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用经方中的半夏

 遵义经方研究院 2022-10-19 发布于贵州

《神农本草经》

半夏味辛。平。主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喉咽肿痛。头眩。胸胀。咳逆。肠鸣。止汗。一名地文。一名水玉。生槐里川谷。

《名医别录》

半夏生微寒熟温。有毒。主消心腹胸中膈痰热满结。咳嗽上气。心下急痛坚痞。时气呕逆。消痈肿。胎堕。治萎黄。悦泽面目。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用之汤洗。令滑尽。一名守。一名示姑。生槐里。五月八月采根。暴干。(射干为之使。恶皂荚。畏雄黄生姜干姜秦皮龟甲。反乌头。)

【性味归经】 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用于湿痰,寒痰证;胃气上逆呕吐;心下痞,结胸,梅核气;外用治痈疽肿毒,瘿瘤痰核,无名肿毒,虫蝎螫伤。

现代药理研究

1.镇咳祛痰半夏中含有的总游离有机酸具有止咳祛痰作用;半夏的镇咳作用与可待因相似但作用稍弱。半夏煎剂灌胃,对电刺激猫喉上神经或胸腔注入碘液引起的咳嗽具有明显抑制作用[1]。半夏水提物的镇咳作用明显强于醇提物,野生半夏明显优于栽培半夏[2]。

2.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1)镇吐:生半夏、制半夏的水提取物和醇提取物对去水吗啡、洋地黄、硫酸铜引起的呕吐都有一定的镇吐作用。有效成分可能是生物碱、植物固醇、甘氨酸、葡萄糖醛酸。

(2)抗腹泻: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灌胃给药,能拮抗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显著抑制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

(3)抗溃疡:清半夏95%乙醇提液能抑制胃窦分泌,降低胃液的游离酸度,降低胃液总酸度,抑制胃蛋白酶活性和促进胃黏膜修复。

3.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清半夏水煎液预防给药,对氯化钡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有明显的拮抗作用。半夏还可以降低全血黏度、明显抑制红细胞聚集和提高红细胞的变形能力。

4.抗旱孕 早孕小鼠皮下注射1.25 mg/ml半夏蛋白0.2ml,抑孕率为50%;兔子宫内注射500μg,其抗胚胎泡着床率达100%。半夏的抗着床作用可能是由于半夏蛋白结合了母体和/或子体细胞膜上的某些糖结构,改变了细胞膜的生物学行为所致[3]。

5.镇痛 清半夏75%乙醇提取物能显著延长小鼠甩尾反应的潜伏期,显著抑制乙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次数。

6.其他 半夏蛋白、多糖、生物碱均有抗肿瘤作用。半夏还有抗炎、抑制神经系统、镇静催眠和糖皮质素样作用[2]。

【炮制研究】

生半夏有毒,含刺激性苷,有强烈涩味,其苷元为尿黑酸,苷的刺激性比游离酸更强;所含3,4-二羟基苯甲酸有强烈的辛辣味。内服需制用。用生姜、白矾、甘草、皂角等辅料炮制,均可降低或消除其毒性。常用炮制品有生半夏、清半夏(单用白矾溶液浸泡)、姜半夏(生姜煎汤,白矾浸泡)、法半夏(用甘草煎汤、生石灰浸泡)。半夏炮制方法不同,其毒性亦异,毒性以生半夏最大,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4]。

半夏传统炮制浸、漂时间过长,水溶性成分损失约88.1%,醇溶性成分损失87.5%,生物碱损失50%。所以,目前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都采用新工艺炮制,减少浸、漂时间,以保证既降低毒性,同时又能保留半夏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

【金匮要略原文】

伤寒论方-含“半夏”凡18方:

葛根加半夏汤(半升3服),小柴胡汤(胸中烦而不呕者/渴者去半夏)半升3服),小青龙汤(渴者去半夏)半升3服),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半升3服),大柴胡汤(半升3服),小陷胸汤(半升3服),半夏泻心汤(半升3服),生姜泻心汤(半升3服),甘草泻心汤(半升3服),旋覆代赭汤(半升3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半升3服),竹叶石膏汤(半升3服),苦酒汤(14枚1服),黄连汤(半升5服),柴胡桂枝汤(二合半3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二合半4服),柴胡加芒硝汤(二十铢2服),半夏散及汤(1/3方寸匕1服)

金匮要略方-含“半夏”凡36方:

