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儒学之体育、起居养生之道

 子孙满堂康复师 2022-10-20 发布于黑龙江

四、     体育养生——动静相宜,体心并养 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料,古之道也。

(一)          孔子之体育观  孔子的体育观与今有别,在(《论语 八佾》)中孔子指出:“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其认为体育的共用重在强身健体,修养情志,而不在于竞技格斗、争强好胜,即提倡一种轻松愉快情调的运动形式,主张身与心的共同锻炼。孔子认为体育的裁判标准是技巧、质量为主,力度、速度为次。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料,古之道也。”意思是射箭以准确为要,而不管能否穿透皮靶。因为射箭人的力气不一样。孔子这样的评判标准对于我国传统的武术(特别是内家拳法)、杂技等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影响。《传曰》:“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孔子主张动静结合、文武弛张,其认为“荡而无度,将以自败”。故中医学有五劳所伤:“久行上筋,久立伤骨”之说,孔子戒曰:“暴力之动不再于体也”。可见,孔子的体育观也贯穿了勿太过与不及的“中和”思想。

(二)          孔子之体育实践  过去有人为了推崇孔子,把他说成一个只讲仁德、礼仪,不讲政治,只会文事、不懂武事的文弱书生。其实孔子不仅身材高大(据史料推算达1.90米以上),而且体格健壮。《礼记射义》载“孔子射于矍相之圃,观者如堵墙。”在当时射箭并不是很稀罕的事,他教射时能吸引那么多人围观,一定身手不凡。要有敏锐的实力和强劲的膂力,并且要经常锻炼,才能做到。矍相圃也做为史料中最早的体育运动场为后人瞻仰。孔子周游列国时为灵公曾向孔子问“军旅之事”,他说过:“我只懂祭祀,不懂得打仗。”有人便据此为由,认为他不懂军事,其实孔子只是在当时不愿参加卫国的内争而已。孔子不仅自己懂军事,而且还用此教育弟子,教射于矍相圃是一例;公元前484年,齐鲁之战中,孔子的弟子冉求、樊迟驾着战车,指挥军队获得大胜又是明证。

(三)          广泛之体育志趣  孔子热爱体育且志趣广泛,所创六艺之“射、御、书”及舞乐、旅游等,皆俱动静结合、体心并修之妙。如“登泰山而小天下”,或郊游讲学于泗水之滨;或垂钓,或乐水,或狩猎,以怡神而健体。在《庄子达生篇》中曾记述孔子在吕梁瀑布下向善游水一男子学舞蹈水的诀窍。在《论语 述而》中有:“子钓而不纲(不用大绳横断水流);弋不射宿(归巢的鸟)”等描述。可见,孔子的体育运动项目多,所追求的都是体育与心的并修。

五、     起居劳逸养生

——有常适度,慎调为佳 子曰:居处不理,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病共杀之。 孔子起居慎养,既讲究居出内外环境的和谐与条理,又提倡安于居处不可以追求奢华装饰,应随居而安。既注意起居对机体的影响,又重视起居心态对健康的作用。在劳逸方面,既反对过度劳累,有反对好逸恶劳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提倡劳逸适度。

(一)   随居而安,不尚奢华  孔子指出:“人有三死,而非命也者,自取之也。居处不理,饮食不节,佚劳过度者,并共杀之……”(《韩诗外传》)这说明了居处劳逸对健康的重要影响。孔子强调君子当“居无求安”,称赞卫公子荆,善居室,不刻意奢华之举。(《论语 子路》)是以其弟子“……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千金要方 道林养性》则谓:“至于居处,不得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洁净,无风雨暑湿为佳。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故凡刻意追求居处的物质高档次反而对健康有害。

(二)      服饰合礼,燕居神和  孔子衣着、装束上也质朴、得体、合乎礼仪。他在上朝、盟会及一些大场合中,严格按照周礼规定,穿戴华丽讲究,一丝不苟。平时在家则穿着很随便,在颜色搭配上注意艺术效果。这都使他生活丰富多彩,使精神得到调剂,有益于健康,故《论语 述而》载“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即形神皆得安逸。

(三)      择邻觅香  对于居处环境,孔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又曰:“与善人居,如入兰芷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说苑 集言》)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孟母教子不顾财伤而数移其家,以择善邻,也在乎修心。

(四)      睡眠就坐之学问  睡眠的姿态影响睡眠的质量,也不可不慎。孔子指出:“寝不尸,居不容”(《论语 乡党》)“曲肱而枕之”,即反对像僵尸一样仰卧入眠,要侧身而卧,柔和不僵。孔子的“曲肱而枕”及“寝不尸”眠态有其科学道理,因人在仰卧时易将手阁放在胸前,常使心肺受压,对呼吸心跳不利,从而影响睡眠质量,耗伤体能,能损健康。至于《论语 乡党》之“寝不言”,是强调眠前不宜谈笑,免致中枢神经兴奋导致失眠,影响休息而危害身体。

此外,孔子还要求“必有寝衣(睡衣),长一身有半(身长的1.5倍)。”而坐时须有较厚的垫子,即“狐貉之厚从居”。(《论语 乡党》)人有生物钟,昼起夜眠是为常。孔子认为睡眠应有节制并按时而眠,从遇康子昼寝而问疾探病一事看来,孔子认为“昼寝”是不正常的,“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粉饰)也。”“调其盈虚”方能长生。至于四时起居养生,在《内经素问 四气调神大论》甚详,也近乎其道:“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必待日光。”故“上古之人,其知道者,发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若“以妄为常,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内经素问 上古天真论》)故孔子教入“饮食有量,衣服有节,宫室有度,畜聚有数,车器有限……”(《孔子集语》)

 (五)      劳逸结合,文武之道  孔子反对好逸恶劳,训诫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论语 阳货》)在子贡观蜡祭(即古代十二月农事结束时,奉行之祭祀活动)时,孔子指出文王武王一张一弛之道,喻之要劳逸结合。并非常赞许曾点之“浴乎沂,风乎舞雾,咏而归”春游之志趣。(《路遇 先进》)孙思邈曰:“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                                                                                             蠹,以运动故也。”劳逸适度则能健身益寿,好逸恶劳过劳累过度,皆可致体衰身坏。孔子在起居养生方面,既重视健身,又重调养心志。提倡起居有节,勿违时宜(生物钟),要随居而安,服饰有节,居住环境也要善择。劳逸方面,则重劳逸适度。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快速找到人体的各个穴位 <wbr>365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