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舌诊(4)

 壹亩莳 2022-10-12 发布于山东
Image

AUTUMN

一清医研

AUTUMN

Image
Image

望舌苔

舌苔,是指散布在舌面上的一层苔状物,由胃气向上熏蒸胃中谷气、食浊,凝聚于舌面而形成。正常的舌苔,一般是薄白均匀,干湿适中,舌面的中部和根部稍厚。由于患者的胃气有强弱,病邪有寒热,故可形成各种不同的病理性舌苔。望舌苔要注意苔质和苔色两方面的变化。

(一)望苔质

苔质,是指舌苔的质地、形态。临床上常见的苔质变化有薄厚、润燥、腻腐、剥落、偏全、真假等几个方面。

1.薄、厚苔

【舌象特征】舌苔的薄、厚以“见底”“不见底”作为标准。即透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又称见底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质者,称为厚苔,又称不见底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邪正的盛衰和邪气的深浅。

薄苔,多见于疾病初起,病邪在表。

厚苔多主邪盛入里,或内有痰饮食积。薄白苔为正常舌苔表现之一。

【机理分析】舌苔薄白而均匀,或中部稍厚,干湿适中,此为正常舌苔,提示胃有生发之气。若在病中,说明病情轻浅,未伤胃气。厚苔是由胃气兼夹湿浊、痰浊、食浊等熏蒸,积滞舌面所致。说明疾病在里,病情较重。

舌苔的厚薄变化,称为舌苔的消长。

舌苔由薄转厚,为舌苔长,提示邪气渐盛,或表邪入里,为病进;舌苔由厚转薄,为舌苔消,提示正气胜邪,或内邪消散外达,为病退的征象。

舌苔的厚薄转化,一般是渐变的过程,如薄苔突然增厚,提示邪气极盛,迅速入里;苔骤然消退,舌上无新生舌苔,为正不胜邪,或胃气暴绝。

2.润、燥苔

【舌象特征】舌苔润泽有津,干湿适中,称为润苔;舌面水分过多,扪之湿滑,甚者伸舌欲滴,称为滑苔;舌苔干燥,望之干枯,扪之无津,甚则舌苔干裂,称为燥苔;苔质颗粒粗糙如砂石,扪之糙手,称为糙苔。

【临床意义】主要反映津液的盈亏和输布情况。

【机理分析】润苔是正常舌苔的表现之一,是胃津、肾液上承,濡润舌面的表现。疾病过程中见润苔,提示体内津液未伤,如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等均可见润苔。

滑苔为水湿之邪内聚的表现,主痰饮、水湿。因寒湿内侵,或阳气虚衰,不能运化水液,寒湿、痰饮内生,聚于舌面而成。

燥苔提示体内津液已伤。如邪热炽盛,大汗、吐泻后,或过服温燥药物等,导致津液不足,舌苔失于濡润而干燥。亦有因痰饮、瘀血内阻,阳气被遏,津液输布障碍而不能上承舌面而见燥苔。

糙苔可由燥苔进一步发展而成。舌苔干结粗糙,津液全无,多见于热盛伤津之重证;苔质粗糙而不干者,多为秽浊之邪盘踞中焦。

舌苔由润变燥,表示热重津伤,或津失输布;舌苔由燥转润,主热退津复,或饮邪始化。然亦有湿邪传入气分,气不化津而反燥者;热症传入血分,舌反润者。”说明舌苔的润、燥、滑、糙 (涩)形成的机理不是单一的。

3.腻、腐苔

【舌象特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融合成片,如涂有油腻之状,紧贴舌面,揩之不去,刮之不脱,称为腻苔 ;苔质颗粒疏松,粗大而厚,形如豆腐渣堆积舌面,揩之易去,称为腐苔;若舌上黏厚一层,犹如疮脓,则称为脓腐苔。

【临床意义】皆主痰浊、食积;脓腐苔主内痈。

【机理分析】腻苔多由湿浊内蕴,阳气被遏,湿浊痰饮停聚舌面所

致。舌苔厚腻,多为湿浊、痰饮、食积;舌苔白腻不燥,自觉胸闷,多为脾虚湿困,阻滞气机;舌苔白腻而滑者,为痰浊、寒湿内阻,阳气被遏,气机阻滞;舌苔黏腻而厚,口中发甜,是脾胃湿热,邪聚上泛;舌苔黄腻而厚,为痰热、湿热、暑湿等邪内蕴,腑气不畅。

