始出现呕吐,喷射性呕吐,因为严重的吐、泻会出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皮肤干燥,口渴、口干等症状;

3、如果脱水严重,可出现声音嘶哑、眼眶下陷、神志不清,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和血压测不到等症状;

4、患者很少伴有全身感染、中毒症状,基本不伴有发烧,仅有少数的患者出现低烧。

对于霍乱患者要求严格消化道隔离,同时要注意大量补充水分以及纠正电解质紊乱,严重患者要进行纠正休克治疗。

从现代医学对霍乱的研究来看,霍乱的表现就是自吐下,没有头痛、身痛、发烧恶寒等表症,所以桂本伤寒论中的论述是正确的。而且桂本接下来就给出了霍乱的主要治疗方,与现代霍乱的症状也是完全相符的,适用于霍乱前期的证治。以下为桂本原文和方剂(宋本没有):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为此特摘录桂本伤寒论的“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这一卷的全文供大家参考,其中篇幅大大超过宋本,且内容也有很大出入。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卷十二: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师曰:霍乱属太阴,霍乱必吐利,吐利不必尽霍乱。霍乱者,由寒热杂合混乱于中也。热气上逆故吐,寒气下注故利,其有饮食不节,壅滞于中上者,竟上则吐,下者,竟下则利,此名吐利,非霍乱也。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先吐,后利,腹中满痛,无寒热,脉濡弱而涩者,此宿食也,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主之。

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方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枳实一两半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胸中满,欲吐不吐,下利时疏,无寒热,腹中绞痛,寸口脉弱而结者,此宿食在上故也,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匙,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


霍乱呕、吐,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沉而迟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方

白术三两 石膏半斤(棉裹半夏半升(干姜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渴者加人参二两,黄连一两。


呕吐甚则蛔出,下利时密时疏,身微热,手足厥冷,面色青,脉沉弦而紧者,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主之。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人参二两 吴茱萸半升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霍乱吐、利,口渴,汗出,短气,脉弱而濡者,理中加人参栝蒌根汤主之。

理中加人参栝蒌根汤方

人参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栝蒌根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饮水即吐,食谷则利,脉迟而弱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理中加附子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胀满而痛,时时上下,痛气上则吐,痛气下则利,脉濡而涩者,理中汤主之。

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霍乱,转筋,必先其时已有寒邪留于筋间,伤其荣气,随证而发,脉当濡弱,反见弦急厥逆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将息如法。

理中丸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眼,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可益至三四丸。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若转入阴者,必利;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便当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亦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一两半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禁忌如太阳法。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猪胆汁半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搅匀,分温再服。

吐、利后,汗出,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大医郭生白认为,桂本伤寒论比较好,建议大家看桂本伤寒论。

故乡的云注解《桂林古本 伤寒杂病论 白话注解》对霍乱治疗绘制了思维导图,一目了然。

张仲景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编著《伤寒杂病论》以后名震中外。在1993年国际著名英国维尔康医史研究所推崇的世界医学伟人29位,张仲景名列第5位。《伤寒杂病论》是中医经典的著作,它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相当于占了(四大经典的)四分之二、二分之一啊,是一部具有辉煌成就的著作,是医门之圣书。要想对伤寒论版本有一个总体的认识,建议大家可以去买《伤寒论版本大全》。它里面有九个版本的伤寒杂病论,加上《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一共十个版本,大家可以找一下看看。

现在呢有许多著名的中医认为《桂林古本》优于其它版本,例如蔡德元先生就说:“非单因自序是圣师裔孙所珍藏,且卷符十六者,主要是内容全面,章节合理,句无语病,载方无佚,……”,却对通行版的“众多疑问,读罢古本,(皆瓦解冰释矣)”。张贵江先生说桂本《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第一书。例如两腘窝疼痛,就是腘窝屈伸不利而且非常疼的时候,就用甘草干姜茯苓白术汤(肾著汤)来治疗,此方也可以治疗寒湿型腰疼;肘外痛,则臂不能伸,甘草泻心汤主之,类似于西医说的肱骨外上髁炎;苓桂枣甘汤可以治疗肾脏结的膀胱癌;吃过饭以后肚子胀,下午比上午胀的厉害,以整个大腹部为主,用厚朴生姜甘草半夏人参汤主之。这些都是根据桂本的条辨进行施治后的案例,经过临床验证,效如桴鼓。

这个是目前最完整最好的《伤寒杂病论》版本

 

《桂林古本》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合并在一起的,并没有拆分,共为十六卷。正合仲景师在序言中说道:“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論》、《胎臚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我看是仲景原著无疑。医圣张仲景著作的书,收藏在张家是最有可能的,祖先的著作,后世子孙视若珍宝,世代流传,可能性极大,细看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内容,先论平脉法上下两卷,这些宋本也有,没有争议,卷三论六气,伤寒,杂病,卷四论温病,卷五论风寒暑湿燥热,我看内容俨然罗列,井然有序,先从六气主客,太阳斗勺二十四节气,论述天道的寒热往来,然后先论伤寒,再讲伤寒例外之杂病,然后到冬伤于寒,春发温病,温病从春夏秋冬论述,特别说夏则病暑,而不病温,后面就论风寒暑湿燥热,再分六经就把十四经脉全部联系上了,后面内容没有争议。全书构思布置严谨,比其他版本内容丰富,方汤更多,符合原序论述合十六卷,又沟通了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罗列书目的内容,一气贯通,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才是张仲景原著或者是最接近原著的《伤寒杂病论》。(其实包括现在通行的宋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都是经过后人反复传抄修改的版本,没有一本是所谓的仲景“原稿”。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的内容,它里面的医学价值,对我们后世的影响,我觉得非常重要的,可以说远远超出了其他版本,这是个人的一些浅见。也可以这样说一本《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够你学一辈子,学中医起于《伤寒杂病论》,最后把《伤寒杂病论》研究通了水平就相当相当高了。有兴趣的可以一读自知。

为了帮助大家读懂古代医书,由倪海厦的铁杆粉丝故乡的云耗时三年,经历三次改版而写成的《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白话注解》V3.0正式面世。该书采用原文+译文+倪海厦注解+方证对应思维导图的模式,继承了倪师的讲解风格,使用简洁的语言,把晦涩难懂的古代医书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白话文表达出来,使普通读者也能看懂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书末附有倪海厦259个经典配方,402方证对应检索表。方便读者快速查找需要的方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