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列宁辩证法要素中的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以及否定的否定

 淘沙金 2022-10-21 发布于湖北

第十六条从量到质和从质到量的转化(第十五、十六条是第九 条的实例)

这一条讲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量和质相互转化的过程。第九条讲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因此,列宁认为这一条是第九条的例证,换言之,即对立统一规律的一种表现。

文章图片1

任何事物都具有“”和“”两个方面,一事物的质指事物的本质,是由事物内部的特殊矛盾所决定的。一事物的量是指事物的大 小、多少、发展规模、运动速度等等数量特征。形而上学把量和质绝对对立起来,认为量与质无关,量的变化不影响质,质的变化不影响 量。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关于质和量的辩证统 一的思想,指出质和量可以互相转化。事物的质与量是对立统一的, 任何“”都具有一定的“”,任何“”都具有一定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量的界限,而质又制约着量。

固然,在一定的界限内,量的变化不引起质的变化,但超出一定界限,量就转化为质, 也就是量变引起质变。质变总是由量变引起的。质也不是与量无关的,质变的结果是新质的产生,新质产生新的量、新的量变,于是质又转化为量。

文章图片2

例如手工工业的发展最初只是工具数目的增加、工具的改进等, 这种量变的结果产生新的质一机器工业。机器工业具有的量不同于 手工工业的量,它的生产率、生产的规模、资金等等,都大大超过手 工业。机器工业又在这样的基础上发生量变。

又如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出现,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长期量变的结果,而新中国一旦出 现,它就具有与旧中国大大不同的量,它的经济发展的速度、军事力量、国际地位等等都大大超过了旧中国。这就是质与量的相互转化。

量和质的相互转化,也就是旧质的消灭和新质的产生的过程,列 宁在《哲学笔记》的其他地方把事物的量变阶段称为“渐进性”、“进 化”,把质变阶段称为“飞跃”、“渐进过程的中断”、“革命”。列宁 十分重视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曾指出:“辩证的转化和非辩证的转化的区别在哪里呢?在于飞跃,在于矛盾性,在于渐进过程的中断,在于存在和非存在的统一(同一)。

文章图片3

新老修正主义者阉割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革命灵魂,他们只是抽 象地承认发展,但是否定发展是向对立面的转化、是飞跃、是质变、 是革命。正如列宁指出的,他们是用“'素朴的’(而且是平静的) 进化论去代替'狡猾的’(而且是革命的)辩证法”。他们是以 庸俗进化论去代替革命的辩证法。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量变在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没有量变也就没有质变,为了实现革命的变革,我们要进行持久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反对打无准备之仗,反对“”倾冒险主义。

六、否定的否定(第十三、十四条)

第十三条 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等等, 并且第十四条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回复(否定的否定)

文章图片4

这两条讲事物的发展是否定的否定的过程,即事物发展的螺旋式过程或循环往复中的前进过程。这样的发展过程也是对立统一规律的表现。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指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也就是旧事物转化为新事物,而不是对旧事物的简单消灭、全盘抛弃。黑格尔把辩证的否定 叫作“扬弃”,也就是“既被克服又被保存”。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肯 定这一思想,指出:“否定不是简单地说不,或宣布某一事物不存在, 或用任何一种方法把它消灭。”而是既克服旧事物,又保留旧事物中有益于新事物的积极的成果,只有这样,才谈得上事物的进一步发展。

列宁在《哲学笔记》中也表述过同样的思想,例如列宁曾指出:“扬弃=结束=保持(同时保存)。”又说:“辩证法的特征的和本质的东西并不是单纯的否定,并不是任意的否定,并不是怀疑的否定、动摇、 疑惑(当然,辩证法自身包含着否定的因素,并且这是它的最重要的 因素),并不是这些,而是作为联系环节、作为发展环节的否定,是保 持肯定的东西的,即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折衷的否定。”

辩证否定的原理对于我们处理问题、执行政策都有着重大的实际 意义。辩证否定告诉我们否定旧事物不应该是单纯的否定,而应该是 辩证的否定,例如我们对待祖国文化遗产所抱的态度就应当是分清 “精华”和“糟粕”两个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那种不加分 析地否定一切的虚无主义态度或肯定一切的复古主义态度都是错误的。

文章图片5

辩证法所说的否定的否定是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是前进性和反复性的统一。黑格尔采用了形式主义的三分法(正、 反、合)来表述否定的否定,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批评了这种形式主义,并把否定的否定比作一串圆圈、螺旋式曲线。

列宁在这里指出, 在高级阶段上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 都是说明否定的否定不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更高阶段上的回复,既 有前进,也有重复。为什么在发展的高级阶段会有重复呢?因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推动的。

事物通过第一次否定,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易位,这时否定的方面所具有的某些特征、特性占据主导地位。通过第二次否定后,则与第一次否定时相反的某些特征、特性又占据了事物的主导方面,因此,事物在这一阶段表现为仿佛向旧东西的回复。

列宁曾经指出否定的否定和对立统一规律的直接联系:“一般说来,运动和生成可以不重复、不回到出发点,在这样的 情况下,这种运动就不是'对立面的同一’。但是,无论天体运动,或 机械运动(地球上的),或动植物和人的生命 ——他们都不仅把运动的观念,而且正是把回到出发点的运动也就是辩证运动的观念灌输到人类的头脑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