腐苔的形成,多因阳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舌面,主食积胃肠,或痰浊内蕴。脓腐苔,多见于内痈或邪毒内结,是邪盛病重的表现。病中腐苔渐退,续生薄白新苔,为正气胜邪之象,是病邪消散;若腐苔脱落,不能续生新苔者,为病久胃气衰败,属于无根苔。

4.剥(落)苔

【舌象特征】舌面本有舌苔,疾病过程中舌苔全部或部分脱落,脱落处光滑无苔。

根据舌苔剥脱的部位和范围大小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舌前半部苔剥脱者,称为前剥苔;舌中部苔剥脱者,称为中剥苔;舌根部苔剥脱者,称为根剥苔;舌苔多处剥脱,舌面仅斑驳残存少量舌苔者,称为花剥苔;舌苔不规则地剥脱,边缘凸起,界限清楚,形似地图,部位时有转移者,称为地图舌;舌苔全部剥脱,舌面光洁如镜者,称为镜面舌

又称光滑舌;舌苔剥脱处舌面不光滑,仍有新生苔质颗粒可见者,称为类剥苔。

【临床意义】主胃气不足,胃阴损伤,或气血两虚。

【机理分析】剥 (落)苔的形成,总因胃气匮乏,不得上熏于舌,或胃阴损伤,不能上潮于舌所致。由于导致胃气、胃阴亏损的原因不同,损伤的程度亦有轻重,因而形成各种类型的剥脱苔。

舌红苔剥多为阴虚;舌淡苔剥或类剥苔,多为血虚或气血两虚;镜面舌色红绛者,为胃阴枯竭,胃乏生气之兆,属阴虚重证;舌面光洁如镜,甚则毫无血色者,主营血大虚,阳气虚衰,病重难治;舌苔部分脱落,未剥脱处仍有腻苔者,多为正气亏虚,痰浊未化,病情较为复杂。剥 (落)苔的范围大小,多与气阴或气血不足程度有关。剥脱部位,多与舌面脏腑

分属相应。地图舌以儿童多见,多与阴虚禀赋体质有关。

总之,观察舌苔的有无、消长及剥脱变化,不仅能测知胃气、胃阴的存亡,亦可反映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预后。舌苔从全到剥,是胃的气阴不足,正气渐衰的表现;舌苔剥脱后,复生薄白之苔,为邪去正胜,胃气渐复之佳兆。

辨舌苔的剥落还应与先天性剥苔加以区别。先天性剥苔是生来就有的剥苔,其部位常在舌面中央人字界沟之前,呈菱形,多与先天因素有关。

5.偏、全苔

【舌象特征】舌苔遍布舌面,称为全苔。舌苔半布,偏于前、后、左、右某一局部,称为偏苔。

【临床意义】病中见全苔,常主邪气散漫,多为湿痰中阻之征。舌苔偏于某处,常提示该处所候脏腑有邪气停聚。

【机理分析】舌苔偏于舌尖部,是邪气入里未深,而胃气却已先伤;舌苔偏于舌中舌根部,是外邪虽退,但胃滞依然;舌苔仅见于舌中,常是痰饮、食浊停滞中焦;舌苔偏于左或右,常提示肝胆湿热之类疾患。

偏苔应与剥苔鉴别。偏苔为舌苔前、后、左、右厚薄不均,而非剥苔之本来有苔而剥落,以致舌苔显示偏于某处。若因一侧牙齿脱落,摩擦减少而使该侧舌苔较厚者,亦与病理性偏苔有别。

6.真、假苔

【舌象特征】舌苔坚敛着实,紧贴舌面,刮之难去,像从舌体上长出者,称为有根苔,此属真苔。若舌苔不着实,似浮涂舌上,刮之即去,不像舌上自生出来的,称为无根苔,即是假苔。

【临床意义】对辨别疾病的轻重、预后有重要意义。

【机理分析】判断舌苔真假,以有根无根为依据。真苔是胃气所生或胃气熏蒸食浊等邪气上聚于舌面而成,苔有根蒂,故舌苔与舌体不可分离。假苔是因胃气匮乏,不能续生新苔,而已生之旧苔逐渐脱离舌体,浮于舌面,故苔无根蒂,刮后无垢。

平人之正常苔,见薄苔有根,乃胃有生气。病之初期、中期,舌见真苔且厚,为邪气深重,正气亦盛,病属实证;久病见真苔,说明正气虽有损耗,但胃气尚存,预后较佳。无根之苔,无论厚薄,只要刮后舌面光滑,无生苔迹象,便是脾、胃、肾之气不能上潮,正气已衰竭。

舌面上浮一层厚苔,望似无根,刮后却见已有薄薄新苔者,是疾病向愈的善候。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