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37李雨萌:我国本科教育严进宽出有何益处

 高教课堂研讨 2022-10-12 发布于江苏

      在对国内外入学和毕业标准的探索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高等教育在四十多年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和国外截然不同的人才培养标准——严进宽出。严进宽出的含义是对即将进行高等教育的人们进行严格筛选,再将接受并能将知识充分运用于与实践之中的人才予以宽松对待,使其较为轻松地步入社会之中的一种手段。虽然人群中对于这种标准不乏反对的声音。但是严进宽出是我国高等教育实践的产物,必然具有其积极意义,贯穿于入学、培养和毕业等环节。

入学公平:

基于学习能力公平分配稀缺的教育资源

      严进宽出能够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普遍通过高考成绩进行筛选学生,而高考成绩能很好地反映每位学生接受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样的筛选方式使得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得到与之能力相匹配的教育。并且这种教育与每位学生的职业发展是相适应的。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接受高深前沿的知识,因为他们未来更可能成为某个领域高精尖人才;而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学习掌握一门技术,因为这门技术可以帮助他们在社会拥有“安身立命”的本钱。

培养精准:

近似的学习能力增进教育针对性和效率

      严进宽出能够保证教育效率。正是由于通过高考进入同一所高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学习能力相近,教师才能够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进行教学。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班的学生学习能力大不相同,而老师统一授课,很可能就会出现部分学生无法学习到新知识,而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使得教育者很难掌握教学进度,拉低了教育效率。

毕业包容:

宽松的毕业要求能容纳更多种发展可能

     严进宽出能够提供更多发展可能。严出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获得更深入的专业知识。但严格毕业标准的制定本身就存在困难。如果毕业标准过高,会让学生陷入无法毕业的恐惧中。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他们大概率会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专业知识中,却没有时间和精力考虑自己是否真的热爱并适合本专业对口的工作,从而错过了许多转变的机会。相反,宽出营造的轻松氛围让学生们更敢于试错,敢于探索,从而在实践中明确自己的职业选择。

      综上所述,我国本科教育严进宽出有利有弊。但在我看来,结合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发展程度,严进宽出是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目前的最优解。当然我们也期待着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教育资源不断丰富,能有更多学生走进大学接受专业性的教育,而每位学生的能力也不再只被高考定义。

高教课堂研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