大半夏汤(二升1.5服),小半夏汤(一升2服),小半夏加茯苓汤(一升2服),甘草泻心汤(半斤3服),小柴胡汤(半斤3服),半夏厚朴汤(一升4服),栝楼薤白半夏汤(半斤4服),生姜半夏汤(半斤4服),厚朴麻黄汤(半升3服),麦门冬汤(一升6服),越婢加半夏汤(半升3服),小青龙加石膏汤(半升3服),附子粳米汤(半升3服),大柴胡汤(半升3服),小青龙汤(半升3服),半夏泻心汤(半升3服),黄芩加半夏生姜汤(半升3服),黄芩人参汤(半升3服),竹叶汤(呕者加半夏半升3服),温经汤(半升3服),黄芪建中汤(疗肺虚损不足,补气,加半夏三两3服),厚朴七物汤(呕者加半夏五合5服),柴胡桂枝汤(二合半3服),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半升6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半升6服),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半升6服),奔豚汤(四两5服),泽漆汤(半升10服),甘遂半夏汤(12枚1服),射干麻黄汤(8枚大者3服),干姜人参半夏丸(二两10服),白术散(心烦吐痛,不能食饮,加细辛一两,半夏20枚大者15服),赤丸(四两100服),半夏麻黄丸(1.5小豆大1服),半夏干姜散(半方寸匕1服),鳖甲煎丸(一分50服)

伤寒论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33、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

37、太阳病。十日以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40、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41、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66、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94、太阳病。未解。脉阴阳俱停。一作微必先振慄汗出而解。但阳脉微者。先汗出而解。但阴脉微一作尺脉实者。下之而解。若欲下之。宜调胃承气汤。一云用大柴胡汤。

96、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97、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一云。藏府相违。其病必下。胁鬲中痛。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99、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100、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103、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104、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107、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136、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138、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

141、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差者。与五苓散。寒实结胸。无热证者。与三物小陷胸汤。白散亦可服。三物小白散

144、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146、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

148、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

149、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157、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158、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161、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

165、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172、太阳与少阳合病。自下利者。与黄芩汤。若呕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73、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第八

229、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康平本作“柴胡汤主之”)

230、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胎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231、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第九

266、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

312、少阴病。咽中伤。生疮。不能语言。声不出者。苦酒汤主之。

313、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

394、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金匮要略3 百合狐惑阴阳毒

10、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喝一作嗄,甘草泻心汤主之。

金匮要略4 疟病

2、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金匮要略6 血痹虚劳

14、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金匮要略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

6、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

8、咳而脉浮者,厚朴麻黄汤主之。

9、脉沉者,泽漆汤主之。

10、大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者,麦门冬汤主之。

13、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

14、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

15、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方见上,三日一剂,可至三四剂,此先服小青龙汤一剂乃进。小青龙汤方见咳嗽门中。

金匮要略8 奔豚气病

2、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金匮要略9 胸痹心痛短气

4、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楼薤白半夏汤主之。

金匮要略10 腹满寒疝宿食

9、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10、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12、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16、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外台》柴胡桂枝汤 治心腹卒中痛者。

金匮要略12 痰饮咳嗽

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23、病溢饮者,当发其汗,大青龙汤主之,小青龙汤亦主之。

28、呕家本渴,渴者为欲解,今反不渴,《千金》作呕家不渴,渴者为欲解,本渴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小半夏汤主之。《千金》云:小半夏加茯苓汤。

30、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35、咳逆倚息不得卧,小青龙汤主之。

38、咳满即止,而更复渴,冲气复发者,以细辛、干姜为热药也。服之当遂渴,而渴反止者,为支饮也。支饮者,法当冒,冒者必呕,呕者复内半夏,以去其水。即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干姜细辛半夏汤

39、水去呕止,其人形肿者,加杏仁主之。其证应内麻黄,以其人遂痹,故不内之;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

40、若面热如醉,此为胃热上冲,熏其面,加大黄以利之。即苓甘五味加姜辛半杏大黄汤

41、先渴后呕,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小半夏加茯苓汤主之。

金匮要略15 黄疸

20、黄疸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者,小半夏汤主之。

21、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汤。必小柴胡汤。

金匮要略16 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

13、心下悸者,半夏麻黄丸主之。

金匮要略17 呕吐哕下利

10、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11、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12、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15、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16、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千金》云:治胃反不受食,食入即吐。《外台》云:治呕,心下痞硬者。

20、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21、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外台》黄芩人参汤 治干呕下利。玉函经云人参黄芩汤。本为黄芩汤,内容与伤寒论黄芩汤内容异,故改之。

金匮要略20 妇人妊娠病

6、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10、妊娠养胎,白术散主之。

金匮要略21 妇人产后病

2、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9、产后中风发热,面正赤,喘而头痛,竹叶汤主之。

*、附方《千金》三物黄芩汤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金匮要略22 妇人杂病

1、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5、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7、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小青龙汤主之;涎沫止,乃治痞,泻心汤主之。

9